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曉榮 楊 凌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管理中心
楊凌示范區:探索財政支持下的銀行保險聯動支農新模式
文|常曉榮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管理中心

隨著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農業生產的高投入引發顯著增長的金融需求,但農業固有的風險使農業金融供給嚴重不足,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農業發展,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楊凌示范區探索出財政支持下的“銀行+保險”銀保聯動支農新模式,有效緩解了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的問題,對當地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農業生產已突破傳統的一家一戶、自給自足的經營模式,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壯大,土地、人才、科技、金融等生產要素的集約投入,使農業發展呈現規?;?、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市場化等特點。農業生產的高投入必然引發顯著增長的金融需求,但農業固有的風險使信貸機構普遍惜貸,加之農業保險發展滯后、擔保品不足、缺乏有效風險分散機制,使農業金融供給嚴重不足,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
為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發展,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楊凌示范區開始探索財政支持下的銀行保險聯動支農新模式。2010年9月,楊凌被確定為“陜西省農業保險創新試驗區”,楊凌示范區與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開展戰略合作,2012年成立楊凌農村商業銀行,在擴大貸款抵押品范圍、創新保險品種、風險分散等方面取得突破,探索出財政支持下的“銀行+保險”銀保聯動支農新模式,有效緩解了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的問題,對當地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對金融需求呈快速增長
隨著農業現代化,規?;?、產業化、高技術、高投入成為現代農業的顯著特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壯大,為了獲得更高收益、同時降低風險,各經營主體對農業保險、擔保、信貸等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日益旺盛。
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
2009年楊凌示范區內有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信貸金融機構8家,網點31個,吸收農村存款64.65億元,存貸比為25.1%。由于農民、涉農企業等信貸需求主體數量大、經營規模?。晦r業收益低、風險大;抵押品嚴重不足等特點,使得農業信貸的交易成本和風險較高,商業銀行普遍惜貸。加之國有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后,盈利最大化成為其重要經營目標,大量撤并營業網點與分支機構,收縮涉農貸款。
農業保險發展滯后
農業固有的風險,使大多數的商業性保險機構不愿涉足農村金融市場,農業保險服務供給嚴重不足。2007年陜西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楊凌并未在試點范圍內;2008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開始在楊凌示范區重新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當年僅此一家,主要經營豬、牛等養殖業保險,品種單一、規模小,供求結構失衡。
農產抵押擔保品匱乏,嚴重制約了農村信貸的開展。農業保險發展落后,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就有大批農民和農村企業遭受損失,無力還貸,影響金融機構開展農業貸款的積極性。
國家出臺政策擴大擔保物范圍,支持銀保合作
在法律層面上,2007年全國人大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確立了動產質權和權利質權,擴大了動產擔保物的范圍。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2008年聯合發布《關于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意見》,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明確支持信貸與涉農保險的合作,促進銀保形成服務“三農”的新合力。楊凌順勢而為開發出符合農業特點的“信貸+保險”金融服務新模式。
銀行保險聯動支農新模式
2010年《楊凌示范區管委會關于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意見》出臺,意味著財政支持下的銀行保險聯動支農新模式初步形成,經過幾年的實踐與完善,該模式運行順暢、成效明顯。該模式最大的特點是通過財政資金補貼農戶對生物資產投保,農戶憑保單申請貸款,貸款以保險理賠資金作擔保。2014年,農業總保險費1133萬元,其中農戶、企業等涉農經營主體繳納保費281萬元,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補貼保費852萬元,帶動銀行發放貸款7000余萬元。極大降低了信貸風險,同時擴大擔保品范圍,有效化解了涉農企業和農戶因抵押物不足形成的貸款難問題,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
