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耀世中國現代畫圣 ——徐悲鴻撰文>>>鹿耀世作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偉大先驅,徐悲鴻先生深湛的教育思想,真誠的人格魅力,珍貴的傳"/>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撰文>>>鹿耀世
中國現代畫圣
——徐悲鴻
撰文>>>鹿耀世
作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偉大先驅,徐悲鴻先生深湛的教育思想,真誠的人格魅力,珍貴的傳世名作,閃光的藝術足跡,引起了人們無盡的緬懷、追憶??

2015年是徐悲鴻先生誕辰120周年,在這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里,作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偉大先驅,其深湛的教育思想,真誠的人格魅力,珍貴的傳世名作,閃光的藝術足跡,引起了人們無盡的緬懷、追憶……
1895年7月19日,徐悲鴻出生于江蘇宜興一個貧苦的家庭。父親農忙時靠種田維持生計,農閑時為鄰里寫字作畫,并在私塾任教。在父親的啟蒙下,徐悲鴻7歲時開始習書法、練繪畫。13歲時家鄉遭受水災,他隨父親開始了流浪藝人的生涯。在動蕩的日子里,徐悲鴻在市井街頭得到了不少西洋繪畫印刷品,他十分珍愛地反復臨摹,產生了出國學習的朦朧愿望。19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徐悲鴻先在中學執教,后來,虔心專攻繪畫并在上海文化界漸有名氣。1919年3月,在友人的幫助下,徐悲鴻赴英考察并到巴黎求學。在歐洲8年的留學生涯中,他師從弗拉孟及法國古典主義畫家達仰等先生,臨摹了羅浮宮、凡爾賽宮等不少博物館中的名家名作,創作了近千幅鉛筆、蠟筆、炭筆、粉筆、水墨等素描,經過潛心苦學,獲得了廣博的藝術修養,具備了精湛的繪畫功力,1927年4月離開巴黎,學成回國。
“人不能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這是徐悲鴻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偉大一生的人格寫照。早在上世紀20年代,徐悲鴻就由于人生的坎坷經歷和社會的動蕩不安,逐漸接受了民主主義思想,和頹廢派文人進行過思想上的論戰。
1935年,與徐悲鴻共同創辦南國藝術學院的田漢被反動政府逮捕入獄,徐悲鴻不顧風險,和宗白華積極奔走,聯名將田漢保釋出獄,而且將其全家安頓在自己家中居住。后來,國民黨要人張道藩提出請悲鴻先生為蔣介石畫像,遭到斷然拒絕。
在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中,悲鴻先生為了資助前方抗日戰士、撫恤烈士們的妻兒,攜帶自己的大批作品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地辦展、義賣,感動了當地工商界、文化界眾多人士,受到了隆重熱烈的歡迎和眾多媒體的盛贊,回國將10余萬美元巨款捐獻。此舉被郁達夫贊為“藝術報國之善心”。
1945年2月,國民黨加緊壓制國統區的民主活動,郭沫若等人在重慶聯名發表《文化界對時局的進言》呼吁取消特務組織,成立共產黨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并發起簽名運動。當時徐悲鴻也積極地簽了名。在國民黨特務的威脅恐嚇之后,仍不改初衷,還嚴正聲明:“人在曹,心在漢,我的簽名,我負責到底!”
1948年底,解放軍圍困北平,傅作義在宴請各界名流之后的茶會上,提出北平“守”與“和”的問題。當時誰也不敢表態,經過長時間的沉默,徐悲鴻首先發言,他說:“時至今日,傅將軍還有什么值得對蔣先生抱幻想的呢?”這時,會場才漸漸活躍起來,紛紛贊成北平和平解放。事后,徐悲鴻動員全體師生,堅決保護學校,拒絕南遷,表現了順應歷史潮流的鮮明立場。“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幅先生的書法遺作,正是徐悲鴻精神愛憎分明的寫照。

徐悲鴻作為偉大的教育家,深知振興、發展中國美術只靠少數畫家的創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努力造就大批人才。為此,先生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主持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科、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創辦中國美術學院,直到解放后任職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他幾十年如一日地事必躬親,既搞教學,又抓行政,有時患病也不誤授課,是識才、愛才、弟子名滿天下的現代伯樂。
吳作人青年時期嶄露頭角,先生即協助其赴法留學,并且多次寄函囑托國外友人給予關照和資助。在江西遇到窮困潦倒的傅抱石,先生看出他是有用人才,便向當地官方推薦,促成其赴日學習。先生發現農家出身的蔣兆和在人物畫上具有天賦,熱心地收留在家細心指導,蔣兆和日后終成一代宗師。
1930年,在江蘇高郵做小學教師的滑田友,將自己的雕塑習作寄給徐悲鴻,試探地詢問可否做他的學生,先生回信說:“中國還沒有雕刻這么好的人才,你不必做我的學生了,你是我的朋友。”經徐悲鴻鼎力促成,滑田友赴法留學,成為雕塑界名家,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作者之一。

