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迎春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科技的日益進步,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部分地區的水資源利用問題日益突出,尤以中西部最為明顯。本文將以山西農村為例,通過對該省農村用水現狀的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上述情況提出保護水質、興建供水工程、明確責任體系、統籌規劃、健全管理等幾方面的解決方案,以期對今后的農村集中供水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集中供水;農村供水城市化;水質安全;自動化監控;工程建設
一、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發展現狀
(一)農村用水趨勢分析
1.農村水資源利用方向
水資源不可短缺,農村地區的用水安全問題關系,是國家一向高度重視的民生熱點問題。中國大部分農村的用水比例,以生活用水和企業用水為主。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供水之于當地企業發展和經濟水平提高,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加大。為響應國家號召,各省政府部門大批開展整治改善農村環境的實踐工作。
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因安全便捷、利于監管,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展開。農村集中供水,是一種從水源處集中取水,并通過大規模的水質優化處理后,利用送水管道直接送水入戶的新型取用水形式。由于經過嚴格的水質處理,農村的用水安全問題大大改善,生活衛生水平也逐步提高。
2.從降水量和水利工程建設方面分析山西省的城鄉缺水問題
山西省地處我國中西部,降水量全年普遍偏少,城鄉蓄水工程因得不到充足的水源,居民用水問題較為突出。此外,該省工業發展水平高,以煤炭資源為主構成的產業鏈,在施工過程中因為破壞了地下隔水層,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補給混亂狀況,導致水位明顯降低,出現新一輪的用水安全問題。
3.農村供水城市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資源逐漸替代城市基礎資源。面對著水資源日益短缺的生存環境,農村供水城市化的進程也會隨之加快。山西省忻州市等地區紛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將大規模的集中化水資源供給作為主要供水渠道,部分偏遠地區以單獨供水的小型水利建設為補充,逐步改變原有的水資源供給模式,促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大趨勢。
這種新型的供水模式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渠道組成:一,按照農村村落所屬街道劃分供水方向,多村聯合供給;二,地理位置偏僻的村落,在已有水源的基礎上,實現河流水域范圍內的相互補給;三,在目前的城鎮地下送水渠道上加以拓展,同步完成城市周邊村落的供水工作;四,針對位置偏遠的山村地區而言,要積極開展深井、大井打造工作,彌補城鄉一體供水的不足,逐步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用水一體化的水資源利用目標。
(二)農村供水系統的缺陷
1.農村居民用水點過于分散,加大集中供水困難程度
由于農村地區的地理環境復雜,導致部分地區遠離城鎮,無法近距離參與城鄉一體化供水的工程使用。再者,山西省地形復雜,使得供水渠道不得已改變既定的輸送路線,大規模長距離的鋪設管道,導致工程成本大幅度增加。
2.水質安全問題突出
農村集中供水系統建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的現象,設施極少配備成套的水質監測系統、智能凈化消毒裝置,長期以往,不合理的低標配設施導致水資源質量安全存在隱患,并未能發揮預想安排中的作用。農村集中供水出現極為明顯的安全隱患。
3.供水系統后期維護措施不明確
農村供水系統因沿襲傳統的供水裝置,在水質監測和應及保護機制方面功能單一。面對管道破損等突發情況,難以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防護不嚴謹,導致大規模的水資源出現污染、浪費等問題。
二、農村集中供水系統存在的問題
(一)供水質量亟待提高
大部分農村供水工程,由于承包者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偏低,加上工程籌備資金不足,存在著較為普遍的水質安全問題,如水質標準過低、水壓和水量偏小、水源供給不穩等。以山西省為例,因為農村集中供水系統建立時間過短,資金不足,導致缺少專業的水質監測人員,先進的設備無法高效地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系統的服務水平和質量。保證水源的水質安全,并實時監測水資源輸送過程中的水質標準,對建設新農村至關重要。
(二)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管理資金安排欠合理
從近幾年山西省水資源輸送工廠的運營情況來看,只有極少數的企業可以憑借用戶所繳納的水費正常運轉,且在此種企業運營中,也以企業用水所承擔的資金為重。因為水費多數低于所輸送的水資源成本,所以單靠水費盈利的部分工廠已經呈現出虧損的趨勢。正常運營的多數水廠,更多的是采用收繳城鄉用水居民的手續費等途徑維持生計。
