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宏 夏吉亮

鄖西縣香口鄉在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把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綠化與校舍建設以及功能室配套建設等統一規劃,同步推進,注重經典傳承和文化積淀,致力于把學校建成當地最具文化氣息的地方。
找準定位。香口地處天河上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過去,香口鄉中小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缺乏統一規劃,文化引領功能不強,各校文化主題不鮮明,針對性不強,難以實現其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等綜合功能。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推進,我們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在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育人功能。為此,我們廣泛發動校長、教師、家長和社會知名人士,充分聽取他們關于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發展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充分挖掘各校自身潛在的優勢,將“傳承經典·積淀文化·習慣養成”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定位,將“身體力行、身體下行、言出必行、善思篤行”作為行動指南,努力打造“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明確方向。我們提出了“優美的校園環境、健康的文化活動、豐富的文化內涵、厚重的文化積淀”的立體建設目標。全鄉圍繞“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教育主旋律,各校結合自身優勢,初步確立校園文化主題,并邀請領導、專家和全體教師參與校園文化設計,豐富校園文化內涵。例如,經反復醞釀修改,香口鄉初級中學確立了以“立人、立德、立志”為校訓的書法主題文化,從書法起源、字體演變、名家鑒賞、書法沙龍、自我展示、創意書法等方面著力挖掘文化內涵,引導學生習經典、誦經典、寫經典、創經典。
營造氛圍。環境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理念最顯性、最直接的校園文化展示。香口鄉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建設、逐步投入”的思路,委托專業設計公司對各校的校園文化進行整體設計,對學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塊墻壁、每一棵花草、每一處空間都做了精心的“雕琢”,并制作出校園綠化、校園文化建設效果圖。各校依據效果圖,結合學校現狀,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反復修改調整完善,最后按標準統一裝框制作、安裝,實現了“校園建設營造整體美、校園綠化營造環境美、人文景觀營造藝術美、師生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校園文化建設目標。各校的校園文化、廊道文化、室內文化等動靜結合,融為一體,彰顯了學校特色和鄖西自主教育特色。
制度保障。一所學校只有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校園文化建設要持久地發揮良好的育人功能,還需要從制度層面來規范和保障,形成保障投入制度。每年的公用經費結余按50%比例用于校園文化建設投入,積極宣傳,通過廣泛吸引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集資金來保障投入;推進配套文化制度建設,實現以“室能言室、畫能畫室、樂能樂室”為主體功能室文化創意,形成室域文化特色;形成常態化積淀機制,以“課堂引導、活動主導、考核督導”為主體的積淀文化,積載厚重。
全員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全體師生,只有師生的共同參與,才能催生校園文化建設源源不斷的動力。學校領導和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引領者和組織者,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和傳承者。只有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并圍繞主題持之以恒的抓好活動落實,才能在日常活動中積累、沉淀、傳承和創新,厚積薄發,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例如各學校通過各種形式開展誦讀活動,引導學生從傳統的優秀經典詩文中尋求滋養,在文化底蘊積淀的過程中突出創新人格與現代精神的塑造。
(作者單位:鄖西縣香口鄉中心學校)
(見習編輯 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