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能源局局長 吳勝豐
新常態下能源工作的幾點思考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能源局局長 吳勝豐
浙江能源保供壓力有所減輕,但能源工作壓力不會減輕,難度不會下降。能源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地位作用不是減弱,而是引領、倒逼、支撐作用更加顯著、更加廣泛、更加緊密;能源管理不是簡化,而是點更多、面更寬、線更長、系統更復雜,必須統籌兼顧、系統優化
當前浙江經濟正處在創新轉型關鍵期,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等新特點,能源發展也面臨著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迫切需要我們全力推進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爭做全國能源清潔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實現能源發展對經濟轉型升級的倒逼、引領和支撐作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能源需求增長放緩、市場供需相對寬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經濟發展換擋,從高速到中高速,能源和電力需求增速相應放緩。二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當前浙江省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已達50%,特別是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能源消費較快增長,同時“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效顯著,帶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有效促進終端能源結構優化、能效提升,單位GDP能耗下降到0.5以下,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三是國際、國內能源供應寬松,國際油價、氣價高臺跳水,國內煤價幾近腰斬,這對能源對外依存度高達95%的浙江來說是有利的。
同時要清醒地看到,能源供應相對寬松背景下新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盡管省內機組利用小時數下降,但項目投資沖動依然不減。2014年開始,隨著省內支撐電源和區外溪洛渡特高壓直流的投運,浙江電力供需從“拉閘限電”到寬松有余,煤電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到4521小時,比上年下降775小時,預計“十三五”時期將進一步下降。但目前浙江在建電力項目數目還較多,后續項目投資沖動依然不減。若按此方式慣性發展,煤電機組將長期低于正常發電小時和功率低效運行,使發電單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大幅增加,不利于能源清潔高效發展,也將增加全社會用電成本。二是盡管浙江核電、可再生能源規模不斷增長,但配套電網不夠適應。網架性缺電現象時有發生,智能電網有待加快發展,配電網接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光伏等分布式能源的適應性有待提升。三是電網峰谷差逐年加大,造成高峰負荷時段電力短缺和總體電力設備能力過剩并存。外來電、核電、可再生能源等目前不參與調峰的電源大規模投運,在儲能技術成熟前,系統調峰、調頻、調相能力不足。
能源技術革命風起云涌。當前全球能源正面臨科學技術重大突破、互聯網+時代不斷創新的革命性變革,引領并推動著全球能源產業大變革、世界能源格局大調整。適應能源領域全球化、網絡化、綠色化、智能化的時代要求,科技浪潮方興未艾。浙江必須順應形勢,牢牢抓住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機遇,通過科技創新大力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間歇式儲能、綠色建筑、綠色交通跨越式發展,構筑高效、清潔、穩定、智慧的能源體系,推動生產力的提高和發展模式的巨大轉變。
能源體制革命攻堅克難。隨著“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加快推進,能源領域簡政放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一方面承接好中央下放的核準權限,省級層面及時組織開展燃煤背壓熱電、500千伏交流電網項目核準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向市、縣(市、區)放權工作,非跨設區市的110千伏交流電網項目和除燃煤熱電外的其他熱電聯產項目核準權限下放市、縣,光伏發電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并將分布式光伏發電備案權限下放市、縣。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已下發實施,相關配套文件也將陸續出臺。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即將推出,總體方案正在抓緊制定中。浙江將根據中央改革部署,結合實際,找準改革突破口,爭取在電力直接交易、多元化售電主體、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運營體制、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市場、電力市場建設、石油天然氣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

▲能源發展將更加重視結構優化和推動產業升級,形成依靠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組織創新支撐和引領能源發展,資本、人才、研發以及各類創業創新要素向能源領域集聚的新局面
建設美麗浙江能源必須先行。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戰略部署,必須立足能源消費大省這一客觀省情,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進能源發展清潔化,做到“發展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并舉,走出一條彰顯浙江特色,體現“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發展之路。
兌現我國承諾浙江應擔責任。在2014年APEC會議上,中美簽署的聯合聲明已明確了中國“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承諾。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長三角地區提出“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經過5年努力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等更加嚴格的要求。浙江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的省份,也是能源消費大省,按照國家要求,落實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圍繞以上三方面變化,對浙江“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基本判斷如下:“十三五”乃至中長期我省能源發展將進入消費增速換擋、供需形勢相對寬松、清潔低碳引領、節能和新能源技術不斷創新、更加注重生態環保的新常態,并預示著“三個轉變”:
——保供向優供轉變。能源發展總量性問題基本解決,但結構性、素質性問題更加凸顯。如網架性、控制性缺電、區域性斷電問題可能還會發生;電網負荷率可能繼續下降,峰谷差還會加大,而電網輔助服務市場及機制尚未形成,調峰調頻調相代價大;安全、綠色、高效、智能的能源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優供還需不斷努力。
