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延玲
(臨清市第四幼兒園,山東 臨清 252600)
如何發展幼兒的語言
馬延玲
(臨清市第四幼兒園,山東 臨清 252600)
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語言的發展對幼兒的性格、思維等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應該按照不同年齡的幼兒分別進行教育,大中小班分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的語言只有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開展的語言活動要從單一化、枯燥化、機械化,逐步轉變為富有綜合性、趣味性、游戲性。
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設計語言教學的情境,便于優化語言教學,也便于在情緒上感染幼兒,為幼兒提供盡可能豐富的語言環境,促進幼兒智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在小班,宜以擺圖、添畫的方式與幼兒進行邊問邊答邊擺圖的推進式互動,在過程中形成畫面,讓幼兒針對圖示的變化學習一一對應的講述。這樣做的好處能保證幼兒對畫面的有意注意,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和幼兒互動。小班幼兒喜歡動物為故事角色,因為小班幼兒容易情緒化,常常把自己和故事角色混在一起,自然地把自己融進故事,所以故事內容應該與他的生活經驗相匹配。小班幼兒還喜歡故事中有聲音,所以選擇故事時應該注重故事中否是有動詞、象聲詞及簡單的對話。
在中班,宜對幼兒進行描述為主的語言訓練,相應地提供內容豐富、角色形態夸張、角色間有動作聯系的圖片,讓幼兒在觀察中尋找自己的切入點。中班幼兒的語言表達正處于起步階段,是語言發展的最佳階段。一般語言,即生活語言,已有相當的發展水平;而科學語言,相對處于較低的水平。在這個特殊時期,需要學校及家庭等各方面從多角度對孩子進行學科語言表達的訓練,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尤其要訓練學生說得規范,表達得準確、完整。如:中班幼兒對量詞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而且不斷摻入一些方言,如,把一架飛機說成一只飛機,把一條褲子說成一件褲子。因此,在看圖敘述數量時,訓練幼兒準確使用單位名稱很重要,如:一支鉛筆,五條魚,一捆小棒,同時要求幼兒能準確地說出正確的量詞等。這些都得讓幼兒通過反復比較才能正確運用。在幼兒表述時,需仔細傾聽,及時提取幼兒表述中的語言元素,如好聽的詞、比喻句等,組織其他同伴欣賞、學習。這樣既讓幼兒有生生互動的機會,又讓幼兒感悟自己的成功,增強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中班幼兒在喜歡動物為故事角色的同時,他們會更多地喜歡故事中的角色行為夸張的情節。因此,文學表現上應多一點形容詞、動作詞、重疊句、比喻句等。另外,中班開始應該是讓幼兒學習詩歌為主,因為詩歌文學性比較強,詩歌的語句長短不一、語言優美、情感含蓄,有的詩歌還有情節性,即使篇幅偏長,也易背誦。
至于大班,應更多地考慮看圖講述的內容,注重關聯性、完整性;類型上,注重多樣性,除一般看圖講述外增加排圖講述、問題講述等;方式上,增加小組合作講述。目的就是讓不同的幼兒對同一事情可用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思考方式,有關聯地完整地表述圖片內容,發展幼兒觀察、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現能力。指導過程以幼兒自己的表述內容為實例,引導幼兒有意識地使用比喻、擬人、對話等技巧,提升連貫講述的能力。大班幼兒已經有對人對事外顯行為進行評判的初淺能力,應增添介紹真人真事的故事。他們還喜歡情節奇特的故事,可以增添神話故事。文學表現上,可增加反問、疑問、感嘆等方面的感受。基于這種需要,教師應該對作品反復朗讀并分析教材,確定相關的教育元素,再按不同年齡的需要進行教學。小班以兒歌為主,因為兒歌句式工整、押韻,容易朗朗上口。內容應該選擇關于幼兒行為規則和描述動植物形態類的。讓幼兒通過學念兒歌支配自己的行動,并用兒歌鞏固對事物的認知。另外,大班最好選擇敘事詩、散文詩,這能誘發幼兒生活經驗和情感。在教育過程中,重點應該引導幼兒去感悟作品的內涵,讓幼兒學習有聲有色地朗誦,千萬不要急于創編。有的詩歌反而因為創編破壞了它的美感。即使要創編也要在熟悉詩歌內容和結構的基礎上進行。這樣詩歌就有必要進行兩次教學活動,對創編的內容要和幼兒一起進行篩選,并要納入文本中,才能保證創編的內容和詩歌的原文相一致。
兒童的語言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發展起來的,運用多樣化的講述策略,對于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
