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業康 康軍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論跆拳道課中靜力性練習對發展身體素質的作用①
——對柔韌、耐力、力量的作用
萬業康 康軍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為了使學生從跆拳道中得到身體素質的提高,提升學習效率。針對這一特征,該文從靜力性練習對學生柔韌、耐力、力量3個方面提出了靜力性練習在跆拳道中的作用。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測量法、數理統計法對靜力性練習法進行探究與分析。得出了靜力性練習對發展柔韌、耐力和力量的效果較好,達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練習的質量,完成訓練任務。
跆拳道 靜力性練習 力量 柔韌 耐力
在國內很多運用靜力性練習增加學生的柔韌素質以及在健身房中為了增加肌肉的線條而在跆拳道中的運用很少。最重視靜力訓練的是中國、日本傳統的練習者們。跆拳道是對力量、耐力、柔韌等基本素質要求極高的格斗項目,所以對練習者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該文將針對靜力性練習對學習跆拳道的學生的柔韌、耐力、力量的影響和作用,對該方法進行合理的開發及利用到課堂中。使學生們全面協調的發展,靜力性練習在跆拳道中的運用可以產生更加明顯的效果,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許多的健身房運用靜力性練習法塑造形體。有了強壯的身體便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靜力性練習在跆拳道課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1.1研究對象
該研究以吉林體育學院2012級跆拳道專項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樣本數量為24人。年齡20~24歲,訓練年限1~2年。對研究對象進行靜力性練習,對學生的練習進行調查、分析動作、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吉林體育學院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及相關書籍查閱了有關于訓練課中靜力性練習的有關資料7篇。
1.2.2問卷調查法
對吉林體育學院2012級跆拳道專項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4份,回收24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00%。
1.2.3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研究對象進行4周的靜力性練習,收集學生身體素質變化的數據,進行研究與分析。
2.1在跆拳道課中靜力性練習對柔韌素質的作用
柔韌性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以及關節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和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即關節和關節系統的活動范圍。利用靜力性練習對學生進行訓練4周前后橫叉測量數據的對比。每次課的熱身部分進行橫叉的支撐訓練,支撐時間為20~30 s,練習兩組,持續4周練習。橫叉測得的數據如下所述。
從表1可以看出訓練前學生的柔韌素質較差,0~10 cm的學生僅占研究對象8.3%,10~15 cm的占多數,所以發展的學生柔韌素質是有潛質的,需要用練習來開發,以取得專項柔韌的要求。初學者,由于柔韌性素質較差,最好方法是通過對柔韌性的靜力性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柔韌素質。其方法是使訓練的部位緩慢地被拉伸到酸、脹、痛或稍過一點的位置后,停留10 s左右,反復練習。
表1 靜力性練習前的橫叉的數據一覽表 (N=24)
由表2可以看出,受試者在經過4周練習后,進行第二次測試,0~10 cm的人數由2人增加到了9人,占總人數的37.5%。橫叉與地面距離20 cm以上的學生通過靜力性訓練達到0人,可見靜力性練習對柔韌性素質的提升是有作用的。通過4周前后的數據對比得出,進行跆拳道主項訓練時應該利用靜力性練習發展學生的柔韌素質,柔韌性差的學生,關節活動的能力范圍就小,會限制身體力量、速度和協調能力的發揮。導致動作吃力和錯誤動作的出現,柔韌性好的學生,不但可以擴大進攻的距離和范圍也有利于跆拳道技術水平的發揮,并能減少和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所以在跆拳道課中采用靜力性加強柔韌素質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表2 靜力性練習后的橫叉數據一覽表 (N=24)
2.2在跆拳道課中靜力性練習對耐力素質的作用
在靜力性練習時,學生的呼吸調整,促進心肺功能的練習。靜力性練習可以發展學生的耐力,分別對第一周訓練前和第四周訓練后的耐力進行測定,耐力的評定方式用1000 m跑,表3是靜力訓練前后測得數據的對比。
表3 1000 m跑成績一覽表 (N=24)
從表3中可見,靜力性練習前1000 m運動成績在2.5~3 min范3結論與建議
圍內的學生只有3人,占研究對象的12.5%。靜力性練習后1000 m運動成績在2.5~3 min范圍內的學生達到5人,占研究對象的20.8%。可見靜力性練習能提高學生的耐力,1000 m跑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靜力性練習是一種身體練習的方法,可以對身體的各個部分都能起到鍛煉的價值。而在動力性耐力訓練中,每次訓練都需要較高的啟動力量,而在整個做功過程中的平均力量低于這一數值。因此,在接近力竭的時候,啟動力量就變成瓶頸。靜力性訓練則有效避開了這一瓶頸。學生在進行靜力性練習時,要注意練習的時間和負荷的強度。靜力性練習時也是用時間作為評價的標準,靜力性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每次訓練5~10 min即可。
3.1結論
(1)隨著體育科技的進步人民對力量訓練的手段和方法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合理科學的安排靜力性練習可以強化學生的力量、柔韌、耐力的能力。
(2)促進學生練習的興趣,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健康體質,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所以在課程中安排靜力性練習是很有必要的。
(3)靜力性練習對發展力量、柔韌和耐力的效果較好,所以在靜力性訓練中要與動力性練習相結合,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與專項技術要求一致。
3.2建議
(1)依據跆拳道以腿為主的特點,在進行靜力性練習時要有選擇性的多以下肢關節為主,增加小肌群的訓練。全面有選擇地確定動作的作用點。
(2)極限負荷或者接近極限負荷的練習之前,必須要先進行深呼吸,當肌肉持續收緊時憋氣,或進行中等程度的呼吸,以免憋氣時間過長,造成腦貧血、休克等負作用。
(3)“功能性”的力量訓練實際上是肌肉等長收縮和等張收縮相結合的一種練習形式。動作開始時先讓肌肉進行快速或爆發性的等張收縮,然后固定不動,轉入持續數秒的等長收縮。
[1]曹士心.靜力性練習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長廊,2011(7):17-18.
[2]李芳,鄭麗敏.健美操專項柔韌素質訓練方法實驗比較研究[J].武漢體院學報,2011(9):54.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2010:201-202.
[4]叢林,朱靜文.靜力練習在田徑中的應用[J].田徑,2012(9):55.
[5]畢勝彪.論靜力性練習力量訓練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1(4):163.
[6]王培亮.淺析力量訓練的運動負荷控制[J].理論科學,2009(8):28.
[7]張小平.有效發展核心力量的靜力性練習[J].田徑,2012(8):52.
G886.9
A
2095-2813(2015)11(b)-005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051
萬業康(1989,3—),男,漢,黑龍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康軍(1958—),男,漢,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