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華
摘 要:初中科學課是以實驗為主要手段進行教學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以其獨有的特性進入學科教學之中。由此,科學課像有了生命似的生機勃勃起來了。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實物投影;優化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展,并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開始接觸了多媒體教學。從以前的筆記本電腦進課堂教學,到開始使用班級固定電腦教臺桌,再到現在若沒電幾乎無法上課。作為一線教師,首批的課改教學者,首批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者,我覺得受益匪淺,也感受到了多媒體教學帶給我的喜悅,同時也覺得,如果我們不能順應現代技術發展的潮流,就會滯后于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現淡淡我近年來使用多媒體進行科學課教學的幾點感受。
一、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優化了教學過程
電化教學生動、形象,感染力強,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部動機,為學生學好功課提供有利條件。電化教學對學生知識能力發展的各個環節(感知、理解、記憶、應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響。它能使學生對所學教材得到充分感知,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對所學教材易于理解、便于記憶。電教媒體的運用,使課堂充滿了活力,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
二、利用實物投影儀,使你的教學更方便
實物投影儀可以把實物投影到銀幕上。可以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作業或課堂中學生的練習,寫在紙上的字可以放大在銀幕上,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放大到銀幕上,覺得非常自豪。同時,其他同學也會從這些展示的解答中找到優缺點。還有的學生為了想讓自己的習作展示,會盡量寫得又快又好,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實物投影儀的合理使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三、使用互聯網和自己拍攝的素材制作課件,既方便又實用
我們科學組的教師經常上網找查資料或課件,找到課件之后下載下來放在共享磁盤上,再經過修改加上自己拍攝的素材制作課件,上課時使用起課件來非常方便,而且可以資源共享。
運用課堂播放課件教學時需要注意的是:(1)做好播放前的準備工作;(2)播放過程中,要隨時指導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他們必須進行研究的哪些現象和方面上去;(3)播放與講解要緊密結合;(4)搞好討論和小結,注意及時準確地反饋;(5)播放要保證效果,做到圖像清晰、聲音清楚、音量適度、聲畫同步。
四、使用課件與課堂演示實驗同步進行科學設疑
設疑是探索科學原理的向導,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源泉。古人云:“疑者,覺悟之機;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疑而啟思,疑而生變。在教師的質疑中,學生不是以一種被動接受的閉合思維方式參與認識過程中,而是以一種自主回憶、聯想創造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質疑實際上構成了學生的一般思維發展到創造性思維的鏈接點。例如,在學習了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這二節內容后,問學生:大氣壓強可以把10.3米的水柱托住,但為什么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不用塑料片蓋住杯口倒轉過來,水就會流出來?又如,液體對容器側壁有壓強,在容器側壁鉆個孔,液體可從側壁噴出,那么右圖的實驗現象應如何?在使用課件與課堂演示實驗同步進行時,要求沖破現有觀念的束縛,克服思維定式的影響,去進行思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中。
總之,在多媒體教學等先進技術不斷沖擊傳統教學方法的現實中,我們教師要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之間的繼承與革新關系,在技術與人的創造性之間尋求多媒體優化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從而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愛平.探究學習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2]張守林.科學探究活動設計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
[3]周久桃.基于問題的學習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