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編輯部
我國蘆薈健康產業已進入發展黃金期
文 | 本刊編輯部

蘆薈
本欄目由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蘆薈產業專業委員會協辦
繼2010年第一份蘆薈產業報告面世以來,我國蘆薈產業逐漸向健康產業轉型升級,產值從2010年的不足百億飆漲至2013年的300多億元人民幣。為了更好地總結“十二五”期間我國蘆薈產業發展經驗,摸索發展新路徑,經過幾年的悉心準備,在多次調研的基礎上,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蘆薈產業專業委員會再次推出了蘆薈產業最新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專著——《中國蘆薈產業發展報告》(2014)。
在我國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關鍵轉型階段,人們對健康需求日益增強。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健康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重要產業之一,健康產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前景。作為健康產業的一部分,隨著民眾對蘆薈產品認識的不斷提高,蘆薈產品市場需求日益廣泛,該報告認為,蘆薈產業已經進入發展黃金期。
蘆薈化妝品產業方興未艾。蘆薈安全無刺激,且具有防曬修復、保濕美容、去屑等功效而深受市場青睞。報告顯示,完美中國、北京昭貴、臺山美環健、自然堂、美即、六神、成都賽維、廣州雅麗潔等一批知名品牌的蘆薈日化品銷售年增長率顯著,蘆薈在日化行業前景看好。
蘆薈保健品行業需求旺盛。保健品行業是蘆薈產業最早涉足的產業之一。報告研究分析認為,2014~2016年我國保健品行業對庫拉索蘆薈凝膠和全葉粉的采購量為50~75噸/年,采購金額預計為3000萬~4500萬元/年。
蘆薈應用日益廣泛。蘆薈作為新資源食品原料,迅速成為各種飲料、酸奶、果丁添加物,除了傳統蘆薈食品外,開發出蘆薈口服液、膠囊等,受到市場追捧;在醫藥行業,蘆薈多種活性成分在促進傷口愈合、治療癌癥、艾滋病、糖尿病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動物飼料領域,蘆薈加工副產品作為飼料添加物不僅降低了飼料經濟成本,而且對于減少獸藥、激素使用量有一定好處;在紡織行業,蘆薈制品可作為貼身衣物進行穿著,為紡織業帶來保健性的革命。
從分子層面到應用領域,近年來蘆薈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報告分別從蘆薈物質基礎與生物活性研究、成分安全性評價研究、成分分析與質量控制研究、應用開發新亮點及產業設備設施等多層面、多方面介紹了蘆薈產業科技創新新進展,梳理了近年來行業內重大技術突破與成果應用。
同時,報告也指出,在基礎研究方面尚未厘清蘆薈物質基礎與生物活性之間的關系,仍欠缺系統性研究,如何快捷簡單地進行活性篩選,是未來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蘆薈非安全性成分的去除與其科學利用將會是高水平、高回報地發展蘆薈健康產業的關鍵技術之一。
近年來,國家對蘆薈在內的新食品資源等部門規章和管理辦法愈見清晰,《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支持增加,蘆薈產業相關品種標準、原料制品標準、食品產品標準、化妝品產品標準、檢測標準等日趨完善,與此同時科技強力支撐,這些都為蘆薈產業高速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
如圖1所示,據該報告預測,到2016年全國蘆薈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66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超過25%。
雖然蘆薈產業潛在市場需求大,產業前景大好,但報告分析認為我國蘆薈產業發展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初級階段,存在問題集中表現在:
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蘆薈產業目前仍面臨中小加工企業較多的問題,整個行業生產設備落后,所開發的蘆薈產品大多屬于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值不高的大路貨產品,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不夠,高端產品普遍缺乏,使得蘆薈種植和原料制品與后期終端產品加工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二是蘆薈及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由于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控制不足,使得從種苗繁育、栽培、植保到鮮葉、中間產品、終端產品等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缺少完善的質量監督機制,難以滿足現代化、國際化需求。
三是產學研結合力度不夠。我國學術界對蘆薈的研究起步較晚,參與其中的科研機構和學者也比較少,缺乏專項科研經費的支持,有關蘆薈的基礎研究和開發應用相對于飛速發展的蘆薈產業來說,顯得非常薄弱,對于支持蘆薈向高、深、精發展更是力不從心。
為此,報告在對蘆薈產業發展環境和產業鏈價值增長點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從政策保障、投資護航、人才建設、機制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發展蘆薈健康產業的對策建議與保障措施。
據介紹,該報告在大量翔實的數據統計和分析的基礎之上,系統地總結了蘆薈產業現狀、發展特點、科技創新和產業大事記等內容,分析了蘆薈市場需求與發展環境,其所凝練的發展經驗有望影響蘆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制定,為促進我國蘆薈產業在新經濟常態下向健康產業更好更快地轉型發展提供參考與支撐。

2010~2016年全國蘆薈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