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倩
“學問思行來”
—— 近訪中國音樂學院馬秋華教授
芳草青青的六月,借沈陽音樂學院舉行首屆全國專業音樂院校民族聲樂藝術交流展之機,有幸采訪到中國音樂學院馬秋華教授,作為中國民族聲樂的帶頭人,作為資深教師與專家,馬教授在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教學及學科建設等各方面都深有造詣,訪談中她將自己多年的經驗與積累毫不吝惜地與大家分享,對廣大民族聲樂師生而言可謂是惠益良多。

記者:馬老師您好,當前是民族聲樂教學繁榮發展的時期,很多學生在學習這一藝術門類,您長期從事民族聲樂的教學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所以請您談談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在能夠充分掌握多樣性的作品演唱能力的同時又兼具自己的演唱個性。
馬秋華:對于民族聲樂教學而言,其實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是不同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性格特點,為學生的演唱學習進行定位。其實對于一名學生而言,并不是每一個作品都適合他演唱,教師應該根據作品的不同風格、特色為學生選取適合的作品。所以對教師來說,對學生的教學思考應該是多方面的,并且思考是教學的關鍵。
記者:您一直在中國音樂學院從事民族聲樂教學,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請您介紹一下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教學的特色與優勢。
馬秋華:中國音樂學院的聲樂專業最開始是兩個系,但是按照周恩來總理的要求,完成為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培養人才的任務,將兩系合一,改為聲歌系,從而更多地讓美聲歌唱藝術體現出洋為中用的藝術價值,把外來的藝術形式服務于中國的藝術建設,發展中國的音樂文化。
我任系主任期間一直提倡美聲民族化,要繼承我國民族音樂傳統,成立了聲樂教研室、表演教研室、中國聲樂教研中心。為聲樂專業學生開設民族音樂、古典音樂、民歌、曲藝等課程;并且規定研究生開音樂會最少不能少于12首(曲目數量的一半)為中國聲樂作品。這些舉措對于美聲專業的教學很重要,現在中國音樂學院的美聲教師都在演唱我國各時代的歌曲作品,美聲學派要東學西漸。
記者:馬老師的聲樂演唱技巧民美兼通,請您為全國廣大民族聲樂的師生們提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和建議。
馬秋華:我認為,學習是基礎,實踐是關鍵,思考是根本,“學問思行來”,這是我對學生的要求?,F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思考,但是不太善于發現問題,老師給什么就“吃”什么。比如歌曲《小蘋果》既沒有技術含量又沒有藝術性,為什么能唱紅,這是一種群眾娛樂、群眾文化的結果。而同樣作為流行歌曲的《嗨歌》就是藝術性較強的,它既有藝術的含量,又真實地反映出了當下年輕人對愛情的那種直接、奔放的情感。所以師生們應在教學過程中,多選擇兼具藝術性與時代性的作品進行學習與演唱。
記者:現在的民族聲樂創作中呈現出很多現代化的元素,您是怎樣看待這一現象的?
馬秋華:中國音樂必須符合中國傳統大眾的審美需求。現在很多尤其是一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作曲家創作的作品非?,F代,一段樂譜中有多個變化音,這是不符合中國人民的審美習慣的。我認為對于民族聲樂作品來說有兩點很重要:首先要符合人的發聲器官的要求;其次,要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需求。我覺得一流的作曲家寫出來的東西都是深入淺出的,不僅朗朗上口還容易流傳。
記者:國內的各類聲樂比賽層出不窮,其中產生的很多歌手新星,但是卻都沒有長久存留在公眾的視線內,您認為這反映出怎樣的問題?
馬秋華:目前國內的歌曲選秀節目很多,很多人想通過選秀活動一夜成名,但是藝術是需要沉淀的,做學問、做事業都不能一夜成名。很多人沒有藝術的積累與沉淀,只是靠一首或兩首歌曲紅起來,在這個舞臺上是站不久的??偟膩砜矗鞣N選秀比賽娛樂了人民大眾,普及了音樂知識,但是卻導致了很多年輕人想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態。
記者:“金戈鐵馬”是馬老師與金老師被大家都非常認同的頭銜,作為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領軍人物,您將如何更好地引領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
馬秋華:“金戈鐵馬”也好,“泰山北斗”也罷,這都是大家給我們的榮譽,實際上這些稱呼是一種壓力,更是一種使命、責任。金老師年紀很大了,他從事教學52年,但他依然很有思想,特別有前瞻性,現在他思考的都是中國聲樂的未來應該是什么前景。我跟他在一起生活,他對我來說是一個榜樣。我一輩子都在從事聲樂的演唱與教學,干自己最愛干的事,所以童心一直都在,我現在快六十歲了還是感覺心態特別年輕,我不僅要把中國民族聲樂事業引領好,做好帶頭人,同時最重要的是要向同行學習,向年輕人學習。人不學習真的會落伍,金老師一直有這種精神,這是我們的福氣,等我們老了也要給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平臺,讓中國聲樂事業有更多更好的人去做貢獻。
“勤學、善思、踐行”,馬秋華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嚴于律己、思慮深遠的學者,她不僅孜孜不倦地戰斗在教學第一線,踏踏實實地從每一個學生的教學做起,而且在演唱上不斷要求自己,從未離開過自己深愛的舞臺,更為可貴的是她在愛人金鐵霖教授的影響下,共同將目光放在了民族聲樂藝術未來的設計與謀劃上,為中國聲樂學派的發展盡心盡力,深謀遠慮,他們是我們音樂人心中德高望重的師長,更是引領我們前進的榜樣。讓我們祝福這對“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再創輝煌!
(責任編輯 吳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