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秦小鰻
一般而言,在兩國的產品貿易中,出口較多的產品是具有貿易比較優勢的產品。中國加入WTO后,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成為促進中國農業發展的一條途徑。中國是柑橘生產大國,歐盟是柑橘主要進口區之一,通過研究中國柑橘出口歐盟的潛力和當前存在的問題,可以進一步擴大中國柑橘出口歐盟的規模,調整出口結構,將潛在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
一、中國柑橘出口歐盟潛力分析
(一)歐盟柑橘的進口概況
世界上最大的水果進口區域為歐盟,柑橘是歐盟的凈進口產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庫顯示,歐盟每年進口柑橘的總額占每年世界進口總額的70%左右。2007年,歐盟進口柑橘總量為203.79萬噸,凈進口量達143.14萬噸,且進口量及凈進口量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2014年,歐盟進口總量為289.35萬噸,凈進口量為194.36萬噸。然而歐盟從中國進口的柑橘量很少,尤其在2004年以前,歐盟平均每年從中國進口0.04噸柑橘,不超過其總進口量的0.08%。2004年以后,隨著我國柑橘品質的不斷提高,歐盟從中國進口的柑橘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2007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的柑橘數量突破1萬噸,2013年達到90854.52噸,2014年達76695.24噸。從進口柑橘品種來看,歐盟從外部進口的主要有三類,即橙類、寬皮柑橘以及柚類。而歐盟從中國主要進口柚類,占其總進口量的99%左右,進口最少的為橙類。
(二)歐盟柑橘的消費
歐盟消費第二多的水果是柑橘,1995年,歐盟15國柑橘的消費總量為1253.98萬噸,并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潛力。2004年歐盟新加入10個國家,該年柑橘的消費總量為1752.26萬噸,相比2003年增長了10.73%;2007年加入兩個國家,該年歐盟柑橘的消費總量為1670.76萬噸,相比2006年下降了13.60%;2013年,克羅地亞入盟,該年歐盟柑橘的消費總量達到18846.24萬噸;到2014年時,歐盟柑橘的消費總量達到19234.36萬噸。可以看出,歐盟柑橘消費總量并沒有因為加入國家數量的增加而同比例增長,這主要是因為后期加入的國家多為東歐國家,相比1995年以前加入的歐盟15國經濟不夠發達。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庫顯示,歐盟15國的柑橘年均消費量占歐盟年均總消費量的90%以上,其中,意大利與法國的柑橘消費量最大,1995年以來的年均消費量分別達到299.27萬噸、287.86萬噸,英國、西班牙的年均消費量也超過了100萬噸,隨后為德國與希臘,這6國的柑橘總消費量每年都超過歐盟總消費量的70%。
(三)歐盟柑橘的消費結構
歐盟各國在柑橘消費的品種和方式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就消費品種而言,消費量最大的為橙和寬皮柑橘,占總消費量的78%以上,檸檬的消費比例維持在16%左右,葡萄柚的消費比例維持在6%左右。以第二大消費國法國為例,1995年以來,橙和寬皮柑橘的年均消費量占其總消費量的83.80%。在消費方式方面,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資料顯示,歐盟以柑橘鮮果消費為主,鮮食率高達80%,其中,葡萄柚的鮮食率最高,每年都在94%以上,檸檬和寬皮柑橘的年均鮮食率分別為81.52%、88.26%,而橙類的鮮食率相對較低,為76.73%。相比較鮮果,橙類加工消費的主要品種為橙汁,寬皮柑橘的加工消費方式則為橘瓣罐頭,這些均為消費者喜愛的加工消費類商品。
(四)歐盟從中國進口柑橘趨勢
