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濱州市老干部活動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試論濱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王海霞
(濱州市老干部活動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近年來,濱州文化產業發展較快,但仍面臨缺乏統一規劃和有序開發、產業規模總量小、競爭力弱、人才隊伍總量不足、文化內涵挖掘淺,特色文化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一些具體措施,以促進濱州文化產業的發展。
濱州;文化產業;問題;對策
隨著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作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主戰場,濱州的文化產業發展很快,但是發展中的問題也日益引起政府、學者以及企業家們的關注。
(一)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和有序開發
濱州文化市情的研究還處在籠統粗放的階段,深入細致不夠,尤其缺乏對全市重要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的系統梳理,不能為全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有力的資料準備、理論支撐和科學規劃。
各縣(區)尚未制定自己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已出臺的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多是原則性和粗線條的,缺乏嚴格的科學論證和系統設計,思路不夠清晰,操作性不強,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二)產業規模總量小、競爭力弱
據統計,2012年濱州文化產業增加值89.7億元,位列全省12位,僅占全省文化產業總量的3.28%。其中80%以上來自傳統產業、邊緣地帶,核心層比重低。產業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除了傳媒集團、山東海瓷集團等企業外,還沒有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
從產業鏈條看,文化產業存在同質化、低層次競爭和產業鏈條過短、業務單一的問題。全市文化資源從創意研發、衍生品生產、文化市場營銷都暴露了明顯的非持續、間隙性特征,無法形成產業集群,從而缺乏規模效益。
(三)人才隊伍總量不足,缺少優秀專門人才
文化產業的發展更需要大量優秀人才,尤其是在正待開發的嶄新領域,優秀人才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濱州文化產業人才匱乏的問題日益凸現。目前真正在市場上從事文化產業經營的絕大多數人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且知識面狹窄,適應不了日趨發展的文化產業的要求。
(四)文化內涵挖掘淺,特色文化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濱州市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但全市大部分歷史遺跡處于未開發或者初步無序開發狀態,對這些文化資源的文化內涵缺少深層次挖掘,特色文化資源開發不夠,其價值未能充分體現。
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丁公遺址、龍華寺遺址,出土文物僅用于研究,珍貴資源長期館藏,未向公眾開放,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對孫子文化、范仲淹憂樂文化、董永孝文化內涵的挖掘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民族民間藝術如剪紙、布老虎、草柳編等雖然門類多,但是多為家庭式作坊,規模小、競爭力弱。
(五)基層文化建設薄弱
濱州市基層文化建設總體上仍然滯后于經濟建設,與社會經濟整體發展不相適應,其突出表現是投入不足。傳統的政府包辦的模式跟不上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又缺乏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投入少、地方資金不配套,文化產業發展缺乏基礎動力和助力,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基層文化生活,特別是農村文化生活仍然比較貧乏。
(一)立足資源基礎優勢,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濱州有豐富深厚的文化資源,要在突出特色上做文章,在發揮優勢上下工夫,多層面、多維度開發,培育、打造和提升具有濱州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1)歷史名人品牌。深入研究挖掘孫子、伏生、范仲淹、梁漱溟等文化名人內涵,開發文化名人旅游、文化活動、文化產品,促進名人文化產業化。(2)文化企業品牌。培育和打造一批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支持國有報業、印刷企業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與體制改革,整合資源做強報業、傳媒、出版等品牌企業。加快有線電視網絡資源整合。(3)文化產品品牌。重點培植核心層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提高報刊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濱州報刊品牌影響力,或增加《濱州晚報》。重視呂劇、漁鼓戲、哈啦虎等民間傳統戲劇劇本創作與影視創作。(4)文化旅游品牌。進一步完善惠民縣渤海行署舊址文化建設,積極發展渤海紅色文化旅游,做大渤海革命紀念園旅游品牌。進一步做強黃河生態農業觀光采摘園、三河湖自然與生態農業文化旅游品牌。(5)文博會展品牌。