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娜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
談高職建筑專業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
曹春娜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
藝術之于建筑設計在當下有被弱化的可能,特別對于無美術基礎、理工科學生占多數的高職建筑專業學生而言。藝術課程不斷被壓縮,致使學生對藝術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會出現設計方案能力不強、藝術處理能力不足等,因藝術素養欠缺所致的各種弊端。
建筑;藝術課程;藝術素養
藝術與建筑的關系向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一位優秀的建筑設計師通常也是藝術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一個優秀的建筑設計作品無不處處體現出藝術的影子,它不僅需要滿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同時也是一件耐人尋味的藝術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建筑設計逐漸成為當今最熱門的學科之一。藝術之于建筑設計的作用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大的改變,它由最初建筑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演變成現在的備選知識。對學生而言,不管高中有無美術基礎,進入大學的熔爐后接受兩三門藝術基礎課的學習,似乎就已萬事大吉的可以勝任建筑設計。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電腦輔助作圖軟件的推陳出新,美術基礎課面臨被壓縮替代的可能。在這種快餐式、追求高效率的社會工作要求下,學校的課程被迫不斷進行各種改革,這也影響到學生對藝術類課程的認知,使學生心目中“建筑學”與“藝術學”之間滋生出巨大鴻溝。
1.文化知識的累積。高職建筑專業錄取的學生大多無美術基礎,當然我們并不要求每一位從事建筑設計的從業者都必須是藝術造詣深厚的大家,但我們應該要求每一位建筑設計師都應具備必須的藝術特質,比如美與丑的審美鑒賞能力、超強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這種能力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目前高職生的生源特點來看,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相對來講,知識結構層單薄,文化視野狹窄是普遍現象,因此大學期間如何讓學生開闊視野、積累足夠的文化基礎知識就顯得愈發重要。
2.審美經驗的累積。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是對生活的提煉創作,生活又為藝術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二者相互反映。我們往往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不會投以特殊的注意力,但從大師身上我們看到,生活中只是缺少了發現它美的眼睛,比如建筑師約恩.烏贊設計的悉尼大歌劇院其最初設計靈感僅源于橙子。對于邁入大學校園的青年學生來說,應該注意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藝術設計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對細節的感悟與理解能力。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水平、教育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隊伍的能力素質水平。就目前高職院校來看,教師能力參差不齊,多數教師存在所授課程并非所學專業的跨專業授課現象,這就容易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建筑專業的藝術課教師多源自藝術院校,他們往往延續一直美術化的教學方式,很難將所帶課程融入建筑專業的知識體系,這也造成學生認為藝術與所學專業聯系不大,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
對年輕教師而言,涉獵新知識學習新課程有助于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但作為專業課教師我們應該努力做到精通所帶課程,并將課程教學目標與建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相一致。對整個建筑專業的專業設置了然于心,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多學習相關課程,做到對專業的各門課程都了解并熟悉。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以便上崗就業,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充實教學過程的工程實踐經驗。而藝術課教師大多無設計實踐經驗,因此我們更應該強調與建筑專業相關的“雙師型”隊伍的建設與提高。鼓勵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并兼職,鼓勵教師考建筑類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如注冊一級二級建造師、注冊工程師、注冊城市規劃師、注冊建筑師等。
4.學校藝術基礎課程的設置應符合建筑相關專業的具體要求。開設藝術基礎課的目的不僅僅只是學習素描、色彩,而是通過這些傳統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就建筑專業來說重在培養學生對空間、形體的感知與藝術處理,因此應該把培養學生對空間與形體的認識、理解能力、再創造能力作為藝術基礎課教學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一個平面、立體、色彩、空間等要素構成的由簡單到復雜的框架體系,教學內容上注重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通過如何表現空間、如何處理空間、如何表現形體、如何對形體進行藝術化處理、如何理解色彩、如何合理恰當的應用色彩等等一系列的具體課題鍛煉,真正做到藝術課與后期的專業課相連貫。在相互配合中實現高職建筑專業的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要培養具有滿足社會要求的高職院校建筑專業合格人才,在保證系統專業課的學習下,還應該強調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努力提高學生對藝術創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設計實踐,推動個人專業能力與設計能力的穩步提升。
[1]StanleyAbercrombie,吳玉承(譯).建筑的藝術觀[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2]吳煥加.現代西方建筑的故事[M].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3]成華.談建筑類職業院校如何提高專業教師技能[J].山西建筑,2010 (01).
G712
A
1005-5312(2015)05-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