2013年,歐盟28國總人口達到5.07億,是世界上柑橘消費水平較高、消費量較大的市場之一。一方面,隨著歐盟生活節奏的加快,單身家庭以及職場女性數量的增加,方便食用的水果更加受到青睞。寬皮柑橘由于剝食較為容易,消費量逐年增長。據統計,2014年,歐盟寬皮柑橘的消費量達到9309.26萬噸,2015年6月,寬皮柑橘的消費量已經達到6403.35萬噸,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中國為寬皮柑橘生產大國,未來出口的寬皮柑橘比例將會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歐盟對綠色柑橘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2010年,歐盟綠色柑橘的消費量為72.34萬噸,2014年,歐盟綠色柑橘的消費量為197.79萬噸,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這一消費趨勢將引導歐盟在未來進口越來越多的綠色柑橘,中國柑橘生產者也認識到綠色柑橘的市場潛力,開始大力生產綠色柑橘。因此,從需求與供給兩方面來看,未來歐盟從中國進口綠色柑橘的比例也將大幅提升。
二、中國柑橘出口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出口企業數量多,產業規模小
中國是柑橘的原產國,柑橘產量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中國柑橘的出口量也在不斷增長,由2006年的435126.91噸增長至2014年的979904.32噸。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中國共有979904家柑橘出口企業,其中,國有企業8812家,占出口企業總數的0.90%,私營企業903640家,占出口企業總數的92.22%,外商投資與集體企業則分別占企業總數的6.79%和0.09%。計算得到平均每家企業的出口量僅為1噸。可見,當前我國柑橘出口企業以私營企業為主,企業的平均出口規模較小,生產經營分散,標準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難以推廣,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使得中國柑橘的生產很難滿足歐盟的要求。
(二)產品質量有待提高,存在大量貼牌銷售
當前,由于很多柑橘生產加工企業仍然沿用傳統生產方式,設備簡陋,技術能力不足,使得生產的柑橘整齊度較差,果面光潔度和色澤相比歐盟的進口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為了防止病蟲災害,在種植柑橘的過程中,會過量使用高殘留農藥化肥,使得我國出口的柑橘農藥殘留量也較難達到出口的標準,據統計,中國柑橘的優質率僅為37%。此外,中國柑橘加工企業的品牌意識較為淡薄,品牌創建能力不足,影響力較大的品牌,尤其是知名的國際品牌較少,存在大量貼牌銷售的現象,多采用低價競銷模式,出口額的增長大多依賴于薄利多銷。
(三)出口產品成熟期集中,結構不合理
中國柑橘的成熟期主要集中于當年十月至第二年二月,這一期間內成熟的產品占柑橘生產總量的80%以上,加之采摘后商品化處理率僅為33%,遠低于發達國家95%的水平,使得儲存期限受限,產品出口集中于每年的1-2月,而此時恰逢歐盟柑橘的成熟期,因而,市場上會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在出口產品結構方面,2014年,在中國出口的柑橘鮮果中,有70%以上為寬皮柑橘,橙的出口比重不到15%;在柑橘類加工品的出口中,出口份額最大的為橘瓣罐頭,年均出口量超過3000噸,占世界橘瓣罐頭出口的70%左右,然而歐盟市場中對橘瓣罐頭的需求則相對較小,對橙汁的需求量占果汁總需求量的80%以上。可見中國出口的柑橘產品,無論是期限結構還是品種結構,都不能很好地滿足歐盟市場的需求。
(四)出口遭遇貿易壁壘,市場阻力較大
歐盟是最早研究和發布農藥殘余量的區域,2008年9月,歐盟正式開始實施新的農藥殘留標準體系,該體系對300多種農產品涉及的農藥殘余量進行嚴格規定,其中包含柑橘類產品,2014年7月,歐盟又對其中的20多種農藥最大殘余量進行了修訂。此外,歐盟還規定進入其市場必須滿足一系列的質量標準,如HACCP以及EurepGAP等,2009年7月,歐盟頒布并實施了《歐盟柑橘鮮果市場營銷標準》,對柑橘的質量、尺寸、標簽、包裝等進行了詳細地規定和描述,并于2013年進行了修訂,銷售條件變得更加嚴格。歐盟針對中國柑橘,還專門制訂了一系列的反傾銷和配額制度,2004年4月,歐盟對中國的橘瓣罐頭實施了為期4年的關稅配額保障制度。2007年11月,歐盟對中國橘瓣罐頭開展反傾銷措施,2013年,歐盟發布No158/2013,決定再次對我國的橘瓣罐頭征收反傾銷關稅。
三、推動中國柑橘出口歐盟的策略
(一)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
歐盟雖然未來有增加寬皮柑橘消費的趨勢,但橙的消費比例依然很大。可以考慮在穩定寬皮柑橘產量的基礎上,提高橙的種植比例。由于中國柑橘中有很大比例為中熟品種,因此,應加大早熟和晚熟柑橘的種植比例,拉開柑橘的成熟期,以適應歐盟進口柑橘的時間需求。此外,在生產中,應推廣先進、實用的生產技術,以提高柑橘的品質,加強中國柑橘的產后處理能力,提升柑橘的商品化率。推廣選果分級技術,并進行分級清洗、打蠟,實現包裝的多元化,提高柑橘鮮果的保鮮水平,保證柑橘的品質,以提升中國柑橘產品的附加值。