推動會展業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培育品牌展會,繁榮會展市場。提升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博覽會運作水平,將其打造成文化交流和產品交易的重要平臺。提升孫子文化旅游節、魏氏莊園魯北民俗節、中國博興小戲藝術節、沾化冬棗節等節會品牌,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節會品牌,形成會展品牌的集群優勢。(6)民俗工藝品牌。大力發展博興草柳藤編、陽信黑陶、惠民泥塑、清河鎮木版年畫等特色工藝產品,推動民俗工藝集約發展。(7)文化創意品牌。樹立品牌與龍頭意識,加大對濱州學院山東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山東孫子文化產業研發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文化創意項目研發,形成在全省有影響的孫子動漫游戲與軟件品牌集群。扶持發展重點創意設計企業,發展動漫游戲、數字出版、數字傳輸、新型文化裝備制造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興文化產業品牌。
(二)借鑒孔子文化開發,做大孫子文化產業
(1)發揮濱州學院孫子研究院優勢,加強基礎研究。依托濱州學院孫子研究院,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學科結合、結構合理的學術研究隊伍,形成群體研究優勢。利用學術和人才優勢,將孫子研究院建成學術研究、文化交流、產業研發中心,將是孫子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品位。孫子兵法城的建設比較單一,內涵不夠豐富,因此豐富其內涵成為今后建設的關鍵。盡快規劃和開工建設孫子兵法城后續工程,完善配套設施,規劃中的“六館”(研究館、應用館、孫子思想戰例館、歷代古兵器博物館、中外軍事家展館、惠民縣文物展館)及孫子演兵場盡快開工建設。惠民縣還可以依托魏氏莊園這一“國保”單位,與孫子故園、孫子博物館、演兵場等共同成為孫子文化旅游區最重要的景點,形成經典集聚,延長旅游線路。(3)建設孫子文化產業園區,推進產業開發。以現有的旅游設施為依托,規劃建設孫子文化產業園區,使之成為“齊文化產業園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孫子兵法和智謀為主題,按照“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培養引進人才,將產業園區建成集旅游娛樂、動漫制作、印刷出版、培訓鍛煉、素質拓展、影視基地多位一體,娛樂性、觀賞性、趣味性、知識性與科學性兼顧的綜合性大型文化項目,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良性循環。
(三)深挖歷史文化內涵,制作精品影視劇作
濱州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要深入挖掘這些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文化資源,推出《魏氏莊園》、《黃河兒女》、《渤海風云》、《伏生》、《董永與七仙女》、《憂樂范仲淹》、《廉政杜受田》主題影視劇精品,以影視劇作的形式進行宣傳,培育黃河三角洲影視業創作研發基地,打響濱州品牌。
(四)引入民間資本,創新項目運營模式
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不僅要進行前期投入,包括組織專家論證、制定發展詳規、投資公共文化事業建設、提升公民文化自覺與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出臺完善的規章制度,引導企業和個人投資文化產業,形成有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氛圍。同時,我國烏鎮的產業管理模式是,政府融投資建設,交旅游公司管理,旅游公司按景點的性質招租,免費出租或按營業額四六分成等形式招募當地百姓入住生活或從事經營。惠民縣魏集鎮完全可以在魏氏莊園的基礎上,借鑒烏鎮的產業管理模式,建設全國最大的黃河民俗村。
(五)開發利用文化資源
(1)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為文化資源的利用夯實根基。要切實加大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正確處理好文物保護和經濟建設的關系,積極研究、探索文物合理利用的最佳途徑,抓好現有法律法規落實的同時,做好地方文物法規的完善配套工作,加大對文物保護的經費投入,根據市場需求對全市文物資源進行改造、重組和深度開發。(2)加強地方文化研究力度,尤其是加強科學引導、整體謀劃和部門間的協作。近年來,濱州市的地方文化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仍舊沒有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許多熱心地方文化研究的各界人士缺乏必要的交流與溝通,相關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聯合與協作,許多重要文化資源的開發缺乏必要的整體規劃。(3)重視文化產業相關人才培養和引進。根據文化產業的實際需求,要多層次、多渠道培養和引進文化專業人才,大力培養科技創新人才、資本運營人才、文化經紀人才、數字技術人才、網絡游戲開發人才和媒體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努力建成一支既懂專業、又善經營的文化產業高層人才隊伍。要拓寬人才培養的渠道,建立高層次人才庫,建立文化產業人才供求信息網,為文化產業人才的有序流動創造良好環境。
[1]姚吉成.SWOT理論與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發展策略——以濱州為例[A].黃河三角洲環境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C],2010.
[2]劉鳳霞.濱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G124
A
1005-5312(2015)05-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