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央紀委監察部向社會公布的中央巡視組2014年第二輪巡視的整改情況報告中,首次使用了“能人腐敗”一詞。
“能人腐敗”盡管由來已久,但受外界如此關注還是自此以后。什么是能人?其定義多為有能力、高智商、敢做他人未敢之事。舉目四望,本期策劃里的這些官員案發前皆可稱為“能人”。然能人便是好官、便是清官嗎?
古語常說,德才兼備者方可大用;今語也常言,做官應先做人。
而這些“能人”官員以雷厲風行之勢發展當地經濟的同時,卻以權謀私、以目標為導向、罔顧當地實際情況,甚至不顧民生,將一方弄得烏煙瘴氣。從他們身上,人們看到的并不是一個現代制度下的優秀官員,而是帶有江湖氣、草莽氣、以人治代替法治的官場氣息。江湖以義氣、利益為先,而官場與社會則講究制度與規則、民生與法治。他們的作為無疑與當代社會基本準則背道而馳。
歸根結底,“能人”的帽子也不能為這些腐敗官員開罪。相反,才不為德所用,其惡更勝一籌,也應成為其他“能人”官員的警示樣本。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