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機
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配套文件之一。它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參與主體、組織形式、治理結構、運行機制等提出了明確要求,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能夠有力地破解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難題。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應當把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作為重要方向。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可破解“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的難題。職業教育長期“不景氣”,一方面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上存在“歧視”職業教育的現象,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愿望強烈,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子女上普通高中并且考上大學才有出息,上職業院校就低人一等;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孤軍作戰,辦學水平低下,管理模式陳舊,培養出的學生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職業院校、政府、行業、企業組成生命聯合體,建“利益鏈”,打“組合拳”,能助推職業教育走出“吸引力不強”的陰影。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可破解“辦學同質化”的難題。由于辦學主體不同,加上生源“僧多粥少”,職業院校之間壁壘森嚴,各自為政。同時,受辦學經費、師資力量等條件的制約,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存在“跟風”的情況,普遍存在專業小而全、小而簡的現象,同一區域職業院校出現專業設置重復、辦學同質化、抗風險能力小等問題。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提高校際間結合的緊密度,實現職教集團成員學校之間設備、師資、技術、信息、教學、實習、生產基地、技能鑒定、畢業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統籌集團內職業院校的專業布局和培養結構,實現資源的最優化組合,能解決辦學同質化問題,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市場和抗風險能力。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可破解“辦學體制不健全”的難題。中高職院校之間、教育機構與培訓機構之間條塊分割,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貌合神離,諸多不健全的體制機制制約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一種體制性、制度化的變革。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加強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深度合作,是一種可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職業教育發展新途徑和新模式。職業教育集團能實現中高職院校之間、教育機構與培訓機構之間的聯結和溝通,實現職業教育體制從一元到多元,從分散到集成的轉變,增強適應市場變化和需求的應變能力。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可破解“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的難題。由于職業院校與企業沒有建立實質性的“共建共享共贏”關系,校企合作往往成為學校的“單相思”。企業接收學生實訓實習被動應付,學生的理論學習、技能技術的提高全由職業院校“獨家經營”,人才的培養幾乎成了職業院校自導自演。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就是在堅持“共享共贏”原則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結合,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轉變過去人才單一培養為系統培養,廣泛開展職業培訓,建設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可破解“職業院校服務能力低下”的難題。目前,全社會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之相對應的,職業院校卻存在服務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的能力不夠強,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不完全適應的問題。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企業為職業院校提供最新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提供頂崗實習崗位和畢業生就業崗位;學校充分發揮師資科研優勢,參與職教集團企業的技術改造,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發工作,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校企共同推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鏈與技術創新鏈、產業價值鏈互聯互通,有助于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先進技術轉移擴散和轉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