——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能源發展將更加重視結構優化和推動產業升級,不再是依靠搶廠址、搶指標、搶容量等投資驅動發展能源,而是形成依靠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組織創新支撐和引領能源發展,資本、人才、研發以及各類創業創新要素向能源領域集聚的新局面。
——粗放發展向精細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轉變。能源發展將改變過去為“保供”急劇規模擴張的態勢,轉向為“優供”著眼長遠、精細規劃,實現系統優化、跨界混搭、資源整合、整體提升,實現低碳化、循環化、清潔化。
總之,浙江能源保供壓力有所減輕,但能源工作壓力不會減輕,難度不會下降。能源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地位作用不是減弱,而是引領、倒逼、支撐作用更加顯著、更加廣泛、更加緊密;能源管理不是簡化,而是點更多、面更寬、線更長、系統更復雜,必須統籌兼顧、系統優化。
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我國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即: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2014年4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提出,要針對我國人均資源水平低、能源結構不合理的基本國情和“軟肋”,走出一條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之路。國務院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節約、清潔、安全”三大能源戰略方針和“節能優先、綠色低碳、立足國內、創新驅動”四大能源發展戰略。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浙江省必須順應發展大勢,立足省情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戰略決策,確立“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水平,明顯下降煤炭消費比重、單位GDP能耗、能源領域碳排放、能源領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一控、兩升、四降”總體目標。在此基礎上,按照“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要求,需進一步“明確三個方向、實現三個加快”。
——按照系統優化、提高整體效能的方向,加快推進浙江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計劃,努力成為互聯網能源的先行區。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融合信息、控制、傳感、儲能等新技術,推進能源生產、傳輸、消費智能化、信息化、互動化,實現能源智慧互聯、系統優化、效能提升。
——按照技術創新、引領能源革命的方向,加快推進能源新技術產業化行動計劃,催化科學技術要素,激發創新創業動力。加快分布式、儲能、微電網、智能電網等一系列新技術的創新,發展一批、做強一批能源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新能源汽車、海工裝備運輸和節能環保六大新興產業。通過技術革命帶動人才培育、體制創新和產業發展。
——按照全面綠色低碳發展、多能互補的方向,加快推進綠色能源發展行動計劃,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根據浙江各類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發展現狀和技術水平,選擇資源潛力大、技術條件好,帶動作用強的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種類加快規模化發展,加大對海洋能等具有較好市場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種類的技術研究和政策扶持,大力推動試驗示范項目的實施。
“十三五”是浙江能源發展范式更新、格局再造、制度重塑的關鍵時期,是浙江能源發展框架定型、基礎定型、模式定型的關鍵時期。圍繞想大事、謀大事、議大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立足長遠抓謀劃。當前要著力抓好“十三五”能源規劃編制工作。要更加重視學習研究,跟上能源革命的時代步伐,更加重視能源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指導性和實用性,不犯顛覆性、全局性的錯誤,不失戰略性、永久性的發展機遇。要按照“符合時代要求、地方特色、資源實際、發展個性”的要求,抓緊編制省級能源規劃,因地制宜做好各市縣特別是設區市要能源規劃編制工作。“十三五”能源規劃,要全面貫穿安全保供底線、生態環保紅線、節能提效主線的能源發展“三線”思維;要立足長遠,繼續做好浙江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科學研判全省和各地市能源消費總量峰值出現時間;要注重整體謀劃,基本實現能源發展格局成型,能源生產消費格局和電源、電網和油氣管道等能源項目空間格局基本確定。
精耕細作抓項目。要按照精細化、精準化的總體要求抓好能源項目,從過去側重大干快上轉變到注重精耕細作上來。要更加重視大項目的落地率,更加重視新項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和精度,更加關注配套、補短、成網、提標、智慧化方面的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配電網改造、智能電網、新能源微電網、分布式能源、天然氣省級主干線和城市支線和能源技術突破等項目,打造多點支撐能源發展格局。
統籌協調抓管理。要按照更加重視統籌協調,更加重視系統優化、跨界整合的總體要求,切實抓好能源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能源資源配置市場化、能源市場自治化。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實現能源供給總量和能源消費總量的有機銜接,實現能源供給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的有機銜接,實現省內能源生產和省外能源供給的比例平衡,實現一次能源協調發展,實現終端能源供給和消費結構優化。更加重視能源宏觀管理,提升能源治理能力,加強制度創新,有效彌補市場失靈,減少壟斷危害。更加重視放管結合、上下銜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先行先試抓示范。更加重視發揮典型示范作用,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推進全省能源的縱深發展,打造面向全國、可供借鑒的典型樣本。推進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清潔能源示范縣、示范鎮等區域型示范;打造一批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等行業型示范;建設一批海上風電、洋流能、波浪能示范、分布式能源、新能源微電網等項目型示范;實現一批能源互聯網、電力智能調度、燃煤機組清潔排放等運行型示范;突破一批光伏商業模式、抽水蓄能運營模式、新能源公交車融資租賃模式等創新型示范。
強化保障抓安全。能源工作必須高度重視能源安全。要層層落實責任,層層考核,層層問責,確保安全。要抓好供給安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基礎,積極推廣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構建多元化能源供給結構,開拓國際、國內市場能源新供應源,切實調整浙江能源供應和消費結構,進一步穩定能源價格,實現能源高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能總量和結構需求;要抓好運行安全,保證能源生產安全,保證能源輸送安全,切實把各項安全生產措施落到實處,確保石油煤炭天然氣生產加工、運輸、管道、消費利用安全,確保電力生產、輸送、調度、消費安全,確保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各領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