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展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海洋文化遺產價值分析
林涵展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海洋文化遺產具有多重價值,保護海洋文化遺產,不僅是人類守衛海洋文明財富的共同使命,也是通過有效的開發與利用獲得經濟收益的必備前提,故海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必須引起重視。本文借鑒文化遺產價值評估方法,以海洋文化遺產價值為研究目標,透過遺產保護的視角,從海洋文化遺產的類型、特殊性和價值構成三方面進行論述,分析海洋文化遺產價值。
海洋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價值評估;遺產保護
海洋文化遺產是在海洋中的,或因海洋而生的,或在形成過程中受到海洋影響的歷史人類活動產物,包括岸上文化遺產和水下文化遺產,是海陸空間范圍內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和,也是國家或地區之間海洋活動的文化遺存。“歷史上的人類海洋活動、涉海活動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意識、社會制度、科技創造、物質生活、民俗風情等文化遺存,都是海洋文化遺產?!雹?/p>
中國有7000年以上的航海歷史,亦曾有過輝煌的海運階段,“海上絲綢之路”見證了中外政治、文化與貿易往來,海洋文化遺產廣泛分布在環中國海的海陸空間內,故環中國海文化資源豐富。過去,由于國內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尚未健全、國民對海洋文化與遺產保護意識的淡漠和考古技術不夠成熟等限制因素,導致海洋文化遺產遭到來自多方面的威脅與破壞,遺產保護問題亟待解決。
文化遺產相較于自然遺產,本身就有其特殊性。作為文化遺產的一脈分支,海洋文化遺產首先具備了文化遺產不可再生性,也由此決定了價值的珍稀程度,其次才是自身的特殊性。海陸空間范圍內人類的海洋活動史賦予了海洋文化遺產的特別之處。
海洋文化遺產內涵豐富,岸上文化遺產和水下文化遺產都兼有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如:岸上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歷代海岸治理、海防海戰設施等海事遺址和建筑;岸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為思想意識、社會制度、民俗文化、科學技術和藝術五種類型;水下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以沉船、手工藝品、武器、工具等為代表的文物(船舶、船貨);水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則以科學技術與藝術為主。綜合遺產類型和特殊性的分析,才能構建海洋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系。
海洋文化遺產不同于其他文化遺產,其本質區別體現在:兼有海陸特性,同海洋環境一樣,海洋文化并不是孤立的。數量龐大,由于海洋面積廣闊,加之常有的海難和海戰,海底文物容納量驚人。此外,海洋文化遺產還具有類型多樣、地域性、包容性、稀缺性、開放性和海事研究價值高等特點。
時至今日,已有眾多遺產價值的相關研究成果,學界較具代表性的遺產價值體系,較早的如1902年里格爾提出的遺產價值類型,即歷史價值、年歲價值、使用價值、藝術價值、紀念價值和稀有價值;較近的如2003年索羅斯比歸納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精神價值、社會價值、象征價值、真實價值、經濟價值。②
筆者在前人遺產評估的研究基礎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及相關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關內容,針對海洋文化遺產的類型和特性,將其遺產價值可細分為如下9個方面:歷史文化價值、科考價值、傳承價值、藝術價值、思想價值、情感價值、社會文化價值、教育價值和使用價值。針對各遺產價值類型,還可延伸出對應的二級評估指標,例如歷史文化價值方面,其評估指標有:歷史久遠度及準確性、原真性、稀缺性、歷史地位、遺產知名度、海洋生態史相關性。
其中,除使用價值以外的其他價值,都可視作海洋文化遺產的存在價值,是影響使用價值高低的首要因素。而海洋文化遺產的使用價值,主要表現為經濟價值,即對現有遺產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形成海洋文化遺產產品進入商品市場,通過經營帶來經濟收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海洋文化遺產都可被使用,也不是所有可被使用的海洋文化遺產都具備經濟價值。因此,判斷海洋文化遺產是否存在經濟價值,以及如何實現經濟價值,還需要聯系實際進一步分析。基于遺產保護對海洋文化遺產進行適度產業化開發,有利于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文化效益的價值雙贏。
海洋文化遺產是海陸空間范圍內人類涉?;顒拥臍v史產物。海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必須引起重視,必須用可持續的發展觀點,對遺產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并展開遺產保護。一方面,政府應盡快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加大保護力度。另一方面,在保護遺產的同時,必須結合發展的觀念,充分實現海洋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
注釋:
①曲金良.關于中國海洋文化遺產的幾個問題[J].東方論壇,2012(01).
②黃明玉.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及記錄建檔[D].上海:復旦大學,2009.
[1]陳睿.西安文化遺產保護的路徑選擇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 2012.
[2]李錦暉.論我國海底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的改進[J].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1(11).
[3]余佳.文化遺產價值探討[J].科協論壇,2011(03).
[4]劉翔.文化遺產的價值及其評估體系[D].長春:吉林大學,2009.
G122
A
1005-5312(2015)05-01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