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陳德志
(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從中國“禮”文化傳統看當代大學生的禮儀修養問題
劉藝陳德志
(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63)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禮”文化傳統的國度,“禮”文化傳統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規范我們的行為禮儀。其次,它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社會道德觀,升華我們的思想禮儀。最后,它影響我們的禮儀修養和個人形象,促進我們個人的發展。學習和發揚中國優秀“禮”文化傳統是當代大學生的光榮使命。
“禮”;大學生;禮儀修養
中國,歷史悠久的東方古國。中國人,歷代傳承著古國所賦予的博大精深的文明。而文明是一種文化奠基,從古至今,不斷更新。方才有了如今飛速發展的中國以及不斷進步的中國人。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獨中國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然而,作為在“禮儀之邦”美譽熏陶下成長的當代大學生。應把“禮”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并且肩負起傳承“禮”文化傳統的歷史使命。
在中國“禮”文化傳統中,對于“禮”的定義不勝枚舉。“禮”的內涵包括禮節、禮儀、禮貌以及禮賓。它們在不同的場合和時間,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首先,禮節往往無形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交際的過程中,表現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問候、相互致意以及相互祝愿。禮節不僅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外在面貌,更能突出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其次,禮儀有形的存在于一切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它所受制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的)、行為表情、服飾器物是構成禮儀最基本的三大要素。禮儀不僅可以直接表現一個人的外在形態,更能間接折射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再次,禮貌可以分為禮貌行為和禮貌語言。禮貌不僅可以體現一個人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所傳遞的友善與尊重,更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流。最后,禮賓大多存在于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接待服務中,禮賓不僅能夠體現一個人熱情好客的積極態度,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我們了解了“禮”的概念以及其表現形式。可以看到“禮”文化涉及的范圍廣、產生作用大。它貫穿于我們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社交交流的始終。中國傳統的“禮”文化對當代青年大學生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朱平的《“禮”的再認識及其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之要義》一文中提到了“禮”的教化問題。論文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身體教育、行為教養是人類文化的最基本開端,人們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都是從最初的言談舉止、體態行為等“禮貌”培養走進人類文化生活的。”古有《弟子規》,“規”字即是準則,準則即是“禮”的教化。“冠必正、紐必結”,告訴我們衣冠必須整潔,紐扣必須系上。這是從“禮貌”的角度所提出的要求。“冠必正、紐必結”不僅體現著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積極向上的態度,更能彰顯出一個人所受的“禮”的教化。然而,不同的場合又要求穿著不同的衣服,這就是我們所提到的“禮儀”。“步從容、立端正”,告訴我們走路步伐應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這是從體態行為的角度所提出的要求。良好的體態行為不僅能夠促進自身的全方面發展,更能體現對他人所給予的尊重感。然而,對于長輩、晚輩以及同輩,我們又將表現不同的體態行為,這就是我們所提到的“禮儀”。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在學府如饑似渴的汲取著老師授予我們的知識,卻逐漸對中國“禮”文化傳統越來淡化。往往只懂其思想,而忽略其精髓。
“禮儀之邦”這四個字,是每個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然而,它是否僅僅適用于三綱五常的古代社會?它是否僅僅是一紙空文?它是否已經漸漸淡出我們的思想?王蘭芳的《“明禮誠信”—大學生道德建設的永恒主題》強調“禮”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該文主要討論大學生應如何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還提出了如何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禮”文化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它所反映的是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這種思想道德素質與我們自身的禮儀修養息息相關。修養,是從內而外所形成的。然而“禮儀”就是提升自我們修養的途徑。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然而,這種傳承需要從每個人的自身做起。從自我形象做起,從自我管理做起,從自我行為做起。當代大學生要主動肩負起傳承中國“禮”文化的重任,讓“禮儀之邦”這四個大字變得更加有意義。
徐紅的《知書亦須達禮——論開展大學生形象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一文中有這樣的一個觀點:“大學生形象禮儀是增強個人競爭力的必備砝碼。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大學生的個人形象就是自己的名片。它包括內在修養和外在形象。”[3]而其中所提到的內在修養是與“禮”文化密不可分的。通過此觀點可以得出,注重個人的禮儀修養,是大學生今后步入社會、適應社會、發展自我的必備技能。由此可見,中國“禮”文化對于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禮儀修養以及個人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正處于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我們即將面臨面試、求職的種種考驗。重視自身的禮儀修養以及個人形象往往可以另我們出類拔萃。在面試中,“形象禮儀”往往可以影響我們求職的成功與否。(1)面試時所穿著的服裝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大方得體,并且需要符合所面試的環境。倘若穿著生活裝或者居家裝,會顯得稍顯隨便。同時,也會給面試官留下消極的印象。(2)面試時的體態行為同樣有著一定的要求,正如《弟子規》中所提到的“立端正”,它往往能體現出一個人積極的精神面貌。倘若弓背、站立不正,則會為自己的禮儀形象大打折扣。(3)面試時需注意自己的言談,既不能太過夸贊自己,也不能保持緘默。由此可見,良好的個人禮儀修養能夠在激烈競爭的當代社會提升自我形象。另外,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社會交往的禮儀同樣影響著我們的個人形象。步入社會,我們將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而良好的禮儀修養的體現則是區別于他人的象征。然而,言談舉止則是個人禮儀修養的體現。我們應時刻把“文明”二字牢記于心、應把“禮”文化給予我們的要求牢記于心、應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牢記于心。
綜上所述,作為當代大學生,“禮”文化將使我們受益匪淺。首先,它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規范我們的行為禮儀。其次,它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社會道德觀,升華我們的思想禮儀。最后,它影響我們的禮儀修養和個人形象,促進我們個人的發展。因此,良好的禮儀修養將會成為我們個人發展中的風帆,引導我們詮釋個人的精彩。
中國,享有美譽的文明古國。歷史悠久的“禮”文化傳統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禮儀修養。它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的象征、作為一個人衡量其道德素質的標尺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當代大學生,對于個人而言,良好的禮儀修養將成為我們個人發展道路上的墊腳石。反之,則會阻礙個人的發展。對于國家而言,傳承“禮”文化是我們年青一代義不容辭的使命
★本文是南昌航空大學第九屆大學生科技創新研究項目:“從中國“禮”文化傳統看當代大學生的禮儀修養問題”的研究成果。
[1]朱平.“禮”的再認識及其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之要義[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1(09).
[2]王蘭芳.“明禮誠信”—大學生道德建設的永恒主題[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2(02).
[3]徐紅.知書亦須達禮——論開展大學生形象禮儀教育的重要性[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09).
G641
A
1005-5312(2015)08-0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