(二)構建質量監控體系,建立柑橘生產履歷
歐盟出臺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標準,大大提高了對進口農產品的檢驗要求。因此,中國出口的柑橘應該以滿足歐盟的要求為目標,建立一套從種植到推向市場的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嚴格控制種植過程中農藥化肥的使用,將柑橘的質量安全控制滲透到柑橘生產的整個過程,保證生產的柑橘能夠滿足歐盟進口的要求。歐盟自1995年開始,逐漸引入食品安全可追蹤系統。因此,中國柑橘出口企業也應積極利用物聯網知識,針對出口的柑橘建立“生產履歷”,采用射頻識別、二維碼等技術,對柑橘從一粒種子到最終的銷售進行全程記錄,實現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追溯,保證柑橘生產的透明性,最終獲得歐盟市場的信任。
(三)注重營銷策略,拓寬銷售渠道
在出口歐盟的過程中,應注重營銷策略的選擇,積極拓寬營銷渠道。第一,積極利用歐盟現有的柑橘營銷渠道。與歐盟當地知名的柑橘營銷商及代理商建立長期合作,給予其一定的優惠條件或某一地區的經營代理權,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市場份額;第二,積極參加柑橘交易會、水果博覽會等系列展會活動,在短時間內提高中國柑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快速提高歐盟地區的銷售額;第三,充分利用國內現有的資源,積極尋求與國內知名出口公司的合作,利用其優秀的專業人才和成熟的營銷模式,加大中國柑橘出口歐盟的力度。
(四)創新“互聯網+柑橘”貿易模式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柑橘出口歐盟也應積極利用“互聯網+柑橘”的模式,將傳統貿易方式與電子商務有效結合,最終形成競爭優勢。第一,要依托跨境電商平臺,建立基于互聯網技術和物流配送技術的大型柑橘產品集散中心,并形成將儲運、批發、交易、拍賣通關等多種功能集為一體的物流體系。第二,建立大數據預測及產品開發體系,利用云計算,預測和分析歐盟柑橘市場的行情,幫助中國柑橘種植企業降低生產風險和生產成本;第三,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優勢,為柑橘生產企業及出口企業提供所需的資金,例如以國內領先的農業垂直P2P平臺“農發貸”,已經能夠直接借款給農業企業。未來“互聯網+柑橘”還將衍生出更多的模式,為中國柑橘出口歐盟提供更多的可能。
(五)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區域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深化,處在兩端的中國與歐盟迎來了更大的市場,中國柑橘的出口也應把握這一契機。一是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實現中國柑橘運輸的海陸并行,包括積極利用運輸班列,以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二是根據我國的資源稟賦和優勢,積極引進、開發歐盟高品質柑橘,引進歐盟優質的綠色農業技術,建立與歐盟合作的農業生態園區,包括大型的水果種植生態園區。
(六)發揮行業組織作用,積極進行貿易談判
歐盟的貿易壁壘,尤其是非關稅壁壘較多,阻礙了中國柑橘出口歐盟,因此,柑橘行業組織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提高柑橘企業的凝聚力,并及時宣傳歐盟最新的食品安全標準和貿易壁壘措施,增加柑橘出口企業對歐盟相關信息的靈敏度。此外,柑橘出口企業還應據理力爭,針對遭受的不公平貿易待遇,應選擇合理、有效的方式來維護企業自身的權利。以湖北新世紀食品公司為例,2011年,該企業針對歐盟提出的對其橘瓣罐頭的反傾銷措施提出訴訟,最終歐盟初審法院撤銷對該企業的反傾銷措施,這一結果對我國的柑橘出口企業也是極大的鼓舞。
參考文獻:
[1]陳曉明. 中國柑橘出口國際競爭力研究[J].林業經濟,2015,01:82-86.
[2]李蔚青. 近年世界柑橘貿易結構及中國柑橘出口形勢展望[J]. 農業展望, 2011, 06: 51-54.
[3]張玉,趙玉,祁春節. 世界柑橘貿易格局分析[J]. 世界農業,2007,1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