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程超
(臨沂大學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當代大學生攀比心理分析及對策
馮程超
(臨沂大學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們的消費觀念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艱苦樸素漸漸的發展為攀比心理。文章主要圍繞攀比心理的產生及其的危害,并針對這一現象提出對大學生攀比心理的解決措施。
大學生;攀比;人生觀;教育
在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21世紀,伴隨著人們的不僅僅是生活條件的提高,思想的變化,還帶來了一些盲目與他人攀比的不良心理。作為接受了新生活的大學生也是難逃“攀比惡魔”的魔爪。例如比吃喝,比家庭,比穿戴,比手機,比電腦等等現象已在大學生蔓延開來,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征,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人際關系學說指出,當人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時,如果過分注意別人的看法,往往會強化從眾心理,導致虛榮心理的產生。所謂虛榮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在大學生中攀比心理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的方面,穿衣的牌子,吃喝的檔次高低。典型的就是現在大學生的蘋果套裝:蘋果手機、蘋果電腦、蘋果平板。很多來自家庭不大富裕的同學也要求家長買這些物件,只是為了不讓同學看不起自己。
攀比心理的產生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1)社會的大環境是大學生攀比心理滋生的原因;(2)父母從小的教導;(3)大學生相互之間的攀比。
1.社會的進步原因。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迅速騰飛,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值得提高。各種優秀的品牌為人們所喜愛和追求,有了喜愛通過交流就會產生攀比心理。一方面,攀比心理也有一定的好處,會激勵人們為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或要達到的目的而努力奮斗,從而起到促進個人進步推動社會發展的正面作用。但是攀比心理產生的更多是負面影響,它會使人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擇手段,產生犯罪行為嚴重影響社會的治安與和諧。而大學生身處的大學校園同樣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大學生們同樣有攀比心理。
2.個人的原因。有些大學生擁有好面子,炫耀求異以及從眾心理。(1)大學生是前衛時尚的代言人,他們想要以一種富足的生活狀態來向他人展示自己,他們不想再外在看起來輸于任何人從而提高他自己在集體中所占有的地位。(2)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大多數人的行為方式。是大學生為了更好地融入他人或集體生活而采取的錯誤的消費,從眾消費是盲目消費的典型。
3.攀比心理的產生與家人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不少家長從小就教育小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什么都是最好的,一味的溺愛孩子,孩子要的家長都盡量滿足,家里的消費支出很大部分上都在孩子身上。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助長了大學生們的攀比心理。
大學生的攀比心理已經成為了一種很嚴重的心理問題,不但會影響大學生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確立,還影響到當代大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所以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住大學生的攀比心理,使大學生更好地更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校園時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前的一個平臺,有義務幫助大學生剔除這些不良習慣。所以大學在授予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例如:聘請專門的思想道德老師來向同學們開展專題課堂,外界心理學家開展專題講座,學校舉辦攀比心理危害的案例展,以及多向學生宣傳具有正能量的知識。學校還應加強學生的使命感,提高學校的學習氛圍,讓同學們自發的投入到自己的學業中來,為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要
家長應引導孩子從小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家長是孩子的最重要的導師,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要讓孩子知道勤儉節約是美德,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懂得自己所擁有的點點滴滴,拒絕鋪張浪費。另一個方面就是家長對于孩子不要過度的溺愛,溺愛并不是完全都是對孩子好,對孩子應保持適度,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克服攀比心理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大學生自身
大學生自身就應擺正心態,該保持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生活中拒絕鋪張浪費,不盲目追求物質的享受,養成正確的生活方式。把追求外在美變成追求內在美。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學業中來,努力提高自身的內在學識修養和能力才能將自己在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1]劉磊,孟婧,呂世軍.當代大學生攀比心理成因與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9).
[2]湯金城.消費攀比的心理分析[J].社會,1989(09).
B844.2
A
1005-5312(2015)08-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