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404100)
“現代雕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
李兵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404100)
“現代雕塑設計”是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或專業選修課。基于教學過程,筆者針對當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代雕塑設計”課程的現狀,提出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刻板,教學目的模糊,以及教學環節中缺少實踐性教學。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現代雕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雕塑是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類別之一。從古希臘時期的維納斯像、古中國的石窟佛像,到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塑、羅丹的思想者雕塑,再到亨利摩爾的現代環境雕塑、賈科梅蒂的架上雕塑作品,它們無一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雕塑的誕生與建筑、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西斯廷教堂的雕塑不存在,又或者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沒有浮雕講述中國的近現代史,這些地方就會大失光彩!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進行環境設計時,雕塑的重要性則不言而喻。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進行,城市建設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現代雕塑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貝聿銘先生曾說過:“一個人既是藝術家又是建筑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代生活的復雜性是文藝復興時代所沒有的。因此,藝術家和建筑師必須相互了解,雕塑是依賴建筑空間與環境而存在的一種藝術形式,應服從建筑空間美的原則,兩者的結合應該說是一種互補關系。”
“現代雕塑設計”課程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安排,是使學生掌握現代雕塑的基本創作方法和表現手段,熟悉現代雕塑的各種材質,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對現代雕塑的新思維、新觀念。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與審美情趣。
我們這里所提及的雕塑設計課程主要是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由于其學科知識面的寬泛性,結構的復雜性,造成本專業教學難度的增加。目前,國內沒有完整的一套關于設計類專業現代雕塑設計課程的教學體系,許多高校教師都是借鑒美術類專業雕塑課程教學。因而造成了現代雕塑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教學模式和方法過于套路化的現象,從而使這門課程在教學計劃中整體課程安排顯得非常“尷尬”——既不能舍去,又不知道教些什么內容,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呈現出嚴重脫節的趨勢。此種情況也不僅僅因為本門課程的設計安排,它和整體教學課程的安排有著更大的關系。作為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現代雕塑設計課程應安排于第三至第五學期,因為這個時間段學生剛剛學習完關于設計基礎的課程,學生的設計思維由二維轉向了三維,從二維的繪圖設計轉向了三維的形體、空間的設計。這個時間安排雕塑設計課程剛好銜接了設計類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在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方面,一方面從現代雕塑自身語言出發,給學生講解其基本的語言形式、材質技術以及造型手法,這些是了解和掌握現代雕塑設計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從現代雕塑的應用出發,闡述其與現代環境是一種和諧的關系。讓學生明白環境設計與現代雕塑是一種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因素。第三,培養并發揮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創造能力,課程可以結合設計構成、裝置藝術、環境規劃等專業進行講授。現代公共藝術項目的規劃設計已經跨越了多種學科。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設計原理,教師應通過具體項目的訓練進一步學習。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雕塑設計課程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美術類雕塑課程的專業性和學術性。設計類專業的雕塑課程應當實現其實踐性和應用性。由于專業的差別,我們不能要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掌握非常專業的雕塑基礎技能知識,例如人體雕塑制作等專業性很強的知識內容,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需求使學生們通過雕塑設計課程的教學與本專業的發展相結合,在教學內容里,結合景觀規劃設計讓學生明白我們設計的環境需要什么樣的雕塑作品,是什么風格,什么類型,什么材質的雕塑作品?怎么進行設計制作?讓學生在具體的設計項目里了解雕塑的知識點才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雕塑設計教學重點。很多高校的現代雕塑設計課程完全在教室中度過,教師除了理論性的講解就是讓學生做一些小型泥塑,這樣的教學完全脫離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總體要求。只有和設計類專業相結合,推崇實踐性教學,才能更好地實現本課程的教學任務。
針對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設計類專業人才,可以推行“研究—學習—生產”的教學模式,讓企業的具體需要和學校的教學內容無軌結合,實現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環。一方面,企業以學校的研究技術為依托,得到了扎實的技術和創新研究成果,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竟爭力。另一方面,學校在合作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藝術發展的前沿信息和最新的市場咨詢等社會資源。
由此可見,當前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雕塑設計課程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培養出優秀的、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地做深入研究,以便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J30-4;G642
A
1005-5312(2015)26-02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