(三)責任制度不明確,系統監管部門混亂
就上述供水系統的管理狀況而言,負責系統搭建并監督其日常運營的的是城市水利局,檢測蓄水工程內水質的是城市環境保護局,檢測出廠輸送水質的是城市衛生局,而水費的制定則是城市物價局,輸水裝置的安裝則是當地政府部門和水資源輸送工廠雙方。由于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導致看似分工明確的幾個部門,一遇到應急事件就互相推卸責任,不能及時地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加上缺乏明確的應急管理機制,負責部門無法高效率地解決突發狀況。
(四)偷水澆田等特殊問題的應對措施不完善
我國農村供水工程涉及的范圍較廣,施工量較大,工程負責主體不明確,運營機制不完善,缺少具體可行的應急管理舉措。面對著農民偷水等破壞性較大的突發事件,難以做出最合適的應對指令。
三、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后期管理與維護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加大對水源和水道的保護力度,嚴格監測水質
建設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首先要加大對水源地的保護力度。一旦水源出現污染,要在最短時間內采取應急舉措,降低污染的程度。其次要保證水道輸送過程中的水質安全,避免將劣質低標準的水輸送給用戶。第三,要配合專業的防污染設備,努力做好水污染的防治工作。第四,衛生部門要及時監測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飲用水和企業用水,預防疾病的發生。
(二)改進集中供水工程,確保資金實現利益最大化
要更加精確地完成集中供水系統的架設工作,采取最優質的水源地,親近自然,在原有的地形基礎上確定更合理的設計,如在當地的建筑材料里選用合適的組件;盡可能地使用高性價比的一體式水質處理裝置和供水裝置。要保證資金的充分,在滿足一切客觀條件的基礎上,依據最規范的設計,建立起一個具體可行的集中供水工程構建體系,并以此為藍本,加以推廣,保證實現最高的利益。
(三)構建一套完善的供水安全體系,確保農村用水安全
1.明確管理部門
首先,建立一個最高級別的地區水資源利用管理組織,整體管理該地區的農村用水問題,并對該供水工程負主要責任。其次,在該組織下轄屬水質監測、水源保護、應急處理、專業維護等部門,實現居民用水的全方位保護,確保農村用水安全。
2.完善維護制度
去掉對農村地區的供水系統進行全程監管,保證充足的專業維護人員,及時處理該系統所出現的問題。
3.加強監管
供水系統的日常管理方面,要保證使用最合格的材料、最專業的人工,建立起高質量的供水系統;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實現資金的透明化使用,并加以公示,以防止出現資金漏失的局面。
(四)完善農村供水管理體制,實現智能化管理
1.人工管理,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供水系統的監測管理人員,采用輪班制,保證全天候專業人員實時監測該系統的任何情況,及時處理。
2.網上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
加大網絡與當地企業的合作力度,推行全自動監測系統,保證智能程序達到實時監測的目的,為該供水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人工和機器的雙重保障。
(五)由政府宏觀調控,部門通力合作
當地政府部門要加大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政策保證農村集中供水的高效運營。設立水資源專向保護基金,避免解決突發事件得不到資金支持的問題出現。在水電稅方面,適當放低對該類企業的要求,降低供水企業的經營風險,促進城鄉用水一體化的進程。
四、結束語
作為一個世界性的農業大國,水資源問題關乎中國的國計民生,是當前狀態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城鄉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實現中國夢,各級政府部門應主動與供水企業合作,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工作的圓滿完成。在實事求是的積極探索中,摸索出一套適應于中國農村地區供水城鄉一體化的系統機制,最大程度上發揮該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解決城鄉用水問題,推進我國民生建設。
參考文獻:
[1]唐興佳.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12(15).
[2]鄭慧爽. 廊坊市廣陽區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成效與建議[J]. 河北水利, 2011(06).
[3]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報告(摘要)[J]. 中國水利, 2009(01).
[4]陳來進,王岐航. 商丘市梁園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實踐[J].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08(10).
[5]薛紅鋒.平順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及對策[J].山西水利,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