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娟+孔德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倍的認識”例1、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一中部分題。
教材與學情分析:
“倍”是小學數學里一個重要概念,也是學生后續學習分數、比例、一次函數的基礎。修訂后的本冊教材,將原來分散在二年級上冊和二年級下冊的表內乘、除法教學單元中關于“整數倍”的內容在本單元集中編排。教材中的例1,即通過對蘿卜的分類計數、圈圖比較,把抽象的新知識“倍”與學生已經掌握的“幾個幾”建立聯系,初步認識倍的概念。再通過比較小棒、圓片等大量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倍的直觀模型,感受倍的本質特征。
三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雖儲備了乘法、除法的意義和“幾個幾”等知識,但“倍”的概念涉及兩個量之間的比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學生學習起來存在很大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將事物間的數量關系直觀化。
教學目標: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過動手操作,建立倍的直觀模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形成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在操作活動中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正確說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法學法:教法采用設疑誘導法、直觀演示法、游戲激趣法,學法采用自主探究法、類比遷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觀操作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圓片、小棒、三角形等學具。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準備帶你們去數學王國里玩一玩,但是有個要求,只有正確完成下面這個游戲,數學王國的大門才會敞開。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師:這是一個拍手的游戲。你們拍2下,我拍3個2下。請大家注意老師是怎么拍的。
師:拍的時候要每兩下停頓一會兒。
師:我拍3下,你們拍2個3下。
師:你們拍4下,我拍3個4下。
師:我拍5下,你們拍3個5下。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棒!這有節奏的拍手聲把數學王國的大門打開了,快看,幾只可愛的小兔子都來迎接你們了。(課件出示主題圖。)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做拍手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了“幾個幾”的知識,為教學新知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認識倍
活動一:看一看,擺一擺。
師:小兔子們今天準備過一個收獲節。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圖中有什么,并數一數,它們分別有多少?
生:圖中有6只小兔子,2根胡蘿卜,6根紅蘿卜,10根白蘿卜。
師:仔細觀察紅蘿卜的根數和胡蘿卜的根數有怎樣的關系。請同學拿出兩種學具分別代表胡蘿卜和紅蘿卜來擺一擺:第一行先擺胡蘿卜2根,第二行再擺紅蘿卜6根。
師:你是怎么擺的,為什么這么擺,胡蘿卜的根數和紅蘿卜的根數有什么關系?
生:胡蘿卜2根放一起,紅蘿卜每兩根放一起,是3個2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每兩根圈一圈。)
師:胡蘿卜2根,紅蘿卜是3個2根,我們就說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這就是數學王國的新朋友——倍。(教師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師:請同桌再互相說一說胡蘿卜的根數和紅蘿卜的根數的關系。(再指名說一說。)
活動二:擺一擺,圈一圈。
師:白蘿卜的根數與胡蘿卜的根數又有怎樣的關系,請同學們再拿出兩種學具分別代表胡蘿卜和白蘿卜來擺一擺。想一想,怎樣擺能夠很容易看出它們根數之間的關系?
(學生用學具擺。)
師:擺好的同學誰來說說是怎么擺的,能讓大家很容易看出它們根數之間的關系。
生:第一行先擺胡蘿卜2根,第二行擺白蘿卜10根,擺的時候每兩根放在一起,是5個2根,所以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5倍。
師: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50頁,在教材圖中把白蘿卜圈一圈。讓我們一看就知道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幾倍。圈好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生圈畫后填空。)
師:誰來說說是怎樣圈的,白蘿卜的根數和胡蘿卜的根數有什么關系?
生:我是把白蘿卜每兩根圈一圈,白蘿卜的根數和胡蘿卜的5倍。
【設計意圖:由看教師演示到學生親自動手擺與圈畫,是學生理解、內化知識的一個重要過程,充分借助幾何直觀的手段,有助于學生對倍的概念的理解,從而進一步體會了倍的概念。】
(二)深入理解倍
師:看著自己動手種出的水靈靈的蘿卜,小兔子禁不住吃掉了一根紅蘿卜。請同學們觀察,這時白蘿卜的根數和紅蘿卜的根數又有什么關系呢?
