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芳 劉曉甜
(濟南山泉社會工作服務社,山東濟南250000)
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網絡構建的探索研究
——基于服務個案的分析
閆芳劉曉甜
(濟南山泉社會工作服務社,山東濟南250000)
社會支持網絡理論是指導社會工作實務的一個重要視角。社會支持網絡視角下的社會工作在介入失獨家庭服務時,可以通過強化個人網絡資源、連接志愿資源、挖掘正式資源、搭建互助資源四個方面協助失獨家庭構建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豐富其社會資源,提升應對困難的能力,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保證其生活的可持續性。
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網絡;個案
近年來,失獨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學術界圍繞著失獨的概念、失獨群體的現狀、失獨群體的困境及解決途徑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在對困境解決途徑方面的研究中,大多從宏觀的社會政策、社會制度建構角度進行闡述,而從社會工作服務角度對失獨家庭的研究較少。從服務個案角度入手,來探討社會支持網絡視角下社會工作對失獨家庭的介入,對于將來社會工作介入失獨家庭開展專業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失獨家庭,是指獨生子女由于疾病、意外事故、自殺或者犯罪等原因去世,且父母沒有再生育、收養孩子,年齡大多在49歲以上的家庭。謝勇才等提出了“與計生政策相關的失獨群體”概念,特指獨生子女在1980年以后出生且不幸死亡的這一失獨群體。同時,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關資料,他們計算得到在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的一年中,全國0~34歲獨生子女死亡人數為12.26萬人,意味著一年內失獨家庭數量增加了12.26萬,通過相關計算肯定了“現在全國失獨家庭總量應該以百萬計”的結論。[1]73數以百萬計的失獨家庭承受著失去獨生子女的巨大打擊,不僅面臨著未來養老的困境,也面臨著情感、精神和心理上的壓力,嚴重影響失獨家庭的可持續性生活。
社會支持網絡,是指一組個人之間的接觸,通過這些接觸,個人得以維持社會身份并獲得情緒支持、物質援助和服務、信息與新的社會接觸。[2]101社會支持網絡是一個人生命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支持理論看來,一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越大,其就能越好地運用自身資源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通常而言,社會支持網絡可以分為正式支持網絡和非正式支持網絡。正式支持網絡具有官方性和制度性的特征,主要包括政府、企事業單位、社區組織和市場等;非正式支持網絡是非官方、非制度性的,包含了五種關系,即血緣關系(自己及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親緣關系(自己及配偶的親戚)、業緣關系(同事及同學)、地緣關系(鄰里)和私人關系(朋友)。[3]32
社會支持網絡理論為社會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幫助和支持失獨家庭的視角。社會工作服務,在為失獨群體服務的過程中,可以發揮以下作用:首先,運用自身掌握的社會資源,挖掘和協調其他社會資源解決失獨群體困境;其次,幫助失獨群體擴展其非正式支持網絡,進而豐富失獨群體可以尋求幫助的資源,并提升其利用資源的能力。
(一)背景資料
本服務個案來自濟南市槐蔭區民政局失獨家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
沈梅(化名),妻子,67歲,身患尿毒癥、糖尿病、高血壓等五種大病,2005年至今,腎透析持續已經8年,糖尿病加重致雙目失明(經治療稍有好轉)、雙腳開始腐爛,已經完全喪失自理能力。
徐偉(化名),丈夫,67歲,患風濕性關節炎,心臟不好。
沈梅和徐偉的兒子于2005年去世。同年一直身體不好的沈梅病倒,開始長達8年的腎透析,如今需每周3次前往省立醫院透析。兩位老人現享受企業退休待遇,兩人每月共4 200元左右的退休金。
(二)需求預估
第一,生活照顧需求。目前案主最為突出的問題是每周3次出門透析的上下樓問題。案主家住5樓,隨著徐偉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日益下降,沈梅每周3次上下5樓的問題日益突出。據徐偉陳述,前些日子沈梅手術之后無法挪動,而自己又背不動沈梅,只能每次花5塊錢雇人幫著背沈梅上下樓。在沈梅手術恢復后,徐偉拿腰帶綁在沈梅腰上協助其上下樓。此外,徐偉連續照顧沈梅8年,隨著年紀增加,越來越力不從心。沈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身邊離不開人,徐偉在父親去世時因妻子沒人照顧而沒有參加父親的葬禮。在訪談過程中,沈梅希望能申請居家養老服務,能有人幫著徐偉買菜做飯。
