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英良
(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試述遼寧朝陽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郝英良
(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遼寧朝陽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市,但是文化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機制。在文化創意產業備受矚目的今天,朝陽的文化創意產業何去何從,成為我們亟待解決和關心的問題。
遼寧朝陽;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包括了廣播影視、傳媒、動漫、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環境藝術、服裝設計、廣告裝潢等多種創意群體。在全球經濟、技術與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創意經濟浪潮,成為今天適應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吸引著全世界的眼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作用逐漸加大。我國早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就勾勒出了建設文化強國的輝煌前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國家的首要任務,全國各市也都出臺相關的政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按照十八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精神,早日建成文化強市也就成為文化發展的唯一目標。
朝陽是文化資源大市,不僅有化石文化、紅山文化、三燕文化等歷史文化精品資源,還有自然生態文化、遼西民俗文化、革命傳統文化、佛教文化等豐富的現實文化資源,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第一只鳥飛起的地方”、“東方佛都”等稱號。在遼寧省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70%以上的文物都出土于朝陽。朝陽還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鴿子洞古人類遺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園、鳳凰山、清風嶺、大黑山等旅游景區。總體上看,朝陽的文化建設水平還相對落后,豐富的文化資源并沒有完全轉化為生產力,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很小,還處于發展初期,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機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新興的產業類型,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傳統產業結構的演進規律已難以描述新經濟發展的結構和特征。改革開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朝陽的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朝陽文化產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努力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朝陽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2項、省級13項、市級31項,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用改革創新的思路推動了朝陽燕都新區、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朝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文化產業園區發展,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釋放園區的發展活力;成立了遼寧紅山玉科技有限公司、凌源英熙皮影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朝陽傳奇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紅山文化、化石文化、皮影藝術等優秀的文化資源轉向創意產業;開發了北票白石漂流、凌河第一灣、喀左縣天龍源風景區、天秀山風景區等多個旅游項目。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朝陽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晉升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要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更新傳統文化發展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圍繞朝陽文化及文化產業資源的實際出發,制定符合文化發展規律和市場規律的發展措施,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基礎,以藝術精品為引導,以各新興產業為支撐,充分挖掘和利用朝陽文化資源,傾力打造具有朝陽特色的文化品牌,使朝陽文化資源在轉型過程中發出新的藝術品質,彰顯自身的價值,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全面建設文化朝陽,使朝陽文化真正的走出朝陽,面向世界。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朝陽一直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在主觀上會更多的重視物質生產,而且這種商業化的趨勢在人們的生活中越演越烈。長此以往就忽略了文化資源的價值,造成了思想落后、缺乏文化自信的現象。我們要統一思想認識,加強和提高大眾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重要性和發展態勢的理解和認同。注重創新精神、創新文化的培養,逐漸形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學習和借鑒各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經驗,結合朝陽本地的實際情況開拓發展的新途徑。
(二)統籌規劃,突出重點
自十八大提出建設“文化強市”以來,文化創意產業開始引起各級部門的重視,但是由于文化發展的自身規律和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相脫節,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應該在大力發展民間文化,抓好文化藝術精品,大力發展特色旅游的同時傾力打造朝陽的特色文化品牌,建設享譽中外的世界重點項目。朝陽的四大文化都可以作為突破的重點:“化石文化”作為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可以在化石主題公園的基礎上塑造化石品牌形象,完善化石產業鏈;“三燕文化”作為東北最古老的的歷史名城,可以將發展史通過人物、故事等形式呈現出來;“紅山文化”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可以在“中華文明第一縷光”、“千古風流地,華夏文明源”等文化內涵上做文章,擴大宣傳力度;“佛教文化”作為東北地區佛教文化中心,可以在保持原有廟會祭祀活動的同時融入了各種娛樂性的活動和集市交易活動。
(三)尊重知識,改革教育,鼓勵創新,注重人才的培養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就是人才的短缺,創意性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成為朝陽乃至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的前提,相關部門應建立完善的保護政策,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文化的保護和人才的培養,教育培訓機構應該進行改革,注重創意人才的培養和輸送,為走上工作崗位的創意型人才提供寬松的工作環境,鼓勵其大膽創新,不斷激發其創新熱情。
2007年朝陽市成立了凌源市紅山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近期成立的凌源英熙皮影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皮影雕刻制作、皮影表演、皮影裝飾畫等研究上有所突破,還增加了招收皮影演唱、操作、雕刻的學員培養等項目,豐富了皮影藝術的文化產業結構。凌源皮影雕刻的代表人物于振聲,多年來為皮影雕刻和造型設計的發展做了突出的工作。各大高校也在積極關注與重視如何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引入高校教學體系中。2011年10月,朝陽師專美術系將朝陽民間美術資源應用到了《標志設計》課程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參與課程的學生作品在遼寧省藝術展演中獲獎。
(四)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市場機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就是產業鏈的完善和產業衍生的發展,而知識產權的保護是產業鏈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只要有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規,才能打破傳統行業的易復制性,才能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進而完善市場機制。
朝陽擁有豐富而厚重的文化資源,我們不應該僅僅簡單的保留、維持,也不應該庸俗的復制、調和,而是在保留朝陽文化自身特色不變的基礎上向現代創意產業轉化和重塑。朝陽文化應該是一個不斷改造更新、賦予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創新過程,就是產業化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朝陽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在“文化強國”的背景下,在文化創意產業備受矚目的今天,朝陽本著“立足朝陽、服務社會”,致力于探索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企業定位與經營模式,積極規劃產業園區,開發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努力促使文化與科技、金融的結合,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間。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朝陽的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引領朝陽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朝陽文化發展的標志。
★本文為朝陽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研究課題。
[1]陳漢欣.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前瞻[J].經濟地理,2008 (05).
G127
A
1005-5312(2015)05-01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