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輝煌
四大國家戰略舉措有力構筑了浙江區域競爭的新優勢,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四大國家戰略舉措在浙江的成功實施與大力推進至今已近5年了。2011年以來,正是在中央的頂層謀劃與具體部署下,相繼批復啟動了關心、支持、推動浙江進一步實現大發展、新發展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舟山群島新區、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四大戰略藍圖。由此肇始,最富有浙江特色與優勢、最具備浙江底蘊與潛力、最體現浙江發展與未來的四大“重中之重”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舉措,由國家宏觀指導、統籌推進。恰逢“十二五”收官與”十三五”即將開局之時,回顧、盤點四大國家戰略舉措成效,總的來說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
一是有力構筑了浙江區域競爭的新優勢。無論是歷史地看,還是發展地看,浙江的優勢與特色都是在市場化改革先行、體制機制先發、海洋資源豐富、專業市場發達、塊狀經濟明顯、對外貿易活躍、民營經濟突出等領域與方面,四大國家戰略舉措可以說是把浙江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突出優勢一攬子打包加以集成與放大,近5年來效應十分顯著。比如,全省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縱深推進,隨著義烏改革試點的深化,不斷營造出良好的國際貿易發展環境,更好適應市場主體的貿易便利化需求,增強了市場活力,推動外貿結構出現新變化。海洋經濟地位進一步提高,這幾年浙江海洋經濟年均增長近15%,占全省GDP比重由2009年的12%上升到2014年的15%,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輻射拉動能力不斷增強。
二是優化形成了浙江區域聯動的新格局。從浙江發展的基本省情來看,深化山海協作,統籌陸海發展,逐步形成以海洋經濟服務內陸發展、以內陸腹地支撐海洋開發,陸海統籌、山海并進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是我們的大戰略。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一個關鍵著眼點就是加快山區經濟發展,而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正是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心。近5年來,隨著這三大戰略舉措的深入實施,區域山海聯動新格局不斷形成。比如,浙江地區經濟差距不斷趨于縮小,2014年11個設區市GDP全部超過千億元;26個原欠發達縣生產總值達到4054.8億元,占全省的比重達到10.1%,比2011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部摘掉“欠發達”帽子,全省各地協調聯動發展態勢新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培育壯大了浙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四大國家戰略舉措,有利于在更廣范圍內整合各種資源,促進區域產業合理布局,加快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目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不斷調整優化海洋經濟結構,形成為重要的經濟新增長極,已經占到全省經濟總量的15%。舟山群島新區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逐步壯大成為海洋產業大發展的集聚區。2014年舟山市海洋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9.8%,是全國海洋經濟比重最高的地級市,也是最具海洋產業特色的城市,已形成了以港口物流、臨港工業、海洋旅游、現代漁業為支柱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2014年,舟山GDP突破1000億元,同比增長10.2%,而且近四年年均增速均在10%以上。義烏改革試點同樣激發巨大經濟效益,2014年義烏全年市場主體新增12.9%,累計達23.25萬家;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內貿網商密度全國第一,外貿網商密度僅次于深圳,位列全國第二,成為引領全省新經濟業態發展的重要一極。
四是牢固樹立了浙江走在前列的新標桿。四大國家戰略舉措從根本上說就是賦予浙江先行先試的戰略重任,在創新體制機制、擴大對外開放、經濟轉型升級、地方金融發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最大程度地積累有益經驗,為全國大局發展提供示范。近5年來,浙江克難攻堅、不辱使命,應該說出色完成了中央委以重任的階段性任務,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國效應的新示范。比如,推進舟山群島新區行政體制創新工作,賦予舟山群島新區116項省級行政審批和管理權限;義烏“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正式落地,“義新歐”中歐班列開通;溫州金融綜合改革以構建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資本市場、地方金融監管“四大體系”為基本框架,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全面實施,12項改革任務有序開展,積累了一些可借鑒可復制的“溫州金改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