農村資產確權與流轉機制
貸款抵押物按照分類不同,由農業等相關部門進行確權頒證,并辦理抵押登記手續。楊陵區政府設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及時收集和定期發布產權流轉交易信息,組織招拍掛等交易活動。在債權無法實現時,通過處置抵押物償還貸款。
抵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
由楊凌示范區和楊陵區政府兩級財政共同出資200萬元設立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對掛牌交易的抵押物流轉后金額不足歸還貸款的,不足部分由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資金按80%的比例進行代償,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資金管理機構向抵押人追償;掛牌交易的抵押物三個月內沒有流轉的,按照80%∶20%的比例由風險補償資金和金融機構分別負擔未償貸款。掛牌交易的抵押物流轉出去,銀行應退還相應的補償資金。
擴大農村產權抵押品范圍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關于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意見》規定,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抵押標的物涵蓋農業生產設施、活體動物、果園、苗木等生物資產,最大范圍盤活農業生產資料資產。
農業保險保障機制
2010年9月,楊凌被確定為“陜西省農業保險創新試驗區”,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與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開展戰略合作,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創新試點,對已有的農業保險品種在全區做到100%覆蓋。同時,楊凌創新了苗木、種公豬、設施蔬菜等新險種,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用,分散抵押貸款風險。
保險品種少,覆蓋范圍小
楊凌農業保險的發展程度遠遠跟不上農業發展,目前開展的農業保險有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仔豬、種公豬、小麥、玉米、設施蔬菜“銀保富”、肉牛、苗木、蔬菜價格、葡萄、獼猴桃、商品兔、食用菌等15個品種,其中種公豬、仔豬、育肥豬、苗木、設施蔬菜、肉牛等新產品等6個種是楊凌開辦的創新型險種。開辦的險種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牲畜、主要經濟作物和大宗糧棉油作物,花卉產業還未涉及。能繁母豬、奶牛保險采取重點扶持規?;B殖企業和小區的方式開展,對于眾多的小規模養殖農戶、家庭牧場還未覆蓋。

銀行保險聯動支農新模式運行流程
保障水平低,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
以“低保障、廣覆蓋”為原則,確定保障水平和保障金額。如能繁母豬每頭保險金額1000元、奶牛每頭6000元、設施蔬菜“銀保富”每畝10000元(如附加棚內農作物保險,每畝11500元)。保險金額僅限于對種植及養殖部分生產成本補償,實際賠償金額與常年產值差距較大。如設施蔬菜保險,蔬菜受災,每棚賠付1500元,比一棚菜平均產值一兩萬元相差較大,對農戶吸引力不強。
部分保險保費較高,增加了農戶融資成本
如苗木保險保費率為3%,價值700萬元的苗木抵押貸款300萬元,需繳納保費21萬元,其中,政府補貼12.6萬元、客戶繳納8.4萬元。對于只有貸款需求而無保險意識和需求的農業經營主體來說貸款300萬元要承擔8.4萬元保費,而且只是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事故才能得到賠償,融資成本較高。
抵押物流轉,變現困難
農業生產設施及活體動物、苗木等生物資產作為抵押物在價值評估和價值保全方面存在困難。此類農業生產資料在生產周期內由于市場價格、培育技能、自然災害等原因發生價值減損的概率很大,甚至會出現標的物滅失造成抵押合同自然失效的情況。另外,這些農業資產大多具有特定用途或需專門技能養護,銀行在用這些資產抵債時,資產轉讓困難,生產設施的養護成本高,加之受農業生產季節影響,生產設施的閑置情況在所難免。
加快農業保險體制創新
根據抵御農業風險能力的客觀需求,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農業險種。在險種設計上,應由保物化成本逐漸向保產量、保收益轉型,強化農業保險對農業產量的直接促進作用。在“廣覆蓋、低保障”基礎上,面向企業、園區、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的主體,提供多層次高保障的產品服務。通過提高保險覆蓋率,有效分散和降低農業風險,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更好地促進農村信貸服務與保險服務的有機結合和互動發展。
持續加大政府投入
在兩個方面著力,一是擴大對已有險種的補貼比例。力爭將楊凌試點險種、陜西省地方特色險種納入上一級財政補貼范圍,提高財政補貼比例。二是可以通過財政獎勵等方式,對農業保險產品研發投入進行部分補償,激勵保險公司不斷地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健全農村征信體系,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是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梢酝ㄟ^整合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公安、稅務等部門信息,推動建立專業化的農業農村征信系統,優化信用環境,降低融資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