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華,李雙力,翟穎莉
(1.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404120;2.煤炭總醫院,北京100028)
PBL結合CBL教學法在護理學導論中的應用
李為華1,李雙力1,翟穎莉2
(1.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404120;2.煤炭總醫院,北京100028)
目的探討PBL結合CBL教學法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作用。方法隨機選取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1班和4班共220人作為研究對象,4班110名學生為對照組,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1班110名學生為實驗組,實施PBL結合CBL教學法。結果實驗組期末理論測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學生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結論PBL結合CBL教學法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護理學導論的內在動力,能提高學生的自學、溝通、團隊協作和人文關懷能力。
PBL;CBL;護理學導論
護理學導論是護理專業新的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學的主干學科之一,是一門介紹護理學基礎理論、學科框架、護理學發展趨勢的重要專業基礎課,是醫學基礎課程與護理臨床課程之間的橋梁[1]。現有的護理學導論內容以理論講述為主,如壓力理論、適應理論、健康系統理論等,與臨床課程聯系不緊密,與臨床實際應用相脫節,使學生感到導論課的實際作用不大,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2]。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效掌握理論知識,將互動式、啟發式教學真正引入高職護理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研究者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1班和4班共220人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1班110名(男生7人,女生103人)學生為實驗組;4班110名(男生4人,女生106人)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及入學成績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同一名教師擔任兩個班級的授課教師,教材、開課時間、學時一致。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按照教學大綱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課程所有內容,學生課堂聽講、做筆記;實驗組采用PBL結合CBL教學法,通過設問—討論—總結3個環節實施教學,具體安排如下:(1)教師通過寒暑假臨床頂崗鍛煉、查閱輔導用書等廣泛收集案例資源,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合適案例并結合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精心設計相關問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2)將實驗組學生分成10個學習小組,每組設小組長1名。授課前,教師將案例及相關學習資源(學習網站、視頻、文獻等)告知學生,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及所提問題預習與討論,組長負責收集小組成員的想法并及時向授課教師反饋。授課中,教師提綱挈領地講述理論知識要點,再次拋出案例和問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教師隨時了解討論情況并適時進行引導和鼓勵,最后小組推薦學生進行發言。(3)各組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針對學生的錯誤觀點加以糾正,對共性問題和疑難問題進行詳細解析,并對本次課的重點、難點進行概括總結,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護理學導論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除教授學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工作方法外,該課程對學生職業情感的培養也至關重要。因此,案例問題的設計不僅要緊密結合臨床和教學知識,也要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護理觀念,關心愛護病人。比如,一名腹痛難忍的病人獨自來到醫院,醫生已經開具檢查單,作為護士碰到了應該怎么做?假如你就是這名病人,你希望護士怎么做?通過換位思考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移情,做到理解病人、尊重病人,促進其職業情感與專業理論、技術平行發展[3]。
1.3考核評價
采用期末理論考試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形式。(1)學期結束時兩個班由學校統一組織理論考試,試卷為同一套試題,成績實行百分制。(2)在參考文獻[4]的基礎上結合本專業特點,自行設計課程教學情況評價表,對“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自學能力”、“提高了溝通交流能力”、“提高了評判性思維能力”、“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人文關懷能力”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分為非常好、很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5個等級。要求學生無記名填寫,問卷現場作答現場回收,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有效問卷22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4統計學處理
全部數據錄入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實驗組學生期末理論成績及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均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具體結果見表1~2。
表1 兩組學生期末理論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期末理論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人數110 110理論成績86.50±6.35 80.07±8.95 t P 4.3820.000
3.1轉變學習態度,提高理論考核成績
本研究的對象是高職高專大一新生,形象思維與動手能力較好,抽象思維能力較差[5],不能認識到護理學導論的課程性質和作用,認為該課程教學內容枯燥、與臨床工作關系不大而不重視,學習態度不夠端正。PBL結合CBL教學法通過引入臨床上鮮活的案例,設計仿真情景,拋出臨床實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系列學習領域的實踐活動來加深知識印象。由表1可見,PBL結合CBL教學法提高了實驗組理論測試成績。
3.2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護理學導論理論性強,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將理論知識“填鴨式”地滿堂灌,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理解。在PBL結合CBL教學過程中,上課前學生必須主動收集和整理資料,課堂上以臨床護士、病人或者醫生的身份參與病例討論,逐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講述“自護理論”時,學生要解決“護士應給予病人什么護理?”首先要根據案例中提示的病人的主客觀資料對其自護能力進行評估,然后比較病人的自護能力與自護需要,最后根據二者的關系設計護理計劃,案例中生動、具體、直接的情景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同時,在課前課中對問題的討論中,學生通過與他人交流,不僅提高了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培養了愿意與人合作、與人交往的態度,促進了團隊合作意識的養成[6]。“90后”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較為普遍,教師通過案例中人文問題的設計和情景的演繹,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提高了他們的人文關懷能力。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價比較(%)
3.3促進課程改革,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師滿意度
PBL結合CBL教學要求教師有淵博的護理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技巧,同時要廣泛搜集臨床案例和接觸臨床,不斷更新護理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策略,從另一個側面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技能。相對于對照組而言,實驗組學生會將存在的疑惑及時反饋給教師,如“護理程序”一章中,學生將案例中的“十二指腸潰瘍”誤當作護理診斷,混淆了護理診斷和臨床診斷,此時教師給予及時點撥糾正,通過有效的雙向溝通,學生明確了知識點,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了師生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得到增強,教師的教學成就感和滿意度也隨之提高。
[1]謝虹,徐淑秀,金莉.護理學導論的學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351-352.
[2]田莉,張國棟,劉合乙.“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5):64-65.
[3]王春紅.高職學生職業情感教育及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4(15):128-129.
[4]齊寶寧,孟娟娟,楊媛,等.PBL結合CBL教學法在毒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3,42(22):2683-2684.
[5]李為華.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0):89-90.
[6]張艷,徐志欽.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5):109-110.
G526.5
B
1671-1246(2015)20-0137-02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苗圃工程教改課題(2013mpxj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