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張雨昕
(中國地質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從詞匯的來源、語義和運用看《圣經》對英文詞匯的影響
張海英 張雨昕
(中國地質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圣經》作為基督教的經典,不僅其教義和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其本身也是西方語言文化的源泉。就英文詞匯而言,《圣經》不僅為其提供了直接來源,還漸漸豐富詞匯容量;其對詞匯的翻譯以及日常運用也帶來了極大影響。文章列舉了《圣經》中的五類具有代表性的詞匯,從詞匯的來源、翻譯和運用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圣經》對英文詞匯的影響。
《圣經》;英文詞匯;來源;語義;運用
《圣經》從最早成書的約伯記(約公元前1500年),到最后成書的啟示錄(公元90-96年之間),歷時約1600年,共有40多位作者。整本書共66卷,分《舊約》和《新約》兩部分,其中《舊約》39卷,《新約》27卷。《圣經》作為基督教的經典,對西方乃至世界的文學藝術、語言以及整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著極大影響。它對英語語言的影響從未中斷過,其中的人物、故事、寓言等在西方國家家喻戶曉。無論是生活中的交談還是文學作品,人們相沿成習,從而產生了大量與《圣經》相關的習語、格言、典故、專有名詞和日常詞匯,成為我們廣泛使用的英語這門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分析《圣經》對英文詞匯的具體影響,本文從來源、語義和運用這三個方面對其進行了探索。
《圣經》作為西方經典,已發行一千多年,學者對其進行的研究多集中于作者身份的揭示、經文的解讀、教義教規的認知等方面,很少有學者來探析其對某一種語言的影響。
郭沫若認為白話《圣經》對現代漢語的影響幾可與佛經翻譯對古漢語的影響比肩。魯迅認為《新約》中的第一卷書《馬太福音》的確是中國最早的歐化的文學的國語,他甚至預測它與中國新文化的前途有極深的關系。朱自清提出白話《圣經》的流行給現代漢語帶來了很多新詞匯,極大豐富了漢語語言家族。蔣驍華指出近代的《圣經》漢譯,尤其是《官話和合本圣經》,對漢語詞匯和句法都產生了影響。葉丹認為研究這些詞匯,能擴大英語學習者的詞匯量,增進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進而實現成功的文化交際。趙寶榮提出了解《圣經》的內容以后再去記憶,這樣才能把單詞記得牢,記得久,從而在英語學習中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鑒于以上研究空缺,本研究將從來源、詮釋、運用這三個方面入手,通過分析不同類別的詞匯來驗證《圣經》對英文詞匯的影響。
(一)人物
Adam和Eve
很多人以《圣經》中的人物來取名,如:Jacob,Joseph,Mary,Peter,John等。Adam和Eve源于《創世紀》:Adam named his wife Eve,because she would become the mother of all the living.
人們在普遍取用這兩個名字時,還附上新的涵義:祖先,如Tom's grandma lived to be over a hundred--lived to be Adam and Eve.
(二)動物
Sheep that have no shepherd(沒有牧人的羊群)
《列王記上》:I saw all Israel scattered on the mountains,like sheep that have no shepherd.
在《舊約》中,它指沒有領袖來指引的毫無方向的一群人;在《新約》中,該詞特指耶穌。耶穌被稱為基督、彌賽亞,他同樣也是一位領袖。我們也會用這個詞來指代一群毫無方向的人:Our group is like sheep having no shepherd in this match.
(三)地名、建筑
Aland of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流奶與蜜之地)
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圣經·出埃及記》:to bring them up from that land to a good and large land,to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當以色列人被擄到埃及之后,神呼召摩西帶領他的子民離開埃及,并且應許他們必將他們領入曾經許諾給他們祖先的流奶與蜜之地——迦南。因此,流奶與蜜之地被用以指代那些肥沃的魚米之鄉:His hometown is considered a nice place,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四)日常用品
coat of many colors(彩衣)
據《創世記》記載,coat of many colors(彩衣)是以色列專門為他12個兒子中最年少的兒子約瑟訂做:Now Israel loved Joseph more than all his children,because he was the son of his old age,and he made him a coat of many colors.
作為以色列最愛惜的兒子,約瑟可謂受萬千寵愛于一身,難怪他會遭到11位哥哥的排擠和陰謀。因此,當我們談到某人穿了一件coat of many colors時,言外之意就是此人十分受寵:In our class,Liu Tao is the one wearing a coat of many colors before our teacher.
(五)諺語、俗語
a drop in the bucket(滄海一粟/九牛一毛)
《以賽亞書》記載:Behold,the nations are as a drop in a bucket, and are counted as the small dust on the balance.
的確,a drop in a bucket微乎其微,不值一提:The amount beingspent on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 drop in the bucket.
除了以上習語,《圣經》中還有大量習語已廣泛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
論到源于《圣經》的英文詞匯,以上實例不過是滄海一粟。雖然《圣經》由不同時代、不同身份的人撰寫而成,距今已逾1500年,然而其中大量的人名、物名、俗語、諺語從古至今一直被廣泛使用,并將繼續得到運用。不言而喻,《圣經》對于英文詞匯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大大豐富了英文詞匯量,也豐富了其引申涵義。
[1]金朋蓀,王海.《圣經》的英譯對英語語言發展以及表達的影響[J].外語教學研究,2009(19).
[2]魯迅.魯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
[3]王克非.近代翻譯對漢語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6).
[4]葉丹.英語《圣經》詞匯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及意義[J].韶關學院學報, 2010(04).
[5]朱謙之.中國景教[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
[6]左蘇皖,趙學敏.西方翻譯史之《圣經》的翻譯[J].文學語言研究,2008 (12).
H313
A
1005-5312(2015)11-0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