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淇


地處秦巴山區的甘肅省隴南市,境內生態良好、資源豐富,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優勢明顯,目前,全市種植農業特色產業1052萬畝,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農產品16個,有各類特色農產品100多種,當歸、紅芪、大黃、半夏等知名中外,花椒、油橄欖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地級市中名列第一,核桃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第二。但由于隴南地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隴南農產品一直處于“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狀態。比如橄欖油,很少有人知道我國80%以上的地產橄欖油出自隴南。
雖深處深山,但隴南人的思維方式并沒有被重重大山阻隔, 2014年以來,隴南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探索出了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隴南模式”,使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現象走向現狀,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推動了隴南經濟跨越發展。究竟“隴南模式”有什么特點,是如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記者采訪了隴南市委副書記張旭晨。
張旭晨介紹,隴南之所以能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首先得益于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當地純天然的、無污染的特色農產品,不僅品質好,而且品類多,同時由于規模不大、分散零散,十分適宜發展電子商務。而電子商務正好突破了時空限制、減少了交易成本,不僅能夠增加農民收入,而且符合當今物流形態和交易方式變革的趨勢,對于轉變經營模式、暢通產品銷售渠道、擴大社會就業、提高隴南知名度、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隴南作為西部貧困地區已經錯過了工業化的‘班車,再不能錯過信息化這一‘高速列車。我們要通過電子商務讓隴南的農特產品走出大山,對接上大市場”張旭晨充滿信心地說。
政府推動
自上而下大力發展
張旭晨介紹,“隴南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政府的強力引導和推動。從2013年底,隴南就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市一級的發展戰略,集中在電子商務方面尋求突破。隴南市及九縣(區)均成立了電子商務發展領導小組;在人員和機構上,建立了市、縣兩級電子商務發展辦公室,選配專業人才;出臺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了9個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文件;強化金融支撐,從2014年開始市財政每年投入300-500萬元、各縣區財政投入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發展電子商務,并支持引導金融部門開發了“E貸款”、“椒紅寶”、“茶農旺”、“金橄欖”等信貸產品。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行政措施推動電商快速發展,走出了一條不同于東部發達地區完全依靠市場自我發育的農產品電商之路。
除了行政支持外,政府還動員社會力量,鼓勵和支持各方人員發展電子商務,培訓大學生村官開網店,農業合作社帶頭人或者是農業種植大戶,只要有意愿開網店的,政府都會進行免費培訓。截至目前,累計培訓人數已達44437人次,全市開辦網店6124家,新辦和加盟網購平臺26個,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9.6億元,帶動17649人就業,有利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實現了電商扶貧。今年還在隴南師專設立了電子商務職業學院,專門培訓隴南以及全省所需的電商人才,促進全市電子商務主體壯大。
電子商務像一股迅猛的浪潮,席卷了隴南的縣區和鄉村。隴南的特色農產品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跨過千山萬水,走向全國各地。
市場運作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發展電商離不開寬帶網絡、物流配送、園區建設等基礎配套設施。張旭晨表示,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市場行為,政府在積極推進的同時,也要尊重市場規律,發揮企業主體的作用,進行市場化運作。據了解,隴南采取借力淘寶、天貓、京東等國內營銷平臺和自建網絡營銷平臺“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加快建設步伐,夯實了電商發展基礎。 “一個產業要發展起來,都得有一個集聚區”,張旭晨告訴記者,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隴南啟動建設了電子商務孵化園、隴南農產品交易中心和順通電子商務物流園,9個縣區的電子商務示范點建成投運,采取政府補助的辦法,支持引導通訊企業加快寬帶網絡建設步伐,鼓勵群眾集資自架光纜,全市行政村網絡覆蓋率由2013年的47%提高到59.3%。在物流方面,目前已有EMS、順豐、圓通等209家物流企業在全市建設快遞網點477個。
2014年8月21日,淘寶“特色中國·隴南館”開館運營,點開隴南館的界面,康縣木耳、武都橄欖油、成縣核桃、兩當狼牙蜜等誘人的圖片和成縣西狹、康縣陽壩、兩當兵變紀念館等優美的照片,把特色隴南勾畫得異常清晰,該館也成為西北首個、全國第十八家地市級特色中國地方館,帶動隴南電子商務和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快速發展。今年4月18日、20日,武都、成縣舉行了阿里巴巴集團農村電商“千縣萬村”計劃農村淘寶服務中心揭牌儀式,成為該計劃西部地區第一、第二個項目實施落地縣,進一步加快了農村電商發展的步伐。
協會規范
政企聯動保品質
網貨質量、服務質量是決定一個地區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根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如何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也成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據張旭晨介紹,目前隴南全市共建立了327個電商協會,實行“五統一”原則,即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定價、統一發貨,充分發揮了協會的職能作用,搭建區域行業共享平臺,規范網上交易行為,建立了行業自律規則和退出機制,引導抱團發展,避免惡性競爭,確保網銷農產品質量。政府則主要發揮監督職能,制定網貨標準體系,建立質量追溯制度,農牧、林業、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落實監管措施,為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質量保障。
“盡管有政府監督和協會規范,但是要想對每一家網店都做到一一監管還是很困難的。”張旭晨告訴記者,互聯網具有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的特點,每家網店都有評價機制,本身就對產品質量和商家誠信提出了要求,相當于自身監管的一種方式,這樣倒逼著生產商、網商、服務商要不斷提高網貨質量,對接市場需求研發網貨,彌補短板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有助于形成整體的產業鏈條。
跨越融合
隴南電商之路越走越寬
在與張旭晨的交談中,記者能切身感受到他對電子商務的那份熱情和信心。張旭晨告訴記者,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電子商務讓隴南的農特產品名揚天下,并帶動種植業、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及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真正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促進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科學推進精準扶貧。張旭晨還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去年隴南市禮縣九圖村的蘋果由于糟了雹災,導致果面留下點點小坑。雖然蘋果吃起來一樣香甜可口,切開一樣的冰糖心,但因果面不好都堆在地里無人問津,眼看農民一年的辛勞付諸東流,干部群眾心急如焚。禮縣副縣長發出微博呼吁廣大網友獻一份愛心,購買好吃的花牛蘋果,幫助九圖的果農。微博被多次轉發,不到五天時間,25萬斤蘋果網上銷售一空,農民親身體會到互聯網的巨大威力。張旭晨說,目前市縣鄉三級都開通了政務微博和微信,建立了二維碼,除了宣傳日常工作外,就是宣傳隴南的農產品。
“電子商務不僅給百姓帶了一個新的增收渠道,而且讓西部的干部群眾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對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張旭晨表示,接下來隴南將在四個方面加大力量推動電商發展,首先針對網上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重點打造農產品區域品牌,提升隴南農產品是市場上的競爭力;其次強化物流,雖然現在已經有300多個物流點,但要想擴大發展,物流是最重要的一環;第三在寬帶網絡方面要加強,去年村村寬帶覆蓋綠率從40%多提高到60%多,但要實現村村開網店就要村村通寬帶;最后是培養人才,隴南畢竟是一個欠發達地區,精通網絡營銷策劃的人才還很少,還需要更多的電商人才。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對于未來的電商之路,隴南已有既定目標。張旭晨表示,隴南將積極開展“互聯網+”行動,促進互聯網與智慧鄉村建設、傳統產業觸電、城鄉生活服務、扶貧開發工作、電商園區建設、特色農業提質等深度融合,整體提高隴南電商發展水平,力爭把隴南建成全國電商扶貧示范市,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