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霞
(固原市西吉縣文化館,寧夏 固原 756200)
漫談戲曲的程式性
李淑霞
(固原市西吉縣文化館,寧夏 固原 756200)
中國戲曲的程式性,表現為演員的角色分行、表演動作和音樂唱腔鑼鼓等方面,都具有某些基本固定的格式規則。具體地講,戲曲的程式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行當(角色分行)的程式性、動作的程式性、音樂唱腔鑼鼓的程式性。
戲曲;程式性;審美效果
所謂行當的程式性,是指戲曲表演根據性別、年齡以及氣質性格等特點對演員所作的一般角色分類。戲曲有生、旦、凈、丑這樣四種最基本的角色分類。根據這四大角色分類還可以派生出許多更加細致的角色行當。每一種角色行當應當如何表演(動作、唱腔和念白),都有一些特殊規定。
所謂動作的程式性,是指戲曲中的表演動作與生活中的自然動作有很大差異。雖然它源自生活,卻經過了某種比較嚴格的提煉和規范化,具有一整套基本固定的格式規則。一些常用的程式性動作還有特殊的名稱,如“起霸”、“臥魚”、“吊毛”、“搶背”之類。
所謂音樂唱腔鑼鼓的程式性,是指戲曲唱腔和器樂伴奏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戲曲中的動作、唱腔和伴奏都有特殊講究,都有一些相對穩定不變的格式規定。這就是戲曲藝術程式性的具體涵義。
戲曲的程式不限于身段動作,戲劇語言、角色行當、音樂唱腔、化妝服飾等也都有自己的程式。人物的舞臺動作如騎馬、上樓、關門、開窗都有一套規范的動作符號;主要人物的登場,常有一套整冠、抖袖或理髯之類的規定動作,這是表演動作的程式化。其他如戲曲文學的賓白、曲詞和分場制等,戲曲音樂的聲腔、套數、曲牌、板式、伴奏、鑼鼓經等,戲曲舞臺美術設計中的各類幕布、虛擬布景、一桌二椅、臉譜化妝、戲衣、戲鞋、戲帽和刀槍把子等,戲曲角色生、旦、凈、丑諸色的劃分等,都有一定的體制和類式,即程式。其中戲曲唱詞的定格要求,根據音樂的程式和每個字音的長短、高低、輕重等升降形式來調停音節,安排字數、句式,音樂的節奏決定著演唱的節奏和身段動作的板眼尺寸(節奏),所以音樂具有調節演唱和身段動作的作用。當然,音樂程式要和演唱程式、動作程式、臉譜程式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
非常經濟地表現生活——簡潔,是中國戲曲程式的本質屬性。以表演程式為例,“走邊”是一種象征趕路的程式動作,一般表現人物身負重任,月夜行軍,不走直徑大道而在小道急行。在生活中,它包括了行走、窺視、辨路、隱蔽等很多內容,中國戲曲表演對此進行了濃縮和提煉,刪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細節,簡化成為整袖提鞋、抄帶踢腿、箭步、旋子等幾個連續的基本動作,非常簡潔經濟,可說是一種“以一當十”、“以一求多”的表現手段。
程式化達到的另一個審美效果是鮮明。程式化是對生活中的原有面貌進行一番夸張、美飾、篩選等加工處理的結果,目的在于集中突出動作本身的主要特征,達到鮮明的審美效果。唯其如此,中國戲曲表現中的一切程式動作,都比生活中的動作來得強烈,幅度大,有節奏感。譬如中國戲曲臉譜,它舍棄了人的外貌上的細節差別,在抓住了各種人的“類”特征的基礎上加以放大、夸張、美飾,進而制定了一整套的勾臉的規范,形象效果非常鮮明。中國戲曲在色彩上以紅、白、黑三色作為基本色調,其原因之一,也是為了取得鮮明強烈的舞臺色彩效果。戲曲形式表現上的程式性,導致了中國戲曲藝術非常推崇形式的體現,一方面,在中國戲曲舞臺上,除了劇本問題之外,表演技術決定一切。這就決定了中國戲曲演員的技藝訓練的重要性。如果說,不經過訓練尚可到的話劇舞臺上去“闖”一下的話,那么,對于中國戲曲來說,不經過非常嚴格的基本訓練,不掌握一定的表演程式,在舞臺上就會寸步難行。
戲曲程式雖然具有規范化的涵義,但并不是一種沒有生機的公式化的東西。因為程式本身就是歷代表演藝術家在演出實踐中,為了塑造具體角色逐漸摸索、不斷總結經驗創造出來的。為了表現不同的生活內容,演員可以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創造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和新的表演程式。有成就的表演藝術家總能在嚴格的法度、規矩之中,進行美的自由的創造,永遠是遵循著創格、守格、破格、再創格的規律,豐富發展著程式。
總之,程式,就戲曲表演來說,是舞臺形動的規范化,是塑造舞臺形象表演技術的規格化是戲曲表演技術組織的基本單位——“語匯”,和技術“語匯”的組合手法——“語匯”。小而至于一舉手、一投足、一哭一笑、一句腔,大而至于分行、分場,以及升帳、升堂和起霸、武打等等,無不具有一定的程式,程式是貫穿于各種表演形式中的帶有普遍性的一種藝術處理方式。程式,又是中國戲曲為表現生活所采取的一種藝術處理的手段,它源于客觀生活,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對生活動作、生活音響進行剖析、選擇、抽出其中獨特的部分,再進行裝飾、美化與加工,使之具有一定規范化、統一性,既是生活真實的再現,又比自然狀態中的生活更準確、更鮮明、更美。
J812
A
1005-5312(2015)32-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