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瑩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漫畫的造型藝術與創作
周曉瑩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漫畫的造型藝術表現手法有很多,如寫實、夸張、變形等,也有很多的趣味造型法。它們都是不同的表現載體,目的是更加豐富、生動的體現漫畫形象,場景以及氛圍。在造型基礎上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漫畫的現代精神,它的選材、主題和漫畫的審美意識都是必不可少的。
造型藝術;寫實;夸張;變形;趣味造型法;現代精神;選材
目前在國際上流行的、以卡通造型為主流的、連續性故事的漫畫作品,書籍形式稱為“漫畫書”,影視形式稱為“動畫片”。在這五彩紛呈的漫畫氛圍里,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都相繼上陣,現代藝術、民間藝術、綜合藝術、影視藝術競相起舞,慢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漫畫,組成了美國、日本、我國香港那樣實力雄厚的陣容。
(一)漫畫的寫實和夸張
寫實是一切夸張變形的基礎。比如畫一個鷹鉤鼻,夸張的趨勢必須沿著它本身的結構趨向;畫好一個夸張的骨瘦如柴的身軀,就更顯出掌握人體結構知識的重要性。任何夸張的形體都必須遵從內在結構的合理性,而這種合理性的把握首先來自對寫實繪畫的長期訓練。這種訓練不僅能打好變形繪畫的造型基礎,更能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即使是寫實風格的漫畫,其造型也有某種程度上的強調和夸張。比如畫大力士型人物,頭就要畫小一點以對比出身材的魁梧;畫劍眉時,更要夸張其堅挺飄逸的特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寫實和變形兩種風格之間是很難界定的。除非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去嚴謹的處理形象,那就沒有絲毫的藝術特征了。
寫實功底任何時候也不能代替變形規律。變形規律大概可分為夸張、形塊和變形三類。
夸張的主要功能在于強化性和幽默性。所謂“強化”就是將形象的特征強調、擴散,使其更加的鮮明突出,更加具有特殊意義和個性的典型性。例如對人的嘴部進行夸張,根據嘴型的不同,和其他部位的配合處理,可以塑造出性格迥異的形象來,如果加上其他五官組合起來會更加形象。畫景物也是如此,比如一個水桶,它可以是輕巧苗條的,也可以是笨拙憨厚的。這都要根據形象本身的特征和對形象特色的定位來進行夸張變異的處理。用對比手法來強調夸張更應注意形象與形象之間的對比。比如要突出一個人的瘦,除了極度夸張他的身軀外,更有效的辦法是在他身邊畫一個肥胖無比的人或物(包括動物和景物);畫一群人,更有大小、高矮、笑哭等對比手法可以運用。對性格化的形象夸張除了夸張它的特征外更要夸張它的表情和動態。美國《獅子王》《米老鼠》,日本的《機器貓》等形象都是因為表情處理得當、生動所以能吸引人心。
夸張還有幽默的功能,這也是增加讀者興趣和吸引人的重要之處。《貓和老鼠》之所以賣座,首先是形象設計的生動可愛,其次是故事情節輕松、幽默。所以,一個好的漫畫造型形象是故事情節的基礎,也是資本,其最有力的表現方法就是夸張。
“形塊”也可以說是一種抽象美,而抽象美其實就是圖案裝飾美的根源。包括線條美、動感美等。所謂的形塊就是平面和立體兩類的形塊運用法則,它是組織漫畫整體畫面的基礎(即構圖)。有好的形象和故事,沒有好的表現方式和完善手段也是功虧一簣的,這就是構圖技巧。如:線與面的結合,平面與立體的結合,面與面的結合等都需要巧妙的去構思。
漫畫需要將形象變得“好看”,扭曲變形雖然是藝術美,但必須在特定的場景與氛圍下巧妙使用,否則給人的感覺只能是“怪異”。
(二)漫畫的趣味造型法
不少漫畫作品中都有很奇妙的造型,如人身長著動物腦袋,石頭長著人類的手腳等,這是一種“錯位”手法。或者將人物形象擠壓或拉伸,又是另一番趣味。這些手法不僅可以更形象的表現出人物特點,還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再就是可以把漫畫當成剪紙來畫,汲取剪紙藝術的“剪切感”、平面裝飾感、民間藝術感,同時又追求用筆的韻味,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表現手法,能體現我國的民族特色及獨特性。
異想天開的想象力是漫畫的生命之源,漫畫具有荒誕性,很多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都可以通過絢麗的畫面效果來呈現。
(一)漫畫的審美情趣
如果說線條是漫畫的細胞,創作方法是它的神經系統,構圖是它的骨架,氣氛和文字效果是它的裝飾外表,那么現代精神則是貫穿漫畫全身的動脈了。人們追求著新的時尚和文藝享受,生活情趣和審美觀也不斷在轉移和升華,其中漫畫就是新形式下最具典型性的例證。
漫畫的創意是跟社會因素、人們的生活狀態分不開的,國內的漫畫沒必要一味模仿國外風格,應該努力創造中國特色的漫畫。這里的中國特色風格,不僅僅指繪畫形式上的特點,更是指題材內容、主題、文字、審美情趣等方面,都應具有中國文化的氣息,走出個人特色。
(二)漫畫的主題
所謂的“主題”就是創作意圖,是作者想在作品中讓讀者領會的道理或去感受的事物。從哪個出發點去取悅讀者,廣義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主題。它必然是具有拓展意義的。漫畫藝術就是以現代觀念、新思路來引發人的敏銳度和創作靈氣。
綜上所述,漫畫的表現手法是多樣的,造型藝術起著決定性的基礎地位,我們需要掌握了解更多的理論知識,系統的歸納造型方法,結合時代精神去鞏固、完善,走好每一步。
J218.2
A
1005-5312(2015)05-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