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編者的話:
有人說,從來沒有一艘戰艦像“遼寧艦”這樣背負著全民族的期望,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炎黃子孫的心弦。
為撰寫中國首艘航母的首部長篇紀實作品,海軍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沙志亮四次登上“遼寧艦”,對艦員們進行深入采訪,這也是中國軍方首次全景式展示艦員們鮮為人知的生活。
作為航母工程的“最杰出演員”,艦員們無疑備受世人矚目,特別是女艦員,她們以特有的細膩和專注,為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注入了活力,出色完成了“遼寧艦”各項重大任務。她們是綻放在大洋上的鏗鏘玫瑰。
滔天的海浪里,讓我們共同走近中國航母首批女艦員,細細感受她們心系航母的別樣生活……
憑海臨風,筆者問梅文政委:“艦上有多少女艦員?”梅文停頓了幾秒鐘,想了想,說:“大約有(艦員總人數)的5%吧。”
不過,梅文坦言,雖說對女艦員的生活已盡可能考慮得周全一些,但與男艦員相比,她們的付出更多,確實不容易。為了航母事業,她們同樣激情豪邁,有的在外人看來,甚至有點瘋狂!
張蕊是個長著大眼睛、圓圓臉的姑娘,渾身散發著藝術氣質,如果不是穿著一身軍裝,用時髦的話說,是典型的“文藝范兒”。上大學時,她學的專業是藝術設計。如今,在航母上,她要操控的是導航雷達,并當上了班長。經過幾年軍營熏陶,再加上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她說話時,總讓人感覺出她的下嘴角透著一股堅定,吐出的字也硬邦邦的。
張蕊是河北省廊坊市人,老家在農村。張蕊家不算富裕,為了供她姐弟倆上學,每天凌晨四、五點鐘,父母就早早起來到街上擺油條攤。上初中后,她開始喜歡上畫畫,高考時一個人背著畫夾天南海北地參加各種美術考試。2006年,她終于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在同學們心目中,“張蕊”這個名字就帶著幾分傳奇色彩。她曾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團總支副書記、學工助理,她拿過“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在校期間,她參與制作的三維動畫短片《門神》,還獲得了2009年全國美展金獎。
大四,是大學校園里的動蕩季。有的同學準備考研,有的同學忙著找工作,張蕊卻不急。學校每年有3個保送研究生的名額,她進入了前三。可是,她卻做出了一個令許多人瞪大眼睛的決定:當兵去!
有人說她“心血來潮”,有人說她“欠考慮”,還有人說得很難聽,什么“缺心眼”、“發神經”之類……
對于女兒這個選擇,當過兵的父親并不十分看好,他提醒張蕊:“當兵就要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能受常人不能受的罪!”
“我知道。”張蕊回答得很干脆。
父親理解了女兒,只是嘆了一口氣。他對別人說:“可能是從小耳濡目染,女兒對軍旅生涯十分向往。”
新兵訓練團,女兵過的第一關是剪頭發。軍中條令規定,頭發不能過肩。
張蕊有一頭秀美的長發,烏黑發亮,在人前走過,長發飄飄,常引來羨慕的目光。
剪頭發那天,新兵班長反復比畫,舍不得下剪子,故意問她:“你真舍得啊?”
