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這匹小馬駒兒
現在出現的消費地位上升,實際是在既有發展水平下,投資和出口增長大幅下降之后的收縮性結構優化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我兩三年前開始鼓吹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消費主導時代。分析邏輯并不復雜,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開始下降,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開始加快,消費增長亦開始快于GDP增長。當然,其中的邏輯關系比較復雜。
然而,一些大牌學者眼里容納不了消費。他們的邏輯也不復雜,說是經濟增長主要是靠創新,哪有靠消費之理。前年,一位大牌學者甚至以非專業的邏輯說,短期內消費或許能上去,但錢花沒了咋辦。這些專家大概忘了,經濟分析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看。長期增長固然是靠創新,但創新之母是需求,需求不就是有相當部分的消費嘛,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還可以有短期分析。至于支付消費的那些錢,當然會與掙錢水平形成均衡。以中國人對于100多年來社會動蕩的記憶,社會習俗和消費習慣,主要不可能是從儲蓄里取錢去花,消費的錢是不可能花沒的。
當消費作用真的開始上升后,我的心情亦未必寬慰。2014年,最終消費占GDP的51.2%,對GDP增長的貢獻份額為50.2%。這雖然應了我一年多前提出,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消費主導格局的判斷,但新的問題也很明顯。
消費這匹馬駒兒顯然比較弱小。擔綱如此龐大的中國經濟,實在是非常力不從心。原因在于支撐消費的城鄉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仍較低。2014年城鄉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雖有所上升,但僅為44.8%,距50%這一關口還有距離。現在出現的消費地位上升,實際是在既有發展水平下,投資和出口增長大幅下降之后的收縮性結構優化。今年前三個季度經濟數據也表明,在出口和投資增長大幅回落下,消費有可能難以持續支撐當前經濟增長。1季度根據有關文章披露,消費對增長的貢獻份額為64.3%,1至2季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為60.0%,1至3季度進一步降低為58.4%。與此同時,1至3季度的GDP增速,終于從7.0%降至6.9%。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在出口和投資增長難以有所起色情況下,當前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很可能難以持續維持。今年2月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同比下降3.6%,是近3年所沒有的;2季末這一數據為同比增長0.1%;3季末則為持平。在用工難以增長情形下,農民工工資增速逐季回落,今年2月末為同比增長11.9%、2季末為9.8%、3季末則為9.1%。
問題又回到了我們不愿看到的情景的出現,當前經濟增長事實上仍不得不取決于投資和出口增長。中國經濟受出口投資主導的時間太長,入戲太深,難以自拔。當前出口增長正在探底,投資增長亦有可能繼續回落,這就導致用工總量存在著下降的可能性,從而影響城鄉收入增長預期。而在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回落的陰影下,消費增長支撐不穩。
或許并非缺少需求,而是供給側出了較大問題。要么是嚴重缺乏創新,難以引導和擴張消費;要么是嚴重缺乏營銷,酒香也怕巷子深;要么是流通環節過多,交易成本奇高,壞了消費心情;要么是消費環境惡劣,消費者實在被整怕了不敢買國貨。
培育引導消費心理也是一大重任。就我個人而言雖未遭受較多苦難,但昔日囊中羞澀的歲月記憶猶新,好不容易有了幾個小錢,又哪愿輕易花掉。尤其是到了我這種年紀,能少買東西就少買,生活簡單一點好。對于“雙十一”購物狂歡,實在是不敢恭維。女兒多次嗔怪我,說我對不起中國的GDP。或可倡導一種簡約的精致生活。物質資源方面的消費,不妨簡約一些;人力資源方面的消費,有可能的話不妨精致一點。既對得起生我養我的大自然,又對得起自己,更是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粗茶淡飯,安步當車,但卻大可以追求生活的精致。以我個人喜愛,比如說不妨擁有一套高端音響等。
根據近兩年觀察,應修改補充一年多前提出的,關于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格局的定義。當時認為這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即消費率和消費貢獻份額均大于50%。現在看來應增加第三個條件,即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大于50%。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算是形成了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格局。按此而言,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格局的形成,至少還需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