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
2011年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書法教育開始以課程的方式走進中小學校園。幾年時間過去了,書法教育的道路并不平坦。缺少懂書法、會教書法的教師,成了書法教育走進課堂的一大難題。
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yǎng)人,書法教育亦是如此。書法教育不僅要講究“寫字”,更重要的是通過“寫字”,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陶冶人的性情、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離開了“人”這個核心要素,書法教育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書法教育能不能開展起來,教師是關鍵。問題是,學校現(xiàn)有的教師,很少專門從事書法實踐研究。即使有個別教師在書法領域有所建樹,也是憑個人愛好,長期堅持勤學苦練的結果。誠然,依靠一位書法“名師”也能培養(yǎng)出讓學校引以為榮的小書法家。但這僅僅是點綴的花朵而已,絕不是書法教育的目標??客馄?“書法家”來教學也是一些學校采用的辦法,但是書法家不是教育家,書法教育傳授的不僅是技能技巧,更講究教育的藝術和方法。況且書法家畢竟是極少數(shù),要滿足眾多學校開設書法課的需要,無異于杯水車薪。等待國家培養(yǎng)輸送書法教師來滿足學校的教學需要,短期內還比較困難。
解決這一問題,主要還得依靠學校自己的力量。學校領導首先要重視書法教育,要有長遠的規(guī)劃和可行的措施,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把不同學科、不同潛質、擁有書法愛好的教師聚攏在一起,搭平臺、給舞臺,讓他們由“自由成長”轉為“正規(guī)訓練”,使之由書法的“門外漢”變成“內行人”。同時,激勵引導書法教師發(fā)揮“傳、幫、帶”作用,壯大書法教師群體。在這一點上,雞西市東風小學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他們用不到五年的時間,就把全校九十多名教師中的十八位培養(yǎng)成了國家、省、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這一群體,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養(yǎng),豐厚了學校的底蘊,也使學校的書法教育擁有了一批“會教書法”的源頭活水。
對于書法教育,教師僅僅會“寫書法”是不夠的,還要講究教學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樂學”。練習書法要專心寧靜,而中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書法教學要處理好“靜”與“動”的關系,就不能無視學生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不能無視學生的興趣愛好。雞西市東風小學圍繞著“人”,上活了書法課。他們沒有局限于傳統(tǒng)書法教學的束縛,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動手創(chuàng)編了獨具特色的校本教材。特別是把漢字故事講解納入書法教學,使學生在對文字的追根溯源中,對書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書法教育只有遵循教育規(guī)律,順應學生天性,活化教學方法,學生們愛上“書法”,才能水到渠成。
教育是慢的事業(yè),書法教育也需久久為功,堅持不懈。把書法教育僅僅作為一門課程是不夠的,必須有相應的制度作保障。學校對書法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書法教師的長期培養(yǎng)、校內外書法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書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完善、書法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建構、教學方法的總結推廣、書法教育研究的政策支撐、書法教學的科學評價等等,都需要有系統(tǒng)的思考和科學的定位,并持之以恒地落實下去。雞西市東風小學從書法考級到把書法作為評選四美少年的資格,從大型書法展示到“東風小書法家”評選,從“東風名人榜”到為學校書寫節(jié)日門聯(lián),不僅處處體現(xiàn)著“寫字”和做人的完美結合,而且使活動因制度得以保證,制度因活動得以升華,書法教育因此充滿了活力。
書法教育的動人之處,既在于書寫之美,更在于通過書寫,培養(yǎng)塑造傳承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人,這才是書法教育的真諦。
編輯/魏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