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和家庭教育中,幼兒學會復述許多兒歌、短小的故事或精彩片段。因此,我們開展了“巧嘴巴”“大說唱”“故事王”等語言活動,讓全體幼兒參與朗誦或復述。盡管其語言表達的內容很大程度上是對現成文學作品的模仿,但為其語言發展積累了經驗,在再次運用時,也就成為孩子自己的語言了。
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分別讓幼兒扮演“天氣預報員”“午餐報告員”“趣聞播報員”“好書推銷員”等角色。不同的角色講述著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角色演繹著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由此促進了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展。
如小班“我帶動物去散步”的活動中,讓孩子們給玩具動物介紹幼兒園里的花草樹木;中班《小羊和狼》的語言活動中,當小羊受到狼的威脅而大哭時,教師引導幼兒“我們一起來安慰小羊吧”,幼兒很快就進入了情境中,運用己有的經驗真誠地安慰小羊。富有激情的氛圍,能激發孩子產生說話的動機。
教師給予幼兒聲音、畫面、語言等信息提示,可以喚醒幼兒的經驗,拓展講述的內容,如綜合活動《搬新家》,一開始教師就播放鞭炮聲,并設置問題:“你猜要干什么了?”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說話的欲望;在播放《小黑人布布》碟片時,教師故意消去聲音,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展開聯想講述。
我們為孩子建立了個別化的語言發展跟蹤觀察檔案,并利用晨間、課間、餐后、離園等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個別交談。平時在活動的組織中盡可能地創設兩兩交流、小組討論的機會,促進生生互動。除此之外,老師們還請警察叔叔、醫生、消防隊員走進課堂與孩子們交談;組織孩子走出課堂訪問花匠爺爺、小區保安叔叔、公園管理員;春游、秋游活動后,請孩子將收獲講給爸爸、媽媽聽,并將家長記錄的文字材料張貼出來。這類活動大大增加了幼兒個別交談的機會,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如手指游戲《十個小朋友出來走走走》、摸人游戲《荷花荷花幾時開》、數學游戲《點兵點將》等,幼兒從游戲中習得了語言;另外,與這類游戲性語言相似的活動性語言,在促進幼兒語言方面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如《洗手歌》、《系鞋帶歌》等以語言的形式將一些動作順序固定下來,幼兒在掌握動作技巧的同時習得了語言。
只要真正理解了《綱要》所說的“通過互相滲透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這句話的含義,你就一定能找到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多種策略。
對于年齡小、知識經驗不足的幼兒來說,因此,對幼兒的回答切忌不適當的評頭論足,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應該受到表揚,使每個參與者都能有積極的體驗。不能對幼兒作橫向比較,只要幼兒積極參與了,不論結果如何都會受益,教師應以平等、民主、開放的態度對待幼兒。孩子語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對幼兒語言的評價更應該注意了。
孩子的語言就像美妙的音樂,需要我們給她插上五彩的翅膀,讓那旋律變得更加悠揚。綜上所述,我認為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一定不能脫離實際生活,我們要為幼兒提供盡可能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在幼兒園,我們老師可以通過會說話的墻面和各種活動來鼓勵引導幼兒大膽說。平時在家里,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點滴隨時豐富孩子的詞匯,利用節假日出游或走訪親戚朋友時讓孩子更多地得到鍛煉。
所以,為了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吧!
[1]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兢,余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G613.2
A
1005-5312(2015)05-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