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的課堂一直在灌輸式課堂活動之中,導致學生只看到了政治課堂的枯燥,嚴重不利于激發學生課堂參與度,更不利于課程目標的最大化實現。所以,在課改下,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結合教材內容,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構建出精彩的政治課堂,進而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教學活動的組織為例進行論述,以期能夠確保政治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
一、生活情境的創設
生活與政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與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輕松地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例如,在教學《影響價格的因素》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也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與生活有關的現象,即:(1)下雨天,為什么露天菜場的菜價會下降?(2)為什么冬天西瓜的價格比夏天西瓜的價格要高出好多?(3)入秋時,涼鞋都要進行降價大甩賣?……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已知經驗思考、探究。最后,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決定這些因素對價格的變化產生影響的?”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而且對學生獨立思考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小組活動的組織
小組活動的組織是為了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鍛煉學生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互相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小組活動的組織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分組,要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也為學生全面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來有效地組織小組活動,以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
例如,在教學《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時,為了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活躍課堂氣氛,在授課時,我組織了小組活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一下“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目的就是要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互相交流和彼此學習中正確地理解中華民族精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為學生健康地發展以及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當然,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習題講評中應用小組活動模式,目的是要優等生帶動學困生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有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
三、辯論活動的開展
辯論活動的開展是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選擇正確的辯論主題來引導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提高以及綜合素質水平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傳統文化的繼承》時,為了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以“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完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需要有選擇性地繼承”進行辯論,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端正學生的思想,而且,也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地發展。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趙守斌.新課標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速讀:下旬,2014(0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