張蕊笑笑說:“這沒什么啊,你剪吧。”
班長說:“我真剪啦。”
“你剪吧。”張蕊故作輕松。
可是,“咔嚓”一聲,班長一剪子下去時,張蕊的眼淚還是不聽話地流了出來。她接過班長剪下的長發,雙手捧著放到鼻前聞了聞,那上邊依然透著一絲沁人的芳香。她決定把這束長發保存下來,作為一個由民向兵轉變的紀念。
2010年8月31日,張蕊登上“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成為首批上艦的24名女水兵之一,開始了遠航實習訓練的航程。
前不久,張蕊順利通過了艦上組織的新一輪艦員資格認證考核。“我決不能被淘汰,”張蕊說,“我還想創造一項新紀錄——在航母上服役時間最長的女水兵。”
張蕊在上大學習時,也進入了戀愛季節。她的男朋友是南京理工大學的,一位挺帥的小伙子,現在已經畢業,在南京工作。
張蕊上艦之后,打電話不方便。特別是艦艇遠航期間,手機就沒信號了。小伙子對張蕊很癡心,追得緊,打不了電話就改為寫信,回到上一輩人那種相對原始的方式。理科生文筆不行,但貴在堅持,他每天寫一封,已經3年多了。
寄來的信出海后收不到,靠港一收就是一大批。有戰友和張蕊開玩笑說:“你們可以出書信集了。”
2011年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以往,張蕊和男友都要互送禮物。這一年這一天,挺巧,張蕊到舟山學習,坐火車路過南京。
在陸地上,手機可以盡情打了。

男友在電話中說:“我雖然感冒生病了,但還是要出來買花送給你。”
張蕊說:“別買了,浪費。到南京我沒法下車,你買花我也收不到。”
男友說:“還是買吧,這是一種心意。”
張蕊說:“心意我領了。況且,你還生著病呢,在家好好休息吧。”
男友說:“你別管了。”
車到南京,“咣當”一聲,火車剛停下,張蕊的手機就收到一條彩信,手機屏幕上一束鮮花艷麗無比,緊接著,電話鈴響了,男友說:“我就在火車站外的公交車上。”
張蕊的心也“咣當”一聲被狠狠撞了一下,一股說不出滋味的痛楚蔓延全身。她憑窗癡癡地往車站外望著,雪正下得緊,一片混沌,一片迷茫……她的眼也霧蒙蒙的,只見公交車很多,全都披著一層雪,似乎前后串在一起,看不清站牌,看不清車牌,不知他在哪一輛上……
列車已駛離南京站好長一段時間了,張蕊腦子里還是一片空白,也不知想什么,似乎在睡夢中,直到列車售貨員的吆喝聲把她喊醒。她走回座位,卻沒有走出剛才那段時空……在學習快結束時,她打電話給男友,痛苦地說:“咱們還是拉倒吧!”
男友說:“我能等。”
張蕊說:“人家都是花前月下,我們卻是牛郎織女,這對你不公平。”“這沒什么,我感覺你就在我身邊啊。實在不行,我可以調到你們駐地去工作。”男友就是不松口。
張蕊說:“我們駐地不固定,
就是固定了,也不能來我們這兒,我們每星期只有3個小時的外出時間,還要按三分之一的比例,三更制。”男友說:“這沒什么,我能等。”
張蕊說:“你可別后悔!”……
郭志芳原是南海艦隊某保障基地政治處干事,現為“遼寧艦”勤務部門的教導員。丈夫王建新也是海軍軍人,是某保障基地食品供應站站長。
2010年年初,航母部隊第二批挑選艦員時,郭志芳正在家里休產假。夫妻倆剛有了一個小寶貝,除了正式名字,他們還為孩子起了個昵稱:“小土豆”。
這天傍晚,王建新下班回家,親了親寶貝,順口說了句:“航母部隊又來咱們這里選艦員了。”
郭志芳問:“要不要女的?”
“可能要吧。”
王建新說者無意,郭志芳卻記在心上了,一個埋藏在心底的夢想猛然間綻放了:“干海軍,上大艦,馳騁大洋!”她試探性地問丈夫:“我去報名行不行?”
王建新笑了,以為她開玩笑,就說:“帶著個吃奶的孩子,人家能要你?只要你能舍得,上級能批準,我支持。”說過這話,他就沒當回事了。
郭志芳卻真正當成了一回事,這一晚她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愛情、親情、柔情包圍著她,最后,軍人的血性終于占了上風,她狠狠心腸做出了決定。
第二天,郭志芳毅然決然地到單位報了名,自己也覺得有點瘋狂。
“此生只為航母狂!”郭志芳決心已定。
前來考核的李曉巖、梅文等人也大吃一驚,甚至勸她慎重考慮。
郭志芳堅定地說:“我就是要上航母,請讓我圓這個夢!”