生:小兔子吃掉一根紅蘿卜,還剩5根紅蘿卜,白蘿卜是10根,是兩個5,所以白蘿卜的根數是紅蘿卜的2倍。
師:這蘿卜真是太好吃了,小兔子又吃掉了一根紅蘿卜。再請同學們觀察,這時紅蘿卜的根數和胡蘿卜的根數又有什么關系呢?
生:現在是4根紅蘿卜,是兩個2根,所以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和2倍。
師:小兔子們吃著自己收獲的蘿卜可真開心呀。不一會兒,它們又吃了兩個白蘿卜,這時白蘿卜的根數和胡蘿卜的根數有什么關系呢?
生:還剩8個白蘿卜,是4個2根,所以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4倍。endprint
師小結:兩個數進行比較,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這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設計意圖:通過不斷改變標準量和比較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充分認識到倍的本質是兩個數量在相互比較時,把其中的一個量作為標準,另一個量包含有幾個這個量就是它的幾倍。】
三、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共同認識了數學王國的倍,它還要考一考大家,你們接受挑戰嗎?
1.填一填。
師:你們認真觀察3種圓片的種類及數量,比較它們的倍數關系,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匯報。
2.比一比。
師:這里有兩根跳繩,比一比,長跳繩的長度是短跳繩的幾倍?
3.想一想,擺一擺。
師:仔細觀察圖,“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拿出小棒試著擺一擺,第二行擺幾個5根,一共是多少根?
生:“第一行的4倍”意思是第二行的根數是第一行的4倍,5的4倍就是20根。
師:如果我把第一行變為4根,那么第二行應該擺多少根?
生:第二行是16根。
4.擺一擺,說一說。
師:擺一架飛機用5根小棒,10根小棒能擺幾架飛機?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生:能擺2架飛機。
師:擺4架飛機用幾根小棒?請同學們再擺一擺。
生:用20根小棒。
師:有15根小棒能擺幾架飛機呢?不擺小棒你能直接說出來嗎。
師:擺6架飛機用多少根小棒呢?
【設計意圖:共設計了四個層次的梯度練習,在豐富的比較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倍的本質,感受比的“標準量”的重要。兩道變式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己構造出有倍數關系的數學問題,訓練了學生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倍概念的理解,為后面的知識學習做鋪墊。】
四、拓展提升
師:同學們,你們能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今天學習的倍嗎?
生:爸爸的體重是我的體重的3倍。
生:我的文具盒的價錢是筆記本的8倍。
…………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了倍這一知識,引導他們去發現生活中數據之間的倍數關系,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質疑總結
師:下課鈴快要響了,數學王國也要關門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在學習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嗎,你還想知道什么?
師:現在老師要表揚本節課中表現最突出的×××和×××兩名同學,現在請他們手拉手走出教室。其余同學離開教室的時候,請動腦筋想一想,怎樣走,讓大家一眼看出剩下的人數是他們二人的幾倍。(學生紛紛兩人一組手牽手快樂地離開了教室。)
【設計意圖:先鼓勵學生談談收獲,并質疑問難,最后以游戲結束全課,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也再次加深了對倍的認識。】
反思:
“倍”這一概念是學生首次接觸,對于“倍”的概念的建立與理解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讓每個學生在看、擺、圈、說等活動中,凸現學生思維的真實狀態,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1.注重趣味情境的創設。新課伊始創設了去數學王國玩一玩的情境,做對拍手游戲就可以打開數學大門。這樣引入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復習了“幾個幾”,為新課做好鋪墊。新課時創設了小兔子過收獲節的情境,教育學生勞動最光榮。
2.注重形象思維的內化。本節課的新授部分有兩個層次,初步認識倍和深入理解倍,這兩個層次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所以在設計這兩個層次的教學時,注重把直觀形象的圖形和操作活動內化為學生的數學思維。如第一層次讓學生看一看主題圖,擺一擺學具,圈一圈蘿卜圖。再如第二層次,小兔子們過收獲節吃蘿卜,通過變式、比較幫助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使直觀形象的蘿卜圖內化為對“倍”的數學思維。
3.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與滲透。本節課中,不管是在對倍的感知和理解上,還是在倍的概念練習鞏固上,都注意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這樣的設計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熏陶。
編輯/魏繼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