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翔
基于專利分析的安徽省銅產業發展現狀
王 翔
文章通過對我國涉銅專利申請人及主要技術領域進行統計分析以及對銅基材料加工技術的分解,研究當前我國銅產業發展現狀,深入挖掘安徽銅產業企業與競爭對手在專利布局上的異同,剖析安徽省與江西省的銅產業發展模式,從專利分析角度提出安徽省發展銅產業的建議。
銅產業是電氣、電子、機電、家電行業的基礎產業,產業關聯度高,對經濟增長帶動和促進作用強。相關資料顯示,我國124個行業中,91%與銅有關。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精煉銅(電解銅)產量795.86萬t /年(如表1所示),安徽、江西、山東、甘肅、云南為精煉銅主要產區。
我國銅加工行業水平代表性指標均已進入世界前列,但世界銅材生產的核心技術仍然被一些專業化國際跨國公司控制,特別是在高性能、高精度、高穩定性銅基新材料生產技術的原始創新方面,專業化國際跨國公司的優勢十分明顯。相比之下,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銅加工企業的技術創新,基本還處于引進技術再創新階段,原始創新能力仍比較薄弱,銅相關技術產業化水平依然較低 。加強對銅產業,特別是銅基材料加工產業的專利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中國知識產權局的國內外專利資源(CNIPR資源)為研究基礎,時間范圍1986年至2014年,共檢索到國內銅產業及相關技術專利34854件,國外銅產業及相關技術專利78146件,整合并清洗數據。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對國內涉銅專利申請的技術領域分布及申請人分布進行了研究,發掘涉及銅產業專利的技術熱點,分析了安徽銅產業企業與競爭對手在專利技術布局上的異同。最后,在分析安徽省與江西省在銅產業發展規劃特點基礎上,提出了我省發展銅產業的建議,為政府和企業制定科技規劃和戰略提供參考信息。

表1 2008-2014年全國精煉銅產量及主要產區產量 單位:t

表2 國內銅產業及相關技術專利主要申請人

表3 國外專利IPC分布與國內專利IPC分布

表4 國內銅產業專利IPC分布趨勢

表5 銅產業主要企業申請人及其主要技術領域
從表2中看出在專利申請量前11位中有8個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我國銅產業及相關技術領域在研發方面尚以高校(研究所)為主,企業自主或產學研結合進行研發有待加強。
從表3中看出國內外專利申請人大多圍繞C22、C23、H01、H05、B23、B32等領域開展專利申請工作。所不同的是,國外大多圍繞C22C(合金)、C22B(金屬的生產或精煉;原材料的預處理)、H01L(基本電氣元件,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未包含的電固體器件)、H05K(印刷電路;電設備的外殼或結構零部件;電氣元件組件的制造)等領域;而國內多圍繞C22C、H01B(電纜;導體;絕緣體)、H01L、H05K,主要區別在于國內以電纜等銅材料應用為研發主體,而國外以合金生產為主要專利布局領域。
為進一步研究國內涉銅專利申請的趨勢,我們抽取了2000-2013年的專利數據,從表4看出,C22C的相關領域專利申請較為穩定,預示目前技術較為成熟,而H01B7、H01B9(導體或電纜類)及H05K1等領域的申請自2005年之后呈較快增長的趨勢,屬于研究熱點。
為了進一步了解我省安徽銅產業企業與競爭對手在專利技術領域的異同,我們對國內銅加工企業的專利申請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中看出中鋁集團、三菱集團、寧波金田銅業等銅企業在C22C(合金)領域占有較多專利,云南銅業、江西銅業則在C22B (金屬的生產或精煉;原材料的預處理)領域申請了較多專利,蕪湖鑫泰與江西銅業在B21C(用非軋制的方式生產金屬板、線、棒、管或型材)領域開展了較多研究。從整體看,我省銅產業企業在銅產業相關領域的專利申請方面落后于發達省份的銅產業企業,我省企業的研究重點與其他企業的主要技術領域重合也較少,銅陵有色等我省骨干企業涉銅專利申請較少。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在銅產品行業涌現了一批優勢企業,在全國同行業保持領先位置,擁有國內500強企業1家(銅陵有色),上市公司4家(銅陵有色、精達股份、鑫科材料、精誠銅業)。我省銅陵市更是以“加快構筑世界銅都,建設現代產業之城”為目標,瞄準“高精新”,建立了“銅產業發展基金”,強勢發展銅基新材料產業。銅陵市已擁有國家新型工業化(銅及銅材加工)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專利產業化(銅深加工)試點基地;建成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銅陵有色企業技術中心和全國首個國家級銅專業質檢中心—國家銅鉛鋅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江西省作為有色金屬工業大省,其精煉銅加工能力一直與我省同處于全國前兩位,鷹潭市依托江西銅業集團也提出了建設“世界銅都”的構想,打造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基地、銅廢舊原料再生利用基地、銅產品加工基地和銅產業物流中心,做好“銅產業聚集,項目集群”。2012年鷹潭市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186億元,擁有國家級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等一批工程技術研發機構。
與江西省相比,我省注重銅資源保障體系建設,主打銅基材料產業鏈,建立了安徽銅基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突出銅基新材料高技術產業鏈的區域特色,把銅產業作為我省支柱產業之一;江西省在承接江、浙產業轉移之后,銅加工能力進一步增強,吸納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了電子元器、電機、制冷設備等產業鏈,特別是江西銅業集團更是中國銅工業的領頭羊。表6、7,對比了江西銅業集團與我省銅陵有色集團的運營情況(數據來源: 上市公司年報)。

表6 江西銅業集團2012-2014運營情況 單位:億元

表7 銅陵有色集團2012-2014運營情況 單位:億元
通過上面的分析,H01B7、H01B9(導體或電纜類)及H05K1(印刷電路)等領域是目前涉銅行業應用研究的熱點,而我省主要優勢企業在此領域申請專利還不多,技術主要集中在銅的應用方面,高、精、尖的核心技術少。由于我省銅產業企業在涉銅專利申請、精煉銅加工能力、企業營業收入等方面均落后于江西省優勢企業,要實現加速發展銅產業的目標,必須堅持走銅基新材料精深加工的道路,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從專利角度,我省發展銅產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組建銅基材料專利聯盟,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目前尚有大量專利掌握在高?;蚩蒲性核种?,其中不乏可以量產的產品,可以依托安徽銅基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政府牽頭,組建銅基材料專利聯盟。在聯盟范圍內,指導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相互優惠使用彼此的專利技術,加強聯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2. 依托政府公益機構,繪制銅產業專利地圖
針對我省銅產業內中小企業多、領軍企業少、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由政府公益機構組織我省行業內龍頭企業,共同承擔銅產業專利地圖的繪制工作,普及銅產業專利,為我省銅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從而推動整個銅產業鏈的發展,提高其他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意識。
3. 加強競爭情報工作,搶占銅基新材料產業制高點
未來隨著節能概念在交通工具、新能源、電機設備、家用電器等領域的普及,將成為促進銅消費的增長點,建設節能、環保、高效、創新型銅加工產業勢在必行。宏觀層面以專利分析為基礎,針對國家劃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找尋銅產業新的增長點,搶占銅基新材料產業制高點;微觀層面以銅產業龍頭企業為服務對象,加強對競爭對手情報的搜集,追蹤市場變化,及時制定應變策略。如以新能源汽車及蓄能技術為例,由于采用了比傳統汽車更多的電力系統,整車對于銅的需求量隨之升高,可能成為銅基新材料消費的增長點。
10.3969/j.issn.1001-8972.2015.17.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