“女軍人上艦有諸多不便和困難,何況你還是個孩子的母親。”
“戰爭不分男人女人,只有軍人!我應該屬于航母!”郭志芳回答的聲音雖不高,卻充滿了剛強。
王建新對妻子的選擇雖感到有點突然,但還是理解了她,在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家人反對的情況下,他始終做她的堅強后盾。他們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郭志芳到了航母部隊之后,先是進行院校培訓、海上適應性訓練,然后帶領24名女水兵登上醫院船遠航實習,執行代號為“和諧使命--2010”任務。
在遠航實習中,女水兵主要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相應崗位上,進行航海基礎科目和專業科目訓練。上級任命郭志芳為女兵隊指導員。
“和諧使命—2010”任務歷時88天。郭志芳和其他女水兵全程參與這次任務,創造了許多個“首次”,譜寫了海軍衛勤遂行遠海多樣化軍事任務和對外醫療交往的新篇章……
2010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回來了,穩穩地靠到祖國南海邊上的某軍港碼頭。碼頭上,在歡迎的人群中,郭志芳看到丈夫王建新的笑臉,他把兒子高高舉起,大聲地喊著她的名字。
領導特批給郭志芳1小時的假,讓她下船,與家人相會。因為這里還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地,停靠一段不長的時間后,他們還要起航。
郭志芳沖下舷梯,一邊喊著“我的‘小土豆’,我的‘小土豆’!”一邊撲了過去。
可是,分別5個月的孩子已經不認識媽媽了,“哇哇”大哭著不讓郭志芳抱。
“寶貝,寶貝!我是媽媽啊,讓媽媽抱抱,讓媽媽抱抱啊……”郭志芳簡直是在央求兒子。這位堅強的女性流淚了,她的淚像大洋上的雨,滂沱洶涌……
兒子哭得聲嘶力竭,就是不讓媽媽抱。
時間飛逝,眼看要到點了,郭志芳才把兒子抱到懷里,“吧嗒、吧嗒”地將兒子的小臉親了個遍。當時在場的人,真想把時間的秒針定在原位,讓這對分別了5個月的母子親個夠。
可是不能啊,時間依然不緊不慢地踱著步。1個小時到了!郭志芳要把兒子交給丈夫。可是此時,小寶寶卻不愿離開媽媽了,兩只小手緊緊地抓住媽媽的軍裝。她狠狠心掰開孩子的小手,流著淚,一步三回頭,登上了即將遠征的艦船。
郭志芳在心中默默地對兒子說:“寶貝,對不起了!不要恨媽媽無情。等你長大了,你會理解你的媽媽。為了一項偉大的事業,總會有人做出犧牲……”
“遼寧艦“的女艦員,分布在雷達、航海、聲吶、報務、通信等各個崗位上。針對女艦員較多的實際情況,艦上采取的是崗位分散、生活居住集中的辦法,并成立了女艦員生活管理指導委員會,艦上專門辟有女艦員生活區,這里有別于戰艦上其他區域的冷峻——粉紅色的墻壁、大大的鏡子、整潔而溫馨的艙室,處處體現著女性的特點。
艦上還專門開設了一個民族餐廳,專設鍋灶,專門配炊事員,保證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的艦員就餐,餐廳布置得十分優雅,如果你不是在用餐時走進這個艙室,說不定會把這里當成一個充滿現代藝術氣息的文藝工作室呢。
肖磊很晚才得知海軍要組建航母部隊。那是2009年年底,他在空軍指揮學院政治系讀研究生,正休假在家。父親的一位老戰友來看望父親,兩個老兵聊起了組建航母部隊的事。
肖磊適逢畢業前夕,正琢磨著畢業后的去向,聞聽此事,暗暗竊喜,在心中下定了上航母的決心。
為此,肖磊征求妻子金麗娟的意見。
金麗娟也是海軍軍人,她從戰士考學直到任422醫院的護士長。一聽肖磊的想法,起初自然有點不太愿意,她說:“從結婚到現在咱們一直分居,好不容易盼來你畢業,可以不分居了,你卻又要走。”
肖磊了解妻子,一句話就把她說住了:“誰叫咱是軍人呢。”
金麗娟無語,在心中醞釀了好久,才憋出一句話:“你這家伙,像破壞分子一樣,人為制造分裂!”
