[提 要]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網絡媒體來勢洶洶,似有取代傳統媒體之勢。然而,傳統教育期刊除卻自身的特殊性外,與時俱進方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那么,傳統教育期刊該怎樣來突破瓶頸,逐漸參與到網絡媒體中來呢?文章就教育期刊網媒如何實施創新發展談幾點個人的不成熟意見,希望有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內容性;互動性;產品性;移動性
[作者簡介]李衛兵(1979—),男,文學學士,江西教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編輯,研究方向為教育期刊的選題策劃。(江西南昌 330038)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網絡媒體來勢洶洶,似有取代傳統媒體之勢。然而,傳統教育期刊除卻自身的特殊性外,與時俱進方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那么,傳統教育期刊該怎樣來突破瓶頸,逐漸參與到網絡媒體中來呢?下面,筆者就該問題提幾點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內容性:網媒最核心的部件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論做雜志還是做網媒,首先要考慮的必定是內容。內容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雜志或者網媒的生命力。這里,所說的內容,其實就是媒體提供的信息。信息的來源,主要有轉載和原創兩種方式。不論采用哪種方式,編輯都要圍繞自己的思路來組織相關稿件,做到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從而對雜志起到積極有益的補充。
舉個例子,2008年、2011年和2013年江西省高考語文卷都考了魯迅。2008年考的是現代文閱讀,選了蕭乾的散文《朦朧的敬意——悼念魯迅先生》(21分);2011年考的是小作文,即參照魯迅先生畫像,讓學生寫段文字刻畫魯迅形象(15分);2013年考的是大作文,就學生“怕”或“不怕”(含“喜歡”)魯迅先生談談體會和思考(50分)。我們有意識地分析近些年江西高考語文卷后,可以梳理出很多有規律性的東西來,那么這些規律性的東西,就是編輯做選題策劃時最有力的依據。對魯迅這個選題,編輯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深入闡述解讀,“高中在線”(新視界傳媒網站下屬的子網站)就有與之密切相關的幾個欄目(書摘、高效課堂)來與之相匹配。這樣,對雜志就可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既可拓展學生知識面,為其高考做好積累;又可節約雜志成本,兩者相得益彰。
其實,集團公司下屬的每本刊物都有自己的特點,關鍵就看編輯如何來處理刊物和網媒的關系。是僅僅同步還是相輔相成,要有所取舍。另外,抓住和雜志、網媒及讀者密切相關的選題進行切入,估計效果會好很多,因為針對性會比較強。總之,一個網站要立足,必定要有屬于自己特色的東西,這個東西也就是我們編輯的思想和智慧。
二、互動性:網媒生命力的體現
互動性,應該是網媒比較鮮明的一個特點。這種特點突出地體現在:編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互動;紙媒和網媒的互動。
前者之間的互動可以通過論壇、會員、微博、微信的形式體現出來。例如,讀者有什么需求或特別的想法,可以及時跟編輯或作者溝通,一來既可解決讀者的疑問,二來有可能發現新的選題,從而不斷完善和充實網站。而編輯和作者的不斷交流,也可能擦出思想火花,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編輯只有和作者、讀者經常交流溝通,才不會迷失方向,編出的刊物才會越來越受讀者的歡迎。
舉個例子,《讀者》辦得算是很成功的一本雜志,但是它一直在不斷完善自己。比如,在《讀者》目錄頁里,就有個互動性很好的小插曲——通過手機短信來評價上一期雜志里讀者最喜歡的文章,并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這么多年來,它一直堅持著。個人覺得理由有三:第一,進一步明確辦刊方向。讀者的不斷來信,最受歡迎的文章排列出來,就足以讓編輯做出明確的判斷,雜志該怎樣不斷地去完善和發展。第二,進一步貫徹讀者至上的理念。雜志不斷加強與讀者的交流和溝通,就越來越能貼近讀者的心靈,從而俘獲人心。第三,進一步提升效益。讀者認可程度越深,說明雜志辦得越來越成功,自然刊物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會得到質的飛躍。《讀者》的這個小插曲,應該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只有真正想讀者所想,急讀者所急,刊物才能真正地走向市場。
