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導學案的使用漸漸讓學生“活”了,從學生習慣的老師“喂飯”然后做作業,到如今的先做作業再教學。開始,學生顯得很排斥,學生不能像以前那樣,老師講完了,提筆就做。現在,學生不讀課本,“問題總結”“經驗歸納”等內容根本做不了。每天都有學生問:“老師,導學案什么時候可以結束啊?”但不出一個周,大家開始嘗到了這種“先批再講,以學定教”教學方式的甜頭,而且這種方式有著很大的優勢:
一、以學定教,高效課堂
1.導學案,是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和知識本身發展的邏輯規律編制。每個學生拿著導學案,在課堂上都能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
2.在課堂教學中,導學案是學情調查表,通過導學案的批改知道學生在哪些方面不會,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
3.教師少講甚至不講,把課堂還給學生。
4.改變教育觀念,帶動課堂教學。導學案上大家都會的內容略講。整節課詳略得當,解決問題集中,容量特別大,課堂效率高,一節課的內容相當于過去幾倍。
5.導學案放大閱讀提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導學案強調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閱讀課本自主學習的內容將通過實物投影在全班學生面前毫無遺漏地展示出來。因為要展示,學生學習過程中就不會偷懶和作假;因為要展示,學生之間就要相互比拼,從而就會更認真地對待導學案。
二、教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
學生導學案的自主學習,使學生思維是發散的,答案不唯一的。鼓勵一個孩子敢于動腦思維,發出自己聲音,那么這個孩子的思維方式就會漸漸打開,更加開闊,這種創新思路對于他以后進入大學學習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三、導學案留白,激發青春夢想
配合導學案的使用,每一節導學案的內容必須做足預案,可以我做,也可以學生準備。每節課的第二個環節,是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學習成果,從一開始的他們對著實物投影照著讀,到后來漸漸講方法,講思路,講怎么想到的,知道分享思想,分享收獲,這成為他們學習的樂趣。
四、課堂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的情緒和感受
導學案的實施,讓我們試著把學生學習的情緒和感受也開始作為學生學習的任務了。老師應把知識、學生都當成有“生命”的個體來看待,用更科學的方法來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用智慧來巧妙設計學生學習過程,啟迪思維,指導學生探究。
導學案無論好還是不好,用還是不用,關鍵是學生認識問題能力的提升和觀念的轉變。我想利用自己在一線的優勢,利用導學案,嘗試課堂改革,反思教育教學,讓導學案盡早顯現優勢并推廣,讓更多學生受益而努力!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