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敏
(臨沂大學教育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基礎美術教育如何開展個性化教育
鄭洪敏
(臨沂大學教育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基于新課改的推行,本文從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和評價方式三個方面探討了基礎美術的個性化教育內涵。認為課堂教學思路要拓展,教學方式個性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觀念要個性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美術的世界里盡情的遨游飛翔,評價方式要多元化,使學生在美術教育學習中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希望本研究能對美術的個性化教育發(fā)展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
基礎美術教育;個性化教育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大力推行的今天,美術基礎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要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全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美術教育中只有注重個性化的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產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產生科學探索欲望。因此在基礎美術教育中實施個性化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基礎美術教育對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占據(jù)著不可忽視的地位。而在當前的美術教育中,教學方式單一枯燥,教學理念落伍,在各學校仍以升學率為主導的觀念下,美術教育容易被忽視,被邊緣化,根本起不到素質教育中“美育”的基礎性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大范圍健康有序的推廣,美術教育亦要緊跟改革的步伐,借助新課改這股東風,改變當前傳統(tǒng)美術教育中的不足,重新定位美術教育在學生的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義。
基礎美術教育階段不是以培養(yǎng)畫家為目的的教育,而是通過多彩的美術活動和美術課堂讓學生對美有著最初的認知,能初步受到美育陶冶,激發(fā)其探索美的欲望,因此,教師在美術課堂中要拓展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式,使其美術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又富有一定的童趣味,這樣才能使學生既有著好奇心去探知,又能根據(jù)生活實際進行大膽的想象,因此這樣的課堂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見習中,在上《廣闊的天空》這一想象課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小測試,我在一個班的黑板上寫了本節(jié)課的課題“廣闊的天空“五個字時,就聽見下面?zhèn)鱽砹烁`竊私語聲,“這節(jié)課就是畫鳥,”“對,不就畫鳥嗎,太簡單了,我五分鐘就能畫出來了”,本節(jié)課的課堂被局限在畫鳥上。而在另一個班上我只寫了“在天空”三個字,下面的學生就開始很有興趣的討論開了,有的說天空中有各式各樣的鳥,有飛機,有火箭,當然了還有的發(fā)揮想象說有孫悟空,有太上老君,還有很多外星人。如此一來,學生的視野不在被束縛而是變得尤為開闊,學生大膽的進行想象,因此畫的種類也是豐富多彩,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效果非常的好
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在美術教育中教師要想與時俱進,也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寓教于樂于興趣中。比如在學習《影子大王》這一節(jié)時,通過多媒體展示了飛機、鯊魚、迪拜最高的大樓等大物件的影子,激發(fā)了小朋友們探究影子的欲望,拓展了學生的審美范圍。而課堂內容也需要個性化,這就使得教師的課堂容量要豐富,加強美術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讓生活走進美術,讓美術反映生活。
目前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評價方式獨裁性比較明顯,為了“教”而學,過分追求美術學習中技能技法,只注重學生作品的最后效果,而忽略了其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樣用單一的“對”與“錯”,或者“像”與“不像”的評價方式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發(fā)展。試想,如果每個學生的每幅作品都相似逼真,這將是多么諷刺可怕的一件事情。這樣的做法不僅違背了其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亦是美術教育的一種悲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面向每一位學生,促使其全面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為了適應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就必須針對學生的這一特性采取多樣化、個性化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適應不同能力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個性需要。
美術教育的評價方式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單一的評價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美術教育的課堂需求,不管學生的繪畫作品如何,不能否認作品背后學生的努力,不能簡單的用“好”與“不好”來直接評判,而要綜合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制定相應的評價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才能使美術教育發(fā)揮其藝術的魅力。
個性化教育是“因材施技”的教育實踐,更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在美術教育中實行個性化教育,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了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也是獨一無二的,在美術教育中只有實行個性化教育,才能彌補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從而保護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發(fā)揮。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杜衛(wèi).美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0.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
J12
A
1005-5312(2015)32-0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