肖磊笑了,說:“你別著急,等咱們的寶寶能離開手,我再把你統一過來。”當時,金麗娟剛剛懷孕。
“一言為定。”實際上,金麗娟也有一個航母夢。
后來,這對小夫妻的玩笑話還成真了。
2010年5月,肖磊來到了航母部隊。9月,他們的寶貝女兒出生了。肖磊當時正搞新艦員集訓,無法回去。
金麗娟卻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生孩子時大出血,脈搏、血壓都測不到了,呼吸也停止了好幾分鐘,幸虧搶救及時,才死里逃生。
2012年11月,金麗娟被批準加入航母部隊。
肖磊清楚地記得,他回去接妻子來部隊,離家時是把僅過兩歲的女兒哄睡了,才悄悄走掉的……
說是“航母夫妻”,他們卻不能住在一起,實際上還是在分居。因為部隊有規定,夫妻不能在一條船上。肖磊在“遼寧艦”,金麗娟在“88艦”,中間隔著一個碼頭,不過百十米寬,卻成為現實版的“牛郎織女”。
他們的幸福時光,是在晚飯后不值班、不加班的情況下一段自由活動時間。他們可以各自下艦,在碼頭上“鵲橋相會”,散著步,嘮嘮家常,說說悄悄話。
可是,肖磊和金麗娟的“鵲橋相會”總讓人感覺有點別扭。大概軍隊條例意識已滲透到他們骨子里了,兩個人并肩走,還走直角,甩手像走隊列,擦得褲縫“刷刷”響。
有一天,艦長張崢板著臉問肖磊:“你們這是在談情說愛,還是出隊列操啊?”
肖磊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回答:“想談情說愛,可這場合不對啊。”
“場合不對,就走遠點,休息時間,又不是非要你穿軍裝,著便裝時拉拉老婆的手總可以吧。”
肖磊“嘿嘿”笑了,說:“不知怎么了,總被一種無形的東西拘束著。”
清明節放假前一天的晚上,筆者和梅文政委及劉喆、高兆瑞副艦長,在艦島上的小會議室里正談得熱烈,突然一聲“報告”,肖磊推門進來了,他要向政委請示一件事情。說完事后,扭頭要走,卻又被政委叫住了。
“肖磊,明天的假請了嗎?”
“政委,請了。”
劉喆說:“雖然外出有比例,但考慮到你們部門、特別是你的特殊情況,沒有死卡,多給了你們一個。”
肖磊很陽光地笑了:“謝謝首長。”梅文似乎沒有看肖磊,卻不緊不慢地叮囑道:“帶齊證件。”
劉喆追加了一句:“注意安全。”
肖磊臉上飄過一片羞澀的紅,點頭答應。
高兆瑞在旁邊笑。筆者有點莫名其妙,弄不清他們說話的意思。
第二天,還是那個時間,還是在同一地點,劉喆罵罵咧咧地進了小會議室:“這小偷真不長眼,偷誰的不行,偏偏偷他們兩口子的。”
張崢說:“咳!咱們的良苦用心白費了。”
筆者問:“怎么啦?”
梅文苦笑著告訴筆者,肖磊這對“航母夫妻”說是團聚,可半年多從未在一起。艦領導本來的意圖,是讓他們利用放假的機會,去市區找個地方聚一聚。要不,為什么昨晚還提醒他們帶齊證件呢?
