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屋漏偏逢連夜雨,“奶賤傷農、奶貴傷民”的內困還未解決,又突發國外奶業來襲的外擾。4月1日起,歐盟取消實施30年之久的奶制品配額制,該舉措就像打開了積貨待銷的高位閘門,中國奶業將面臨一場惡戰。
“價格戰”向來是中國產品競爭的法寶,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雖然能夠短期內保持市場占有率,但從長期來看卻不是上策。
首先,長期的低價競爭對于本身就尚未規范化的國內奶企來說,可能因為成本緊縮后的生產鏈條脫節而導致質量安全問題,動搖國產奶立足的生命線。
其次,隨著配額制的取消,國外奶業的蜂擁能夠促進奶品數量遞增,從而降低國外奶業的物流成本,最終產品成本也能藉此攤薄,再加之國外規范化和工業化程度的集約優勢以及我國海關稅收的遞減,這足以讓國產奶業的成本優勢在未來蕩然無存。
更為重要的,國產奶業曾出現過的信任危機,讓消費者的忠誠度一度陷入波谷。在同等價位情況下,國產奶業難以與國外奶業進行競爭,這對國產奶業的市場銷售而言不免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由此可見,要抵御洋奶來襲,除現有的成本抵御法之外,還需要尋找更為妥當的長期戰略。一方面,現有的國產奶業要從零散化向集約化、規范化、規模化靠攏,向集中要效益,向信息化和科學化要產能,從而做大做強國內奶業,防止被國外奶業分割包圍。
另一方面,國產奶業要通過促銷活動、積分優惠、禮品贈送、回購折現及團購優惠等方式提高銷售黏稠度,從而在此基礎之上爭取更多的潛在客戶,防止因為簡單的品牌比較而導致客戶流失,最終導致營銷渠道的潰敗。
更為關鍵的是國產奶業要通過更加透明的方式,通過廣告推介、實地參觀和綠色畜牧旅游,提升其品牌形象,擺脫過去產品勾兌低質、質量瑕疵、弄虛作假的不利形象,甚至可以通過與國外奶業的質量比對、含量比對和稀缺度比對來強化國產奶業的競爭優勢,讓消費者對國產奶業恢復信心,藉此培養消費者對國產奶業的忠誠度。
從畜牧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各地應強化對本地畜牧產業的培育力度。通過牧農補貼、草料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從政策上實現對本地畜牧的短期幫扶,給畜牧業的整體整合和優良運作贏得寶貴的時間,也為國內奶業對抗國外奶業謀求保護優勢。
但消費品的競爭終歸還是市場的競爭。洋奶來襲,國產奶最終還要依賴自身優勢,靠政策陽光培育的溫室花朵,難免變得孱弱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