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新觀
突破政務數據共享的瓶頸
俞新觀

浙江省政府在全國率先推行“四張清單一張網”,“浙江模式”正在全國推廣;“信用浙江”網的建設與應用,引起了兄弟省份效仿;網上辦事大廳與政務互動,贏得了網民的紛紛“點贊”……但由于缺少完整、有效、及時的海量政務數據的集中和共享,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還在初級階段,取得的成效“還在路上”。從根本上說,當下面對大數據、云計算大趨勢,如何深化和完善電子政務服務,挖掘政務數據的再次應用價值,發揮政務數據的“溢價”效應,分享大數據帶來的技術、制度和創新紅利,“短板”與“瓶頸”不在技術、不在投入,而在頂層設計與操作。
有基礎。浙江省11個設區市和90個縣級政府幾乎都建有信息化網站和應用窗口,發布信息和獲取信息;各行業管理部門省、市、縣三級業務運行系統基本都已觸網,每天都形成大量業務數據;各行政執法部門也不斷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積累大量執法電子信息和文檔;金融服務行業在各網點開展社會服務過程中,積累和衍生了海量的金融信息;社會公用事業部門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也采集了大量的業務數據等等。經近年的強化建設和應用,形成的巨量信息采集點和信息發生源、積累的海量信息數據,為開展數據共享與應用奠定了基礎。
有經驗。政務數據的共享應用已經不是新話題,從國家到地方都多次部署試點工作。2002年,國務院信息辦、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按照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企業基礎信息交換試點的通知》,決定在北京、杭州等市開展第一批企業基礎信息交換試點工作,形成了各自的做法和經驗,取得了顯著效果。2005年,浙江省政府以省長令發布了《浙江省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發布管理辦法》,為省級部門政務數據交換與集中進行制度性安排;2006年,浙江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啟動個人聯合征信系統建設。目前信用庫已囊括220萬家法人、5600余萬人口的相關信息。同時,全面拓展重點領域信用信息的應用,信用信息在21個省級政府部門和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走在全國的前列。
有亮點。2014年6月,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這是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效能監察、互動交流于一體的網上公共服務平臺。在全國率先將政府權力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政府責任清單、省級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浙江政務服務網構建為“四張清單一張網”,發揮了資源集合、信息共享、便民惠民的作用,進而推動其它領域改革,為打造服務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抓手。中辦、國辦已發布《關于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一系列浙江模式得到應用。
浙江作為東部沿海省份,在電子政務應用方面率先進行探索,打下基礎、取得經驗,但仍存有以下問題:
條塊分割、規制繁多,阻礙了政務數據共享。各行業、各部門頒發了諸多的法規、政令,出于“獨立王國”治理意識或橫向業務重疊的擔憂,出臺限制性條款,阻礙了政務數據共享。
各自為政、利益保護,限制了政務數據共享內容。各行業、各部門出于自身利益考慮,盡管礙于行政命令或兄弟單位情面,往往會象征性提供一些非核心性數據,但敷衍搪塞,缺少了政務數據共享的關鍵內容。
多方建設,統籌缺位,影響了橫向數據的互聯互通。各部門出于自身業務考慮,紛紛行動搞橫向建設,由于缺少頂層設計、缺少配合協作、結果主次不分,責職不清,不僅造成建設資源浪費,而且影響了部門數據的互聯互通。
浙江政務數據共享成果固然可喜,但問題困難依然存在,有的是全國性的,有的是區域性的。應進一步理清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突破電子政務數據共享的瓶頸,提升浙江電子政務服務水平。
——科學界定政務數據歸屬。目前,衍生電子政務數據的主體是分散的,但它們被授予公權力或賦予職能的主體是一致的,那就是政府。政務數據的所有人是政府,必須歸屬于政府,各行業、各部門不得獨占、壟斷和截留。
——依法集中管理政務數據。既然政務數據的歸屬問題已經清楚,那么政府就有責任把分散在各區域的政務數據進行集中和管理,通過制定政策法令,建立考核督查機制,如授權政務數據中心代表政府實現技術上的集中和整合,并在政府一定的規制下提供各部門共享和應用。
——有序分類清洗政務數據。目前,各數據發生源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且缺少完整性和準確性,甚至出現數據“打架”。因此,數據集中后,政務數據中心有責任會同各數據提供單位,按通用標準進行分類、轉化、甄別、比對、修復、差補、合并、剔除等環節,確保分類有序,清晰準確。

政務數據管理應用拓撲圖
——支持開放應用政務數據。政務數據集中后表現的是多類型數據、文本、圖片、視頻等信息,如果不挖掘、不應用,就會變為海量數據的“垃圾場”,失去其集中的意義。數據本身是有應用價值的,它需要挖掘和分析,發現海量數據的“溢價”效應,通過開展輔助決策和分系統應用,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開展數據應用權限認證。各行業、各部門在向政府申請數據應用時,要明確數據種類、應用范圍、使用目的、安全措施等內容;隨后,政府要委托認證機構或專家委員會進行應用認證,提出應用可行性、可供數據種類和范圍、開放程度和安全保障等認證意見,再行分級管理、分級授權、明確責任。
——建立數據應用救濟機制。數據集中、分類、應用都存在意外的或有風險,尤其是政府將數據管理權授權政務數據中心或讓渡給使用者,存在數據泄露、被竊取或損害第三方權益等風險,這時,須建立應急機制,遇有不測,進行數據搶修和保護,存在工作過失的要追究責任,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的要進行國家賠償。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事業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