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偉紅
《小孩不笨2》這部影片,是新加坡的一部電影,看過之后,筆者認為很有必要推薦給我們做基礎教育的廣大教師以及家長們觀看。
此影片故事情節簡單,人物也不多,幾個平常家庭,幾個孩子成長階段的日常生活小事,但觀后不能不引發人們許多的思考,尤其既是家長又是教育工作者雙重身份的我們,更應該多角度去思考。
十四五歲的孩子,正是青春綻放、思想懵懂期,正是需要家長和教師多多關注的時期,也正是他們需要與人溝通的時期,此時的他們,世界觀正在逐漸形成,成人正確有效的引導至關重要。可令人遺憾的是,影片中的幾個孩子恰恰缺少關注、關心、關懷,因此觀眾們不無遺憾地看到,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走了彎路。
影片雖然是新加坡的事,但它反映的是現實生活中異常普遍的現象。筆者以為,這部影片可以引發我們對如下問題的思考。
一、作為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夫妻愛情的結晶,如今的社會,孩子是家庭的寶,剛剛出世的孩子,父母給予他無限的呵護。可是,許多家長因工作繁忙,孩子入學了,就認為應由學校負責了,對孩子過問少了,與孩子交流也少了。很多時候,自己言行不一,失信于孩子,比如,影片中父母不讓孩子吃飯時接電話,可自己卻接電話,還找一堆理由;比如,要求孩子對人有禮貌,可父母自己對孩子任意責罵。身教勝于言傳的道理,家長們此時遠遠拋于腦后了,這實在不應該??!
家庭不僅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他們最早受教育的場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而父母則是孩子無可選擇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人小時候接受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以后的發展影響很大。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做家長的,對這個問題不能不思考。
二、作為家長,如何重視與孩子的溝通交流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讓我頗有同感,楊學謙的母親不停地嘮叨,可孩子們聽進去了嗎?不分時間、不看場合、不了解情況,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看到什么就嘮叨什么,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說得越多,孩子越反感,最后只能適得其反,孩子對你是越來越不認可。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的感覺。
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家長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成人一樣,不要有一點錯就總是板著臉指責他,應該委婉地指出來,盡量避免傷害他的自尊心。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反而會比赤裸裸的訓斥效果好得多……
影片當中,楊學謙的母親平時沒時間與孩子溝通,一到吃飯時間習慣性地開始嘮叨,搞得孩子反感,沒有胃口,最后是飯吃不好,一家人不歡而散,孩子的怨恨情緒愈來愈重。試想一下,我們很多家長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你的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與你的交流越來越少,與你的溝通越來越難?
有一個細節讓我頗生感慨:孩子有事想跟家長說說,可家長忙于工作,沒時間聽,孩子只好用紙條與父母交流,可做父母的沒有把孩子的要求放在心上,孩子很失望。做父母的用心想一想,一次兩次,長此以往,孩子能不失望嗎?他與你還有什么話可說?孩子有話要說應該傾聽,應該讓孩子把話說完,要有耐心聽孩子解釋。抽時間與孩子交流,哪怕你用書信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三、作為家長,如何真正有效地教育孩子
影片中的有才父親,可以說是一個典型人物,他愛自己的孩子,但正如他自己說的——他不會愛,他不懂得一點教育藝術,兩句話不對就大打出手,一個好端端的兒子硬是被他打得誤入歧途。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嗎?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有不少家長雖然不對孩子大打出手,但對孩子采取的是責罵方式。責罵孩子時,常常會橫眉怒目、大發雷霆,說出一些傷害性的語言。這種不考慮孩子感受、不尊重孩子的傷害性語言,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有害的。
如今的社會、如今的孩子,我們這些做家長的都應好好反省,有必要學一點教育藝術,學學如何有效教育孩子。對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對不良行為要及時預防和矯治。
父母是比較固定的教育者,一個人在未成年階段接觸最多的也是父母,思想、語言交流最多的還是父母。在生活環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父母可以講究德育策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四、作為教師和家長,要不吝惜你的贊揚
學生其實是很可愛的。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有些孩子遇事好奇,有些孩子性格獨特,有些孩子性格有缺陷,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來到學校這個大集體里的表現就迥然有別。我們要能靈敏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及時發現其閃光點,不吝惜表揚,多給孩子信心。不要動不動就打擊孩子——須知,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當然,我不是主張一味地、沒有原則的夸獎。當我們明白了“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和“一味的遷就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理念后,要尊重、理解孩子,特別是對特殊年齡段的孩子,對他們出現的情緒反復、行為多變要有心理準備。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
大人孩子都需要贊揚,需要賞識,要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嘗試著多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別人,尤其是對那些尚不成熟的孩子,多表揚、多鼓勵,讓他們充滿自信地生活。
五、作為教師,要研究、學習教育藝術
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教育是萬萬不能的。教師實在應當多讀點教育學、心理學書籍,讓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多學習一點教育藝術,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我們要明白,還應當懂得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學生犯錯我們要思考是什么原因,尤其是對經常犯錯的學生,我們更應當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能簡單開除了事,那無異于把孩子過早地推向社會,推向谷底。更不能不顧及孩子的人格尊嚴,當眾羞辱孩子,那是對孩子人格的極大侮辱,無疑讓孩子的心徹底冷卻。
其實,由這部影片引發的感想不止以上所列,諸如楊學謙、有才兩個孩子搶了東西后認識到錯誤,又返回去歸還,可是,我們的社會如何對待這樣的孩子?學校為了達到殺雞駭猴的目的,鞭打楊學謙,引發深深思考,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因此,建議家長和老師們都能抽時間看看這部電影。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