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韓曉謙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山東 威海 264209)
黔東南苗族蘆笙舞的田野調查報告
陳萌韓曉謙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山東 威海 264209)
苗族的人口規(guī)模比較大,長期的遷徙、離散,使該民族在歷史上始終從屬于所在地區(qū)的強勢民族,曾一度卷入奴隸制體系中,后來變造就了它堅韌不屈的民族性格。苗族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和民族信仰,如圖騰崇拜、巫術崇拜、自然崇拜等等還有許多的教派組織。苗族更是民間歌舞的發(fā)源地之一,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每逢節(jié)日活動、祭祀祈福、婚喪嫁娶時都配有苗族歌舞、樂器演奏,歌舞文化早已與苗家人息息相關,歷史久遠。
蘆笙舞;田野采風
調查人:陳萌,韓曉謙;調查時間:2014年11月;調查地點:西江千戶苗寨。
2014年11月1號我們抵達貴陽機場,為了趕上傳統(tǒng)的苗年活動,一早便坐車去往凱里,又轉包車去西江。到了千戶苗寨。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氣勢磅礴的苗寨大門與一片寬闊的停車場位。由于旅游業(yè)的開發(fā),到處都散發(fā)著高科技現代化的城市氣息,雖然給人舒適和便利,但與后面大山的背景有些不太相稱了。走進山寨里面,“苗族刺繡”、“苗族銀飾”、“牛角梳”的店鋪,當地美食多不勝數,千戶苗寨依山而建,每戶寨子都有一盞燈,到了晚上便是萬家燈火通明,氣勢非凡。寨子都以楓樹的樹干制成,家家都擺掛著牛角的飾品,反映出了苗族人對楓樹和牛的民族崇拜。進家門時老鄉(xiāng)們遞上的三杯苗酒,更反映出了苗族客家人的熱情和“酒文化”。
時間:2014年11月2日;地點:山寨的操場空地;采訪對象:苗寨蔣大哥一家。
11月1-2日正值苗族一年一度的苗年,與春節(jié)不同,苗年的影響力在苗族最大,聽蔣大哥一家說:“每到苗年男女老少都盛裝打扮,年輕人將自己多年手繡的嫁衣穿上,銀飾佩戴整齊,老人們也盤好簪花的發(fā)飾,身穿苗服,歌舞慶祝節(jié)日?!贝藭r寨老宣布了蘆笙舞開始的口令,廣場上的人群開始逆時針轉起圈,他們按照村寨的不同、年齡的不同,自覺排成兩隊,沿廣場的外圈走動起來。我發(fā)現蘆笙舞除了演奏者的蘆笙外,是沒有道具的,它是一種步伐變化的舞蹈形式,與漢族的秧歌有很大的不同,沒有很跳躍性舞蹈動作,也沒有很大的逗趣表演成分,她們是在沉穩(wěn)的步伐中穩(wěn)步前行的舞蹈,通過腳下動作的快慢變化來反映內心的情緒。每隊打頭的都是蘆笙男隊員,吹著不同的曲調,但節(jié)奏卻出奇的合拍,與步伐配合的很協(xié)調。“右左顫踢,左右顫踢……”手隨著身體前后的平行擺動,有時卡在音樂重拍上,有時卡在弱拍上,反而使舞蹈不沉悶。今天的蘆笙舞屬于一種群眾性的蘆笙舞表演,苗語稱“究給”,舞蹈不限人數,更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想加入隨時可以進行,動作也十分簡單。蘆笙舞的魅力也許就在這里,簡單的步伐中透出安靜和祥和,觀看者仿佛進入一片凈土。我想,在走動的過程中,他們的內心必定是十分的平靜,也一定充滿了對民族節(jié)日的期盼和對民族信仰的崇敬。
時間:2014年11月3日;地點:藝術團劇場。
千戶苗寨看臺是專門為游客表演的場地,舞臺上擺放的一對大牛角道具十分壯觀且具有民族魅力。苗族舞團演員表演的經典舞蹈《蘆笙舞》《錦雞舞》《銅鼓舞》與第一天看到的苗年蘆笙集會里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蘆笙舞》是一種表演性的蘆笙舞,男演員手拿蘆笙腳步輕快,舞蹈大部分以跳躍踢腿動作為主,還有大幅度的蹲起彈跳和蹲起轉圈動作,難度加大。女子的表演手部動作揮動幅度很大,手型變換舞姿多,隊形變換多,畫面更富表演力?!跺\雞舞》是苗族蘆笙舞中別具一格的一種民間傳統(tǒng)舞蹈,主要流傳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的錦雞苗族,因為崇拜錦雞而得名,這次表演主要由女演員模仿錦雞的步伐,旋轉,飛翔動作構成,裙邊的“羽毛”一閃一爍,錦雞角冠一點一搖,活靈活現,曼妙起舞中好像錦雞在行樂覓食,展現出苗族女孩對五彩顏色的美的感悟和古老的鳳凰圖騰崇拜?!躲~鼓舞》是由一名鼓手敲擊舞臺中間的銅鼓,演員根據敲鼓的節(jié)奏變化,變換隊形和動作的一種舞蹈。舞步以跳踢腿為主,舞步矯健有力,動作幅度大,情緒飽滿,表演時演員時常吶喊鼓勁,充分體現了苗族淳樸、豪放的民族性格。
通過此次采風活動,我對苗族這一民族本身及它的文化習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苗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文化,在長期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勤勞勇敢的苗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形成了一套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包括飲食、服飾、禮儀、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等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tǒng)。苗族人崇拜“蝴蝶媽媽”,她們認為人類是蝴蝶媽媽所生,他們更崇拜楓樹,認為是楓樹創(chuàng)造了世界的所有。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苗族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習俗,“掃寨”、“祭樹”、“祭巖”、“祭龍”都是苗族的風俗活動之一。人們辛勤勞作,重視祭祀,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在這些活動中,都離不開歌舞。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凡節(jié)日喜慶、迎送賓客、祈福消災、歡慶豐收都離不開舞蹈。苗族的蘆笙舞主要分為:群眾性蘆笙舞,每當節(jié)日到來時群眾圍圈的圓圈舞蹈;表演性蘆笙舞,一般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男子競技時所跳,技術性高,節(jié)奏強烈;風俗行蘆笙舞,多為男女表達愛意時,相互傳情時所跳的舞蹈。
今日的苗族舞文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民族的進步更新,正在一點點縮減與蛻變,雖然我們不可能阻止民族的更新進步,但我們有義務保留和記錄正存活于當下的舞蹈文化,并傳承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作為民間舞的愛好者,我們應該多“走下去”,走到鮮活的民間田野,去感受當地真正的民族性格,采集第一手的民間資料,記錄并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為舞蹈事業(yè)的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J722.2
A
1005-5312(2015)08-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