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霞等
近日,農業部奶制品市場預警團隊對今年以來國際奶價持續下跌的原因及其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組織專家研究提出了短期和長期應對措施建議。總的看,全球原料奶市場供過于求是近期國際奶價大幅下跌的主因,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主產國匯率暴跌也加大了奶價下行壓力,預計未來5年國際奶價低迷仍將持續,廉價乳制品進口將直接影響國內市場平穩運行,加劇奶農虧損,亟須做好應對進口沖擊的頂層設計,構建中國奶業發展安全保護網;短期看,可以通過刺激乳制品消費、加強還原奶標識管理、啟動奶粉收儲補貼等措施,穩定國內奶業市場形勢;長期看,關鍵還要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建立原料奶價格保險機制,完善國內奶業供需格局。
國際奶價下跌的原因
自2014年上半年開始,國際奶價進入新一輪下跌通道。今年3月份以來持續下跌、跌幅較大,近期全球奶粉競拍價格更是出現了跳水性下跌。6月份,國際現貨市場全脂奶粉價格每噸2548美元,3個月累計降幅17.3%,同比下降40.3%;脫脂奶粉價格每噸2030美元,累計降幅17.6%,同比下降48.7%。據國際牧場聯盟(IFCN)統計,6月份全球原料奶收購價格每公斤0.29美元,折人民幣每公斤1.75元,環比下降5.6%,同比下降35.7%,為2006年12月以來最低。在8月4日全球乳制品第145次競拍交易中,加權平均中標價格(期貨價格)每噸1815美元,比第144次(7月15日)中標價格下跌9.3%,是2015年3月17日以來連續第10次下跌。其中,全脂奶粉價格跌至每噸1590美元,比第144次中標價下跌10.3%。
國際奶價暴跌的原因:
(一)主產國供給增加較多。因預期市場需求增長,近年來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持續擴大奶業生產,加上2014-2015年氣象條件較好,主產國原料奶產量均好于市場預期。2015年1-5月,新西蘭原料奶產量828.3萬噸,同比增長0.8%;澳大利亞原料奶產量359.4萬噸,同比增3.0%;英國原料奶產量621.8萬噸,同比增1.2%;美國原料奶產量3992.8萬噸,同比增1.7%。其中,2015年5月,英國、美國原料奶產量分別達到136.2萬噸、832.3萬噸,均為2013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由于飼料價格一直處于低位,目前美國、歐洲奶農仍有一定盈利空間,市場預期下半年原料奶產量還會繼續增長,將導致全球原料奶收購價格繼續下跌。
(二)乳品市場需求受到抑制。我國奶粉進口量超過全球奶粉貿易量的五分之一,我國的需求變動直接影響國際市場奶粉價格。2008-2014年,我國奶粉進口量由10.1萬噸猛增至92.3萬噸,對全球奶業生產拉動明顯,但近兩年過度進口導致乳企庫存增加較多。2015年上半年,為降低養殖戶“倒奶”損失,國內乳企收購過剩原料奶用于噴粉,替代了部分進口奶粉需求。據海關統計,1-6月我國奶粉(不含嬰幼兒配方乳粉)進口量34.4萬噸,同比減49.5%。此外,俄羅斯2014年8月開始停止從歐盟進口奶制品,且禁令期限可能進一步延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際乳品需求。
(三)紐元和澳元大幅貶值。受近期國際鐵礦石價格暴跌等因素影響,澳洲經濟繼續處于疲軟狀態,導致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貨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低。2015年6月,紐元對美元匯率平均為0.70,環比下降5.5%,同比下降18.9%,跌至2010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澳元對美元匯率為0.77,同比下降18.5%。由于國際市場奶制品價格以美元結算,紐元和澳元對美元匯率的持續走低,加劇了全球奶制品價格下滑。