第二,經濟供養需求。雖然兩位案主每月有4 200元左右的退休金,但是沈梅身上有五種大病,家庭醫療開支十分巨大,盡管家庭日常生活開支能縮則縮,但是依然欠有外債。
第三,精神慰藉需求。獨子的去世,兩位案主也失去了精神寄托,沈梅遭受嚴重打擊,精神上的打擊導致其身體疾病加重。徐偉說:“從小就知道他(兒子)有血友病,但是拼了命我們也在養著他,就當寵物養著”。如今徐偉辛苦照顧沈梅,也是為了兩個人都有個伴,活著也有點兒意思。
第四,心理疏導需求。徐偉長期照顧沈梅,有時難免會有不耐煩,需要有人進行心理疏導;此外,受宿命論的影響,獨子去世的陰影加上沈梅身患重病,使徐偉經常感嘆自己命苦,形容自己是兩個老“絕戶”①。這些都需要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使案主從內疚、自卑的陰影里走出來,好好珍惜今天的生活;另一方面要疏解徐偉不耐煩和抱怨的情緒,使兩位案主的生活和諧。
(三)現有社會支持網絡分析
通過前期的入戶訪談和需求預估,案主的社會支持資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1.非正式資源
首先,家庭資源。盡管這個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兒子,但是夫妻關系并沒有受到較大影響,兩位案主感情很好,相互扶持。在訪談過程中,沈梅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是沒有俺老頭拉著,我早就沒了”。在筆者贊嘆兩位案主感情好的時候,徐偉說“什么感情不感情的,就是拉拉著②(她)有個伴吧”。兩位案主的深厚感情,既是自身的優勢資源,也是社工服務中可以重點開發的支持性資源。
其次,親友資源。男方親屬只有一個弟弟,經濟條件較差,無法給予這個家庭經濟支持。女方親屬有一個弟弟、一個姐姐,經常給予他們經濟支持,但是由于這二人也有糖尿病等病癥,因此無法給予其他支持。此外,沈梅父親及阿姨在世時,經常在經濟上幫助他們,但現已去世。由于沈梅長期有病,徐偉忙于照顧妻子,所以兩位案主與鄰里交往較少,缺少鄰里支持和朋友支持。
2.正式資源
第一,經濟資源。養老金和計劃生育特別扶助金。目前兩位案主享受企業養老金待遇,每月約4 200元左右;計劃生育特別扶助金每人每月400元。
第二,山東省慈善總會“腎衰竭”救助項目。案主曾于去年受到慈善總會金額為1萬元的救助。

圖1 介入前案主的社會支持網絡情況
當前案主現有的支持網絡中,來自山東省慈善總會的“腎衰竭”救助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案主的經濟困難,另外在緊急情況下來自親戚的經濟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案主的經濟壓力,但是其他方面的需求無法從現有的支持網絡中獲得滿足。根據對案主的需求和社會支持網絡的評估,來擬定具體的幫助計劃,一方面可以挖掘和利用來自政府、社團、社會組織的正式資源;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宣傳、招募、搭建聯系等方式挖掘來自社會、社區(如志愿者服務)等方面的非正式資源。
(一)服務計劃
根據張洪英提出的社會網絡介入的五個策略,即個人網絡策略、志愿連接策略、相互援助策略、鄰里援助網絡策略、社區授權網絡策略,[4]48筆者計劃從強化個人網絡資源、連接志愿資源、挖掘正式資源、搭建互助資源四個方面協助案主構建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
1.強化個人網絡資源。對案主而言,夫妻之間的相互支持是最為重要的個人資源,尤其對完全不能自理的沈梅而言。針對徐偉因長期照顧沈梅偶爾產生的抱怨,可以通過專業社工進行情緒疏解,同時也可以通過志愿者以上門聊天等方式的服務為案主提供更多的疏解渠道。此外,在繼續強化來自沈梅弟弟和姐姐的經濟支持的同時,加強親人之間的情感聯系,為案主提供情感支持。
2.連接志愿資源。針對其每周必須3次上下樓的迫切需求,挖掘能夠幫助案主上下樓的志愿資源非常迫切。筆者認為,駐區解放軍是具備能夠連續性、長期性提供志愿服務的優勢資源,而且解放軍因其人民子弟兵的身份和部隊的嚴格紀律而容易獲得案主的信任。連接駐區解放軍這一優勢資源,一方面可以通過民政部門的“雙擁”辦公室實現,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宣傳報道引起駐區解放軍部門的注意而實現。此外,還可以通過宣傳招募可長期提供服務的志愿者為案主提供志愿服務,比如聊天、買菜、做飯等。
