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漫畫對動畫發展的必要性
王群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優秀的動畫作品其原型都是并不會動的漫畫,漫畫對于動畫發展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關注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同時不妨去看看漫畫的發展情況,只有打好漫畫的根基,之后的動畫建設才會穩中有升。
動畫;漫畫;劇本改編;原創漫畫
我國文化部自2008年開始了一項名為“原創動漫扶持計劃”,之后看到了動畫作品的出產速度如雨后春筍般,國產動畫的春天似乎到來了;但漫畫呢?那之后我們有多少人關注到了這個領域。既然我們的文件是“動漫扶持”,那么漫畫的扶持對于當前形勢也是刻不容緩的。當我們回首發現,銀幕上的經典動畫作品有很多都是改編于漫畫作品的。重視漫畫的扶持就是直接變相重視動畫的扶持,關注、改編漫畫有利于優秀動畫的誕生,有利于我國動畫產業的蓬勃發展。
我這里所謂的“獨立”,是特指沒有依靠“漫畫”作為其創作源泉的動畫作品。由于我國特定的美術形式和歷史原因,我國的中長篇漫畫作品在那幾年并沒有誕生,有的只是畫家們繪制的單張海報或大字報的內容,政治氣息較為強烈。所以國產動畫的創作來源大都是古典名著或文字形式的童話故事,比如以《西游記》為題材拍攝的《大鬧天宮》和以鄭淵潔先生的小說改編的《舒克和貝塔》都是很經典的作品。當時國家有號召,上海美影廠的工作人員們身先士卒,把能夠作為動畫搬上銀幕又符合青少年觀看標準的名著、童話、民間傳說等都制作成動畫片,其中絕大部分作品都是成功之作。但是后來,我們發現了一個很尷尬的現象:幾乎所有能做的題材我們都做過了。這時候全國的動畫制作人的狀態就好像鬧饑荒時的災民一樣,草根、樹皮、觀音土,只要是能吃的東西全都吃得下,甚至是易子而食。那個時期,正好又趕上了國家下達保護國產動畫的大令,控制國外動畫的進口,以至于觀眾在這個階段看到最多的動畫片就是一版又一版的《西游記》、《哪吒》……我習慣把中國動畫的這個時期稱為“冬歇期”,叫這個名字也是我相信著中國動畫總有一天能夠春暖花開的。其實在之前,張樂平先生的漫畫《三毛流浪記》在1980年就被改編為電視劇,《三毛從軍記》在1992年也被翻拍成電影,并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我們為什么不能把它以動畫的形式再次搬上銀幕呢?況且動畫又是電影的一個分支,是一種既依托于電影而又風格獨特的表現方式,相信也會產生不俗的成果。如果我們能夠早些注意到漫畫平臺對于動畫的影響,那么我們在創作動畫劇本方面就又增添了許許多多的素材,也許這個所謂的“冬歇期”就不會到來了。
通過上述陳述,我提出了漫畫的改編是動畫創作、發展的一個重要渠道。歷史上成功的案例也都表明了漫畫是先于動畫產生的。比較鮮明的例子就是小時候在郵政的報刊亭能夠買到的雜志《米老鼠》,還有小時候看的日本的黑白漫畫《七龍珠》、《圣斗士星矢》等等,這些作品無一不是動畫精品,也無一不是漫畫中的精良之作,至于港臺也有馬榮成先生的《風云》被改編為影視劇和動畫片的例子。在二十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連環畫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并風靡一時,題材上多種多樣:國內名著,古代故事,人民戰爭,外國名著等等,這是一個漫畫業在我國空前盛行的一段時期。不過很遺憾,一連幾十年我國依舊沒有人去把改編連環畫作為動畫創作的一種出路。然而1987年開始,日本借鑒《三國演義》的連環畫制作三國題材的動畫片《三國志》,四年后,日本人帶著做好的片子來到中國放映時,一鳴驚人。我有幸拜讀過當年留存下來的連環畫,發現片子里無論是人物還是場景都驚人的相似,更有鏡頭的構圖基本上就是連環畫的原稿。外國人不止一次的制作過三國題材的動畫,唯有這一部最忠實于原著,也最成功。由于漫畫和動畫都是視覺上直觀看到的,有些場面的東西可以直接加以利用;文字小說還需要動畫編劇的想象與二次加工,所以借鑒漫畫來制作動畫片比之借鑒小說來講更加省力也更容易出效果。
漫畫屬于創意文化產業,漫畫的發展也會帶動整個創意文化的發展。如果漫畫的創作一味的以古典名著,童話故事,武俠玄幻小說等等為題材的話,就會失去漫畫本身的創造性和生命力。在當今科技騰飛的時代,有了各種強大的電腦軟件和數位板的彌補,漫畫技術已經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而故事的好壞就成為了漫畫優劣的關鍵,所以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好的創意,強調漫畫的原創性就成為了工作環節的重中之重。小時候也喜歡看《北京卡通》,雖然后來因為經濟因素停辦了,這里面的作者們就是我國最稀缺的原創漫畫家們,他們大多已成為當今中國漫畫界的中堅力量,比如姚非拉、聶峻、陳翔等等。但是很遺憾,上述幾位作者的精彩原創漫畫作品卻很少被改編為動畫搬上銀幕。
綜上所述,發展漫畫對于發展動畫有著推動的作用,所以希望全國在大力扶植動畫產業的同時更要關注一下漫畫產業的發展。我們想要騰飛,就要先學會跑。根基牢固了才能更加快速穩定的建設。
J954
A
1005-5312(2015)05-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