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姜
(福州市金山實驗小學,福建 福州 350000)
巧用多樣的作業形式
——提高中年段學生的美術欣賞課有效性
陳姜
(福州市金山實驗小學,福建 福州 350000)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隨之提高,國家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中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對學生美育培養也就越來越注重。美術欣賞課就是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健康的審美觀念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徑,同時,還對人格的陶冶、情感的豐富和創造力的開發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提高中年段學生的美術欣賞課有效性的研究,就成了教育界以及心理學界極為關注的問題。筆者巧用多樣的作業形式,從方法、材料、情感價值觀作為出發點,全面闡述提升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性。
因素;對策
(一)主觀因素
1.心理上無法戰勝欣賞課的教學維度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美術欣賞課在人文、地理、歷史、科學等學科的滲透力度比較大,教師在美術知識廣度和深度上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也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這對老師和學生都是挑戰,所以欣賞課很難在心理領域戰勝困境,美術欣賞課無從在美術課堂上被大部分教師和學生所接納,美術作業自然更不可能在廣度、深度上有所突破,只會增加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恐懼心理。
2.美術課堂并不能引起大部分學生的重視
新課標提出,要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素質教育,重視語、數、英等課堂教學知識的掌握的前提,發展學生在美育、德育、體育等教育也是當下重中之重的任務。而我們學校存在教學氛圍的弊端,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很自覺地完成老師布置的美術作業,而大部分學生認為美術課堂又不是主要學科,也不參加期末考試,自然在心理上就有所松懈。
(二)客觀因素
1.教材內容新穎、形式多樣
相對以往的教科書而言,目前筆者學區所使用的浙美版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改進與創新,作業設計形式豐富多樣。
我校辦學歷史比較晚,處于金山開發區后期整合校區,教學資源設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很大的匱缺。
(1)教師的教具不能充分滿足每一節美術課堂,在欣賞課堂上大部分需要資源設備的支持,而目前我們絕大多數是通過僅有的互聯網資源獲取網絡圖像、音像等有限資源,校園實物教學資源只能滿足一小部分。比如在第七冊第十六課《秦陵兵馬俑博物館》根據教案設計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大量關于秦嶺兵馬俑相關媒材,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料,有圖片、視頻的媒介傳播,調動學生的視覺沖擊讓學生認識秦嶺兵馬俑,如果這時有大量的直觀性的實物作為課堂教學的依托,比如手執兵器的武士、曳車的戰馬、頭挽發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沖鋒陷陣的銳士、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等仿制工藝教具,讓學生分小組上臺摸一摸,從感官上刺激學生的課堂主體性;(2)學生雖然對美術課堂相對主科更有興趣,但是出于學生的偷懶心理以及校園周邊學生用具的區域局限性,而不能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用心備好每一節課堂所需要的學具。在第五冊第九課《靈璧奇石》作業要求學生拿出自己所帶的石頭,進行鵝卵石藝術品的創作。其實,在上這節課之前的兩節課,我已經布置學生回去搜集鵝卵石,鵝卵石在我們的生活中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獲得的。而且,我還告訴學生可以用其他石頭來代替鵝卵石。可是,在上課檢查學具的時候,我就發現有1/3學生沒有備好鵝卵石,更沒有用其他石材代替。在上第五冊第六課《夸張的臉》一課中作業要求用陶泥為材料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15分鐘內用夸張、變形的方法制作一張夸張的臉。那么這里所要求的陶泥學生只能通過網購或者到學校附近的文具店去購買,據我了解,學校周邊的文具店畢竟不是專門的美術文具店,學生在購買這些材料時相對比較困難,很大程度阻礙了學生準備學具的進度。
2.家庭教育的忽視
我校屬于外來務工學校,性質比較特殊,家長為生計奔波,一心埋頭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更別說長期不被重視的美術課堂的學具準。比如在上《瓶子新生代》一課,我讓學生回去準備水粉顏料,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表示家長不是很支持,更甚者家長直接打電話告訴我,他們買不起。久而久之學生就出現了學習困難。
那么筆者就如何巧用作業形式,從方法、材料、情感上入手,轉變美術欣賞課方式方法,移花接木巧用媒材,抓住學生的情感特質,從不同層面切入,提高中年段學生的美術欣賞課有性。作以下幾點歸類。
1.設計隨筆小記作業,學科滲透,用文字克服學生在語言表述上的恐懼心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用書面故事作業誘導學生,有形的文字戰勝無形的恐懼。
3.設計前測后測問卷作業,提高了學生美術欣賞課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因材施教,培優補差,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
5.移花接木巧用媒材,學會變魔術,巧用身邊的材料,變廢為寶,充分發揮材料的可利用性。
在教學中,教師適應新課改要求,善于創新,讓美術作業呈現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轉變方式方法,打開美術欣賞課封閉的大門,學會走進來,引出去。
G633.955
A
1005-5312(2015)11-02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