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淑萍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研究所
Jenny Astorm 瑞典廢物管理協會
瑞典居民生活垃圾管理的經驗與創新
Success and innovation of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in Sweden
文|張淑萍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研究所
Jenny Astorm 瑞典廢物管理協會
近30年來,隨著我國鄉村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居民生活垃圾種類和數量激增,成為危害鄉村環境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北歐國家瑞典經過幾十年的探索,于2014年將生活垃圾的填埋量成功降低到了0.7%,成為世界上生活垃圾管理最成功的國家。瑞典通過對生活垃圾管理的系統設計,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垃圾焚燒發電和資源回收利用,不僅成功擺脫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而且節約了大量自然資源,走上了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其先進經驗值得參考和借鑒。
system design integrat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瑞典城市化水平高達85%,但很多居民在城鎮工作,在鄉村社區居住。環境部和地方政府在居民生活垃圾管理方面對城市和鄉村實行統籌考慮,形成一個整合的系統(圖1)。其總體思路是將居民生活所產生的各種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再通過燃燒或厭氧消化使垃圾中的能源得以開發為電能和熱能,物料得以回收利用,僅余極少量無法利用的垃圾進行填埋。城鄉一體化的系統設計保障了鄉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和設施與城市同步發展,促進了生活垃圾作為資源在區域尺度上的多元化回收利用,也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產業鏈的高效配置奠定了基礎。
sorting,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圖1 瑞典居民生活垃圾管理的整合系統(Jenny Astorm供圖,張淑萍翻譯)

圖2 瑞典鄉村居民使用的垃圾袋和分格垃圾筒(塑料垃圾袋的不同顏色可用于后續的自動分揀,垃圾袋的選擇與回收后的預處理方式相匹配)。
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是回收利用的前提。瑞典通過對戶用垃圾分類收集桶(袋)、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站、區域垃圾分類回收站、分離轉運垃圾車的系統設計(圖2),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居民戶、收集站、回收站、轉運車的分類體系和標識基本一致,保證了對居民和工作人員垃圾分類行為清晰、明確、一致的引導,促進了習慣養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避免了垃圾轉運、堆放過程中的相互污染和不同類別垃圾混合產生的次生污染。
居民戶生活垃圾一般分為有機、可燃、可回收、不可回收四大類。有機垃圾被送去沼氣工廠生產沼氣和生物肥料、可燃垃圾被送去焚燒發電、可回收垃圾被送去分揀回收各種可用于再生產的原材料、不可回收垃圾送去填埋場。隨著垃圾分類的細化和原材料回收效率的不斷提高,瑞典的垃圾填埋量已接近于零。不同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又對可回收垃圾進行細分,包括報紙、硬紙板、金屬、有色玻璃、無色玻璃、硬塑料桶、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大部分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門負責收集,部分材料、廢電池、電子廢物則由生產商負責收集。
energy recovery, recycling,reduction
能源化、資源化,變廢為寶,是瑞典環境部管理居民生活垃圾的重要導向,再利用、減量化則是最終目標。有機垃圾聯合厭氧發酵生產沼氣和可燃垃圾焚燒發電是能源化的兩大途徑,材料回收和利用則是生活垃圾減量化另一重要手段。瑞典廢物管理的遠景目標是“零廢物(zero waste)”,從以垃圾為資源的新視角出發,將傳統的生活垃圾填埋場轉變為現代化的資源回收設施(圖3),最終解耦經濟發展與垃圾排放之間的協同增長,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據瑞典廢物管理協會2015年度報告不完全統計,2014年,瑞典居民生活垃圾中的47%被用于焚燒發電,36%被用于回收各種材料,16%被用于生產沼氣,僅余不到1%被填埋(圖3)。2014年,通過垃圾焚燒共發電2太瓦時(1太瓦時=109度),送熱15太瓦時,其中38%來自生活垃圾焚燒。有機生活垃圾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提供了機動車燃料592吉瓦時(1吉瓦時=106度),相當于5000萬升汽油,供熱30吉瓦時,普通燃料38吉瓦時,并提供了約120萬噸的生物肥料。回收各種材料近162萬噸,用于再生產,既節約了資源,又保護了環境。

圖3 瑞典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從垃圾填埋場到現代化的資源回收設施。
collaboration among sectors and scales
瑞典居民生活垃圾管理的巨大成功主要得益于政府、行業協會、產業公司、科研機構、居民的分工合作,以及他們在政策調節、信息共享、產業集成、技術研發、源頭分類方面的協同發展。作為市政公益事業,生活垃圾管理由政府主導,國家層面上議會負責制定管理目標,環境保護部負責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環境法庭負責向大型企業發放許可;省市縣層面上地方政府負責制定自己的管理目標和相關地方法規,并向本地企業發放許可。源頭分類和收集由居民負責,國家和地方政府則通過調節居民戶應繳納的垃圾費鼓勵居民更好地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離轉運、回收和分類處理主要由政府發包給企業完成,收集轉運以私營企業為主,能源化和資源化處理則以公有制企業為主。大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與企業密切合作,共同研發高新技術,不斷創新工藝、產品和產業。瑞典廢物管理協會和7個地方行業協會則致力于不同層面、機構、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及相關技術經驗的國際交流和技術出口,從而促進整個領域的協調、持續、健康發展,使生活垃圾管理真正成為環境、社會、經濟多重效益的新增長點。
盡管瑞典也有斯德哥爾摩、哥德堡等大城市,但其大部分城市人口規模相當于我國的縣鄉級城鎮,且大部分居民常住在鄉村社區或者夏季住在鄉村社區。因此其生活垃圾管理經驗對我國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和減量化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當然,我國鄉村在生活垃圾管理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鄉村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產業化將大有前景。
注:感謝“十二五”農村領域國家科技計劃課題(項目號:2013BAJ10BO402)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