紙媒和網媒的互動,主要體現在兩者的互補性上。由于紙媒的周期較長,而網媒時效性強,那么,紙媒有重要選題或文章(讀者較為關注的),就可通過網媒作簡要敘述公告出來,一來可以引起讀者的密切關注,二來可以不斷完善選題,達到一箭雙雕之效。真正讓紙媒和網媒相輔相成,不斷進步。
三、產品性:網媒延伸的產物
江西教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辦的是教育刊物,這就決定了網媒的教育屬性。明確了自己網媒的特點和定位,我們就應該深入挖掘網媒本應有的附屬產品。這是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途徑。
無論是做增刊還是和出版社合作做圖書,相對而言,成本都不低。如果我們能研發出一個或幾個能夠解決讀者棘手問題的好產品,通過網站購買支付的形式來獲取利潤,這是最好不過的。一來能夠大大降低公司的制作成本,二來也可以減輕讀者的經濟負擔。
舉個例子,2005年起江西省開始實行新課標卷考試,這是一個契機,關鍵看我們能否抓得住。如何從學生的角度著手,從根本上為其解決寫好作文的難題,這個就需要相關編輯沉下心來,既要虛心請教本省多位語文作文教研專家,又要自己靜心分析總結,撰寫出貼近高中生的選題方案,并逐步篩選作者,將選題方案的每一個部分具體落實到專家身上。作者交稿后,要不斷地與之交流溝通,讓稿件達到最優化程度,做出真正的精品。最后,就直接通過網站以讀者購買的形式來出售書稿。這種做法,確實值得一試。因為,成功源自于不斷地嘗試!
在與老師QQ聊天和微信交流中,筆者憑著對高考作文的敏銳觸覺,腦海中閃現出做一個有關江西新課標卷歷年高考語文作文權威解讀專題的念頭。在征詢本省高考作文研究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筆者親自走訪和電話聯系眾多一線高三特級、高級老師,寫出選題方案并積極向他們約稿,做了一個從2007~2013年江西新課標卷高考語文作文寫作指導專題。通過講解,讀者能很好地把握近些年新課標高考語文作文的脈搏和思路,對語文作文寫作做到心中有數。2014年高考后,從不少老師和學生的積極反饋中可以看出,此專題對學生作文復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個專題從最初的策劃到最后的約稿以及展示,網絡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移動性:網媒新型的閱讀方式
移動閱讀對于傳統期刊發行量的帶動最為明顯。首先,期刊與數字雜志閱讀服務商或移動終端提供商合作發掘潛在讀者。近年來,數字雜志閱讀服務商或移動終端提供商的用戶數量增長迅猛。其次,移動閱讀使得期刊的讀者群超越了地域的限制。此前,如有國外用戶訂閱國內期刊,郵費的花銷就已經超過了期刊定價,因此國內期刊拓展國外訂戶非常有限。而今,通過iPad移動終端進行下載,讀者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閱讀。
移動閱讀攜帶方便、讀者群廣泛,為數字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業內人士預測,移動閱讀將成為傳統媒體發展的一個方向。但這對期刊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獲取更多的讀者,期刊必須保證自身的數字版本便于閱讀和下載,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因此,在發展移動閱讀的過程中,期刊從業者還需開動腦筋,細心研究讀者的需求與習慣,使得自己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更主動。
移動閱讀首先帶來的便是付費閱讀。數字雜志閱讀服務商的運營經驗告訴我們,讀者只要能更便捷或更便宜地獲取自己感到有價值的信息,他們就樂于付費。2011年2月,蘋果公司正式推出訂閱付費業務,其服務支持的領域包括報紙、雜志、音樂和視頻,支持循環付費訂閱的開發商獲得訂閱收益分成。相信隨著這項服務的推出,會使期刊移動閱讀付費市場的前景更加廣闊。
綜上所述,新媒體在傳統期刊的發展和創新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新媒體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作為期刊人,只有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才能迎頭趕上!
[參考文獻]
[1]路艷艷.新媒體環境下期刊的創新之道[J].傳媒,2011,(3).
[2]熊曉英.中國大眾期刊數字化閱讀方式的發展及其影響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3.
[3]吳燕.淺談新媒體環境下期刊編輯的創新思維[J].中國傳媒科技,2013,(4).
[責任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