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附屬醫院(810001)王卓亞
冠心病是我國常見病,發病率呈逐年增強趨勢,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介入手術是臨床經常開展的一種血運重建技術,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療效確切,但不可避免會造成心肌損傷,患者可表現為術后48h 內心臟生化標志物明顯升高,其中肌鈣蛋白T、肌酸激酶(CK-Mb)、hs-CRP的明顯升高[1][2],生化標志物異常升高與冠心病并發癥的發生、預后和死亡率有關,引發了臨床醫師對圍手術期心肌損傷的重新審視[3]。肌鈣蛋白T是檢測微小心肌損傷敏感而特異的指標。本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前后肌鈣蛋白T、hs-CRP水平,分析肌鈣蛋白T與預后相關性,為臨床介入圍手術期干預方案制定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接診的100例符合入組標準并行PCI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期納入5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齡為35~75歲,平均(56.6±10.4)歲,對照組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為35~80歲,平均(57.8±11.6)歲,兩組性別、年齡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 病例入選標準 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 心功能Ⅱ~Ⅲ級;術前心肌鈣蛋白正常;排除伴有急、慢性感染,或者心肌炎、心肌病者;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復方泛影葡胺造影劑進行造影,支架植入,術前術后常規給藥,PCI術前、后24小時抽血檢測血清中hs-CRP和cTn-T水平,cTh-T≥0.1ng/ml作為陽性標準,據此分為cTn-T陽性組和cTn-T陰性組,觀察hs-CRP水平變化,統計cTn-T陽性比例,并分析cTn-T陽性對預后的影響。
1.4 統計分析 將數據錄入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卡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1 介入前后肌鈣蛋白T、hs-CRP變化情況

附表2 cTn-T與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關系
冠心病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CI術后肌鈣蛋白T、hs-CRP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cTn-T陽性組術后心絞痛及需要住院治療的心功能不全的發生率明顯高于cTn-T陰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x2=7.289、6.116,均P<0.05。見附表1、附表2
冠心病發病主要原因與粥樣斑塊的局部炎癥反應和全身炎癥相關,其中Hs-CRP是最常見的一種炎性細胞因子,在病情篩選、療效判斷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常作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預后、評價藥物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后療效的評判指標[4][5]。CTnT是心肌細胞收縮及結構蛋白的一種,包括cTn-T、cTn-I、cTn-C 3個亞基組成,其中cTn-T多以游離態為主,進入循環后不發生變化,測定標準化也較佳,正常人體血清中cTn T濃度很低,當心肌細胞受損是cTn -T被釋放進入血液中,可作為判斷微小心肌損傷存在的敏感、特異的血清指標之一[6]。
介入治療是否會對心肌細胞產生損傷一直存在爭議,多數學者認為PCI 術后心肌鈣蛋白較治療前升高,表明介入治療可引起心肌損傷[7]。其發生率常在13%~44%,部分報道高達80.7%[8]。
本研究旨在通過比較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前后肌鈣蛋白T、hs-CRP水平變化,并分析肌鈣蛋白T與預后相關性,為臨床介入方案制定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檢測肌鈣蛋白T、hs-CRP對疾病診斷及心肌損傷評判具有一定意義,肌鈣蛋白T、hs-CRP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同時對于提高危險分層的精確性具有重要臨床意義[9],同時提示介入治療可能造成微小心肌受損,損傷原因與支架釋放及血管擴張壓力總合、球囊擴張時間總和、球囊擴張次數、支架數目、支架長度、支架直徑等因素相關。cTn-T陽性組術后心絞痛及需要住院治療的心功能不全的發生率明顯高于cTn-T陰性組高,表明cTn-T水平與預后存在一定相關性。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前后肌鈣蛋白T、hs-CRP的水平明顯升高,與支架置入術所誘發的局部炎癥反應有關,致使引微小心肌損傷,可影響患者預后,應在圍手術期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