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洪海
合作學習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學習方式轉變的重點之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2001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笨梢?,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中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
一、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平臺
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在充分獨立學習思考之后,才會產生交流、表達的欲望。在大多數學生產生這種欲望時,小組學習的出現,為學生的暢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臺,教師出示問題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在他們心有所思、欲言而不能之際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在組內交流各自的看法,這樣給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間相互學習、爭辯、討論,思維得到啟發和鍛煉,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人際交往的能力,為學生創造了交流的平臺。
建立對話式課堂,在課堂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是一種平等的相互交流,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合作中發展。
二、合作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了發展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每個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合作探究。師生、小組成員關系和諧,會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維,給他們提供自由開放的空間,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就能主動參與,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在足夠的寬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創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彼此尊重,相互切磋,共同求知,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創造性思維,不斷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獨立思考的習慣
2.課前預習、收集資料的習慣
3.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
4.認真傾聽的習慣
5.歸納、總結、反思的習慣
四、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間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只是合作學習中體現的競爭取代了學生獲得承認和評級而進行的競爭。學生的競爭意識不斷增強,大大提高了集體主義觀念,激發奮勇爭先的積極性,形成組間明爭暗賽的競爭局面,每個學生都有了競爭對象,有追趕的目標,使學生始終處于競爭狀態中,不斷強化競爭意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五、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
合作學習創造了有利于溝通、交流和合作學習的環境,使學生融入集體,與同伴為師,充滿活力地與他人交往,有助于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聆聽并理解他人的看法,進而學會接納、互助和分享。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要善于接受異質的組員,能夠接受不同個性、不同水平的組員在一起合作,能學會贊美別人,以朋友的關愛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互助、互幫、團結、協作提高了人際交往的技巧,為今后的現實生活和工作做好準備。
六、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小組“榮辱共進”“先進幫后退”,掀起互幫互組的熱潮,使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都有所得、有所學。特別有利于后進生良好個性心理的培養。
七、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再創造的空間
開放的文化氛圍課堂,給學生一個獲得知識和科學素養形成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由問題引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點燃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要培養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的能力,鼓勵學生求異、求變、求新。
總之,合作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