3.挖掘正式資源。首先是加強案主與社區居委會的聯系,社區居委會了解社會政策,可以為案主提供有益的政策信息和服務;社區居委會與社區居民聯系密切,在緊急情況下社區居委會可以調動社區內的志愿服務資源幫助案主。其次是聯系醫院社工資源,一方面幫助案主繼續申請“腎衰竭”救助,另一方面醫院社會工作者可以為案主提供個案服務,也可以建立“腎衰竭”互助小組加強腎衰竭患者之間的互助聯系。第三,聯系政府老年服務資源,如居家養老、日托等服務。第四,社會工作者提供服務。通過個案服務、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為案主提供社會工作服務,強化案主的社會支持網絡。
4.搭建互助資源。通過專業的社工項目,尋找和發現更多的失獨者,將發現的失獨者組織起來建立一個自助互助小組,為案主提供一個具有相同經歷、面臨相似問題、抱團取暖的平臺,加強案主與其他失獨者的聯系,增強彼此之間的支持。

圖2 介入后案主的社會支持網絡再構情況
(二)完善后的社會支持網絡
完善后的社會支持網絡是一個包括家屬、親人、同質性群體、志愿服務、醫務社工、專職服務社工、社區、政府資源在內的龐大的社會支持體系。各種支持資源從經濟支持、精神支持、照顧支持、情感支持等多個角度為案主提供支持,改變了案主目前支持網絡貧乏、社會支持嚴重不足的現狀,是加強案主的應對問題能力、提升案主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一種重要策略。
社會工作者在服務的過程中扮演著多種角色,在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網絡構建中,社會工作者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首先,直接的服務提供。在幫助失獨家庭構建社會支持網絡的過程中,社會工作服務本身就是作為一種正式的支持網絡存在,可以為失獨家庭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支持、情緒疏導、緩解和處理矛盾等方面的服務。
其次,協調和籌措支持性資源。為了幫助失獨家庭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社會工作者需要充分發揮連接、協調和籌措資源的能力。主要籌措以下資源:一是將更多的失獨者聚集在一起,形成自助互助小組,為具有相似需求的失獨者提供一個情感交流、心理疏解、信息互通的平臺。二是連接和協調社區資源,加強案主與社區居委會的聯系,在社區層面調動資源服務案主。三是與醫務社工合作。醫務社工是聯系醫療資源與患者的重要橋梁,失獨家庭的父母往往因承受的打擊和壓力過大而為各種疾病困擾,醫務社工能夠為失獨家庭協調有效的醫療資源,與醫務社工合作是拓展網絡支持資源的有效途徑。四是利用社會媒體資源。社會媒體資源具有影響力大、見效迅速等特點,在特殊和緊急情況下,社會工作可積極利用社會媒體資源為案主尋求幫助。五是連接政府資源。政府的社會救助體系是為失獨家庭提供經濟幫助的重要的正式資源,社會工作者要積極聯絡,為有需要的失獨家庭籌措來自政府的正式資源。
第三,政策影響。一線社會工作者了解失獨家庭的困境和需要,對于失獨家庭一些普遍性的需要,比如生活照顧需求、經濟需求,可以通過撰寫總結報告、影像資料、媒體宣傳等方式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以達到政策改善或改變的效果。
社會支持網絡是失獨家庭獲取資源、解決問題進而維持正常生活的重要資源,由不同層次的組織、不同群體構成。失獨家庭,在失去獨生子女之后,往往會產生自卑、不敢見人等心理障礙,長此以往,原本的社會支持網絡因缺少維護而解體。在社會支持網絡解體的過程中,失獨者往往會因為疾病、心理障礙、家庭等方面的問題產生巨大的需求,而需要獲得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因此,重新構建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網絡是十分必要的。在社會支持網絡理論的指導下,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多種策略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多方面的作用。
注釋:
①絕戶:受傳宗接代觀念影響,沒有子女的家庭因為無法傳宗接代,被稱為“絕戶”,即沒有后代的家庭。
②拉拉著:方言,意思是照顧著、扶持著。
[1]謝勇才,黃萬丁,王茂福.失獨群體的社會救助制度探析——基于可持續生計視角[J].社會保障研究,2013(1).
[2]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3]丘海雄,陳健民,任焰.社會支持結構的轉變:從一元到多元[J].社會學研究,1998(4).
[4]張洪英.社會支持網絡及其在社會工作(個案)中的應用[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12(3).
C913
A
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1.09
2014-03-26
閆芳,濟南市山泉社會工作服務社一線社工,研究方向:社會政策、老年人服務研究;劉曉甜,濟南市山泉社會工作服務社一線社工,研究方向:社會工作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