1920年,徐悲鴻與齊白石相識并引為良師益友。當時,北平的一些舊文人畫家對其沒有資歷和出身木匠十分輕視并予以詆毀,而徐悲鴻對齊白石筆墨淋漓、意象獨特的畫風大加贊賞,每次赴西歐各國和蘇聯舉辦中國畫展,都要介紹齊白石。還親自三顧茅廬,禮聘齊白石到自己主持的學校榮任教授。對此,齊白石非常感動,詩曰:“我法何辭萬口罵,江南傾膽獨徐君。”他在辭世之前動情地對吳作人說:“我一生最知己、最好的朋友就是徐悲鴻先生!”
縱覽中西美術界當時的現狀,徐悲鴻深知中國畫的薄弱,主要在于人物畫的衰微。因此,為振興中國美術,必須倡導現實主義的美學思想,從系統嚴格的素描入手,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早在1919年出國留學前,徐悲鴻就在北大《繪學雜志》發表了很有影響的《中國畫改良論》,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用者融之。”還說“借助他山,必先自有根基。”在宏觀概括和微觀真實的辨證關系上,提出“致廣大,盡精微。”這種立足傳統、推陳出新、批判地吸收西方藝術精華的創作思維和教學方針,今天已被文化領域長期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1928年1月,他與田漢、歐陽予倩等組建了上海南國藝術學院,自任繪畫科主任,同時又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徐悲鴻曾對學生說:“自然主義是泥坑,形式主義也是泥坑。”又說:“不得其正,焉知其變,不懂形象,安得神韻。”精辟地闡明了藝術作品既要講究造型,又要以形寫神,高于生活。他在《新藝術運動之回顧與前瞻》中寫道:“中外之藝術家,或窮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別有會心,便產生杰作。”此意是貼近自然,深入生活,以心造境,以情感人。
徐悲鴻對現實主義美學觀的倡導,曾受到不少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文人們的抵制、攻擊,一些在筆墨上泥古不化、陳陳相因的老畫家連篇累牘地撰文,說他“摧殘國畫”,“毀滅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藝術”,徐悲鴻及其擁護革故鼎新的文藝界同仁齊心協力、投入論戰,陸續得到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在上個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初,徐悲鴻先后創作了約3000件速寫、素描、國畫、油畫、書法等作品,其中有恢弘巨構的油畫《田橫五百士》《奚我后》,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風雨雞鳴》等名作,還有大量人物肖像、千姿百態的動物繪畫和象征“悲鴻精神”的奔馬圖卷。隨著世事滄桑,歲月更迭,這些堪稱國寶的藝術品,其準確嚴謹的造型,豐盈厚重的內涵,鮮明博大的時代精神,蘊藉著真、傳遞著善、播種著美,已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之作。
上世紀20年代初,徐悲鴻就有在中國建立外國美術陳列館的設想,當時,曾向政府呼吁先籌資部分,購買歐洲油畫原作,但未如愿。在同學、友人的協助下,自己陸續出資收藏了幾幅西方名家的原作。徐悲鴻在上海漸有影響之后,結識了不少名門望族和藝術界頭面人物,如康有為、蔣梅笙、蔡元培、陳師曾、沈尹默、梅蘭芳等,通過交往,接觸了大量歷代著名書畫,經潛心研究,鑒賞能力日益提高,日積月累地逐漸奠定了個人的系列收藏。被他視為“悲鴻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是從外籍收藏家中得到的精品。幾十年來,徐悲鴻除生活必須的開支以外,絕大多數收入用來購買了古今中外名家字畫和藝術品,他在填寫人事檔案中“擅長專業”一欄不寫美術也不寫教學,而常常填的是“能鑒別古今中外藝術之優劣”。他曾說“學畫當先學鑒別,為的是目中有畫”。這是很有見地的。徐悲鴻在病危之時,囑托夫人廖靜文,將他的1200件作品和多年收藏的1000余件唐宋以來的書畫、藝術品和數千件畫冊資料等全部獻給國家。
徐悲鴻英年早逝以后,國家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幾十年來,徐悲鴻的傳世名作,多次應邀赴美國、加拿大、羅馬尼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我國各省市辦展,得到世界各國藝術界和新聞界的極高評價,被稱為“亞洲偉大的藝術家”、“東方第一”、“中國畫圣”。
一個世紀以來,徐悲鴻作為藝術家和教育家,作為一代畫圣,對中國美術事業的貢獻前無古人。而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藝術作品,也將繼續對我國和世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