“啥證件?”
“身份證、結婚證啊。”
筆者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年輕女人愛逛商店,到了市區,金麗娟就進了家樂福。可還沒逛多大一會兒,倒霉的事就被他們遇到了——裝在包里的證件和現金被人一股腦地偷走了。
兩人報了案后,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這案子雖然第二天就破了,錢被追回了,證件卻被毀了。

肖磊安慰垂淚的妻子:“人家都說,選擇航母事業的男人是真正的男子漢,選擇航母人做丈夫的女人是真正的巾幗英雄,你是航母人,又有個航母人丈夫,雙料的英雄,能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
一席話把金麗娟說得破涕為笑……
2011年,海軍首次在新疆招收女兵,征召對象為烏魯木齊市各高校成績、品德兼優的在校生和應屆畢業生。12月22日,買哈巴·阿力木和吐遜古麗·木合買等20名維吾爾族姑娘換上軍裝,加入到藍色方陣。
讓買哈巴·阿力木和吐遜古麗·木合買兩人尤其難忘的是“遼寧艦”首次出海試驗航行。那天一大早,她們跟著信號班班長去升旗,拉響了起航的汽笛。那一刻,她們激動得熱淚盈眶。
出航的第二天,正巧是買哈巴·阿力木的生日。在海上過生日,無法打電話,聽不到爸媽和親友的祝福,她有點郁悶。
戰友們給了買哈巴·阿力木一個驚喜:這天晚上,區隊長葛朝軍和副班長陳廣輝等十多人聚在信號室,唱起了“祝你生日快樂!”沒有蛋糕,他們切開了一個大蘋果,最大的一塊分給了“壽星”。那一刻,買哈巴·阿力木落淚了,她被這又深又濃的戰友情、被航母這個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友愛感動了……
在航母首航的日子里、在戰位上過生日意義非同尋常,買哈巴·阿力木激動得睡不著,凌晨4點多鐘,她叫上吐遜古麗·木合買,兩人來到9甲上,這里是艦船的最高處,也是她們的戰位所在。
深秋季節的大海深處,天涼風勁。她們迎著風,面朝東方極目遠望,在馳騁的戰艦上迎接即將躍出海面的朝陽。
班長怕她們著涼,叫她們回去。
買哈巴·阿力木以“壽星”的特殊身份,婉謝了班長的好意。

東方發亮了,開始變白,繼而微黃,顏色漸漸變濃,海面上露出一條紅色的弧線,在波濤中起起伏伏地往上聳動著,漸漸變寬變大,將絢麗的光芒射向天際,突然,一輪紅日水淋淋地跳了上來,染透了大片的天、大片的海……
“啊,真美啊!我們一個勁地拍著手,不停地跳著。那一刻什么都忘了,忘記了冷,忘記了疲倦。”吐遜古麗·木合買說起那一幕,依然十分陶醉。
買哈巴·阿力木說:“出海的日子很單調,也很豐富,每天早晚,我們都會到甲板上看日出日落,這時,所有訓練的疲勞都拋到了九霄云外……”
現在,買哈巴·阿力木和蘇比努爾·買買提等5位“天山雪蓮”已經退役回到了新疆。買哈巴·阿力木說:“離開了部隊,但部隊的制度離不開,況且這身軍裝還沒穿夠,舍不得脫下來。”家里書桌上擺放著她在部隊獲得的優秀士兵證書、證章,以及在部隊的照片。她會時不時地跟著音樂哼唱起《人民海軍向前進》的曲調……
前不久,“遼寧艦”又傳來好消息:航海部門維吾爾族女兵依力娜·艾克拜考上了軍校;作戰部門維吾爾族女兵迪力胡馬爾·阿布來提被直接提升為軍官。這些美麗的“天山雪蓮”,將伴隨我們中華民族的航母“遼寧艦”,繼續綻放在藍天碧海之間……
原載《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