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淑芳
(贛南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淺談書法藝術的情態美
秦淑芳
(贛南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書法藝術,不僅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更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一朵美麗奇葩。它以其特有的情態表現,通過點畫的運行展現出書者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品格。但是,隨著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人們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而書法的內涵和意義越來越鮮為人知。文章從書法的情態美入手,剖析書法藝術與人的道德情懷的關系,揭示書法之美其實質是人的內在心靈與外在生活高度協調的形象投射。
書法藝術;情態美;道德情懷;生命節奏
書法藝術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優秀文化傳統,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且是世界藝術之林的一朵奇葩。書法藝術獨特的情態表現能夠觸發人們對美的感受和聯想,它是審美與實用的結合體。由于毛筆的筆頭是用獸毛或家畜毛制成的,因而具有柔軟和彈性的特點,正因為這種獨特的書寫工具,才產生出古茂渾樸、柔順縈纖的篆書;蠶頭雁尾、一波三折的隸書;行云流水、飄逸雋秀的行書和龍飛鳳舞、肆意縱橫的草書。
書法是一種生命化的藝術,其筆墨運用與結構造型,是人的內在文化心理秩序與外在自然環境的相摩相蕩,是一種形神合一的生命流動。古往今來,有關書法藝術的審美著作浩如煙海,而以情態美來論述書法之美的卻不多。那么,什么是情態美呢?所謂情態美,是書者在創作過程中審美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呈現出的藝術美感。明代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夫人靈于萬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勛猷,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可見,書法是書者品格情操的體現。本文嘗試從以下六個方面來淺論書法藝術之情態美。
1.思想境界美。古人曾說:“書雖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這個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變化規律;小的方面則是指人的素養、品行。在魏晉時期,人們稱書法為書道,把書法提到了一個與宇宙并列的地位。傳統的書法教育強調“心正則筆正”,把用筆的習慣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養聯接起來。清代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也說:“書法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
可見,書法作品就像是一面明鏡,可以反映出人的內心世界和節操,書法的境界之美,其實質是人的內在道德情懷之映射。
2.運筆節奏美。在書法中,節奏表現為筆畫的長短、曲直、粗細,提按的變化、承接,使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以至整幅作品中,呈現出強烈的節奏感,一種音樂性的律動。
3.形體組合美。書法的形體,由筆畫、結構、章法三者組成。筆畫上,視其提按、頓挫、疾徐、粗細、濃淡、方圓等點畫流暢,用筆自然;結構上視其疏密、錯落、承轉、爭讓、欹正等疏密得體、錯落有致;章法上,視其大小、高低、寬窄、黑白、虛實等顧盼生姿、協調統一。書寫時既要符合法度規范,又要富于變化。
4.章法氣勢美。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應在章法布局上,字與字之間以及行與行之間顧盼映帶、氣脈相通。使得整幅作品呈現前后呼應,疏密有致,一氣呵成的生命流動感,能夠體現出作者獨特的人格魅力。
5.內容情感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以表達感情,抒發性靈為特征的,書法也是如此。書法作品不僅要有充實的內容和完美的形式,而且還要融進自己的感情,才能創作出具有高情調的作品,從而引起欣賞者感情上的共鳴。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在“修契事”時“群賢畢至”、“流暢曲水”、“惠風和暢”的環境中創作出的。就是用他風度超逸、墨彩飛動的正派書風,表現出東晉文人學士的風流瀟灑姿態;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子家廟碑》等,則集中反映出他的端莊、厚重、雄壯的顏家氣派。
可見,大凡成功的作品,不單是形體秀美、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要表現出作者的情懷志趣,使欣賞者心領神會,從中受到啟迪和教益。
6.心靈意境美。意境,是指人的思維情感境界。意境美,是對書法作者的學識、修養、品格和情感的高度概括。唐太宗說:“夫字以神為精魂。”宋黃庭堅說:“書者能以韻觀之。”清姚配中說:“以氣為主。”歷代書家所說的是“神”、“韻”、“氣”。而我們繼承了意境美的觀點,把它概括為“精、氣、神”。意境美是書法家思想感情和修養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藝術的屬性。但凡書法名家均以其高尚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創造出書法藝術的意境之美。
人們普遍認為:書法藝術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談”,因為它是以藝體道,以象見道,它直接指向宇宙和自然生命本身,因而使得欣賞者容易找到心靈的共通點。只有書法與欣賞者心貼得緊密,藝術才能體現出生命的意義和時代價值。
一條線因為融入了人的情感,書法就不只是實用性的文字,更是創作者對宇宙人生的探索,是精神內美的展現。大自然中清澈曲折的小溪,多姿多彩的花卉,滔滔不絕的江河,天空飛翔的雄鷹,蔥郁有趣的山林等等,構成了一個動人心弦的世界,若能用心去感知,洞見生活的妙處,則可創作出鮮活的、情態萬千的藝術珍品。
[1]沃興華.中國書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喬志強.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解讀[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2.
J292
A
1005-5312(2015)05-0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