國際奶價下跌的影響
國際奶價持續大幅下跌,對全球乳制品行業影響深刻。作為乳制品尤其奶粉出口大國,新西蘭奶農養殖效益下降明顯。近期,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公司將其乳固體收購價(按照蛋白和乳脂肪的含量計算,與原料奶的折合比例約為12:1)下調至每公斤4.4紐元,低于新西蘭奶農的盈虧平衡點(約4.75紐元),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價格。目前新西蘭超過三分之一的奶農處于虧損狀態。恒天然公司為降低企業成本,也面臨裁員危機。在日益開放的市場條件下,“全球同此冷熱”,中國奶業也不能獨善其身。國際奶價大幅下跌對我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液態奶進口明顯增加。雖然上半年我國奶粉進口同比回落較大,但進口量仍處歷史高位。同時,液態奶進口繼續增長。據海關統計,2015年1-6月,我國液態奶進口18.0萬噸,同比增21.7%;6月份液態奶進口3.9萬噸,環比增21.8%,同比增29.8%,其中鮮奶進口3.8萬噸,環比增21.5%,同比增31.0%。據專家測算,今年上半年,奶粉國內外價差明顯擴大,達到每噸1萬元左右,進口成本僅為國內價格的60%-65%,預計后期乳制品進口仍將保持高位。
二是生鮮乳收購價格低迷。自2014年3月開始,全國生鮮乳收購價格連續15個月下跌,累計跌幅達20.2%。今年1-5月,我國奶業主產省(區)原料奶月均收購價每公斤3.45元,同比跌18.2%。陜西、甘肅、寧夏等地原料奶收購價已經跌破成本價,奶牛養殖戶虧損嚴重,“倒奶殺牛”現象時有發生。盡管從6月份開始,全國生鮮乳收購價初顯止跌企穩跡象,但同比跌幅仍在15%左右。預計在國際低價乳制品進口沖擊下,我國生鮮乳收購價短期內難有回升。
應對措施建議
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農產品消費需求整體不旺的背景下,全球乳制品供過于求、價格低迷的局面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據國際奶農聯盟(IFCN)預計,未來5年國際奶價都將處于下行通道。我國奶業也將長期面臨國際廉價奶制品的競爭,亟需遠近結合做好應對準備,穩定生產和市場基礎,加快構建中國奶業安全網,增強產業競爭力。
短期看:一是落實奶農救助補貼。對倒奶嚴重地區特別困難奶農,由中央財政按照合理測算的養殖場、養殖小區和散養戶的原料奶保本銷售價格,實施臨時救助補貼,以穩定奶牛養殖基礎。二是多措并舉促進消費。積極宣傳巴氏奶、酸奶的營養價值,鼓勵低溫奶消費,擴大國內生鮮乳消費需求;研究推進奶制品消費券或優惠券措施,促進城鄉特殊人群和低收入群體的奶制品消費;鼓勵乳制品企業拓展乳豬粉等飼料市場,增加乳品畜禽飼料消費。三是加強還原奶管理。嚴格執行還原奶標識制度,嚴厲查處不標識還原奶的違規行為,從源頭減少企業對進口奶粉的過度需求;加強對有進出口貿易權的企業監控,實現進口奶制品渠道和用途可追溯。四是研究實施奶粉儲備補貼。為增強乳企收購積極性,緩解企業庫存壓力及資金短缺,可借鑒歐盟和國內食糖企業臨時存儲計劃經驗,在國內價格過度下跌時實施奶粉企業臨時存儲計劃,按照儲備規模給予奶粉收儲企業適當補貼。
長期看:一是提升我國奶業競爭力。推進規模奶牛養殖場標準化建設,提高單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業效率,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二是探索價格保險機制。從奶業風險管理需求出發,建立原料奶價格保險機制,政府補貼保費,由保險公司幫助養殖場規避市場風險,保障奶業生產穩定發展。三是探索建立共同風險基金。探索乳品企業與奶農風險共擔機制,由政府、乳品企業、奶農三方共同籌資成立奶價風險基金,當奶價過度下跌時,用于補貼乳品企業和奶農。四是加強國內外市場監測預警。做好市場監測和供需形勢分析,準確判斷國內奶制品的供需缺口,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穩定國內外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