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職業教育體系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和完善,與擁有同樣教育體系的德國、荷蘭和丹麥等國,都是歐盟中青少年失業率最低的國家,其培養的學徒工在世界各項職業競賽中成績屢屢遙遙領先。
奧地利的職業教育有兩條不同的道路:兒童在經過4年的小學教育就開始分流,成績優異的學生將進入完全中學的初中部學習,其他的學生進入普通中學;經過4年初中的學習,學生們有機會進行第二次的選擇,一部分從完全中學初中部分流出來的學生和一部分來自普通中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進入類似于國內中專性質的職業技術中學學習。這類學校的學制一般分兩種:4年和5年。學滿4年者,可以直接進入職場勝任所學專業的技術工作。學制5年者,最后的一年主要在理論上進行強化并準備參加高中畢業考試(Matura),拿到合格成績的學生可以進入大學學習。
在同年齡的青少年中,有近40%的人將接受另一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即所謂的“Duale”(雙軌制職業教育)。進入這一教學體系的前提比較寬松,學生甚至不一定需要擁有初中的畢業證書。在經過一年的職業定向教育之后,他們將經勞動局所屬勞務市場的介紹,接受企業的招聘,進入各企業完成歷時2-4年的學徒工的培訓,培訓期間這些學徒工還必須在職業學校完成理論部分的學習。在這兩部分的職業教育內容中,有80%的內容將在企業進行,主要集中了一些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奧地利有4萬多家企業加入這一體系,對于企業來說,通過對有潛質的學徒工的發掘,保證了企業專業技術工人需求,這是一項增強企業競爭能力、保證未來發展的明智策略。對于每一位在企業培訓的學徒,企業采取“一帶一”的傳統培訓方式,即由具備專業技術工人資格的老師傅進行手把手的傳授。
另外20%的教學內容將在各相對應的職業學校進行,這主要包括理論上的深化,并且通過反饋實踐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對所學知識作進一步的提高。在專業培訓中,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學校設有模擬的車間、作坊、商店、實驗室、藥房、美容室、理發店等,縮短了課堂教學和實際工作之間的距離。學校的授課時間十分靈活,可以每周一次,也可以連續8周或者選擇在企業的淡季進行強化訓練。在職業學校從教的教師,都需要有多年的實踐經驗,在職業界有較好的口碑并擁有高中畢業證書,一些技術性工種如車工、電工、蛋糕師、面包師等,教師還必須具備商會頒發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證書。被錄用成為職業學校的教師還必須在從教的同時參加高等教育學院3年制教育專業的學習,通過教育學和心理學及教學法等專業知識的培訓并通過各項考試獲得學士學位。
在進行學徒培訓的過程中,學徒的經濟也將獲得保證,學徒工的工資一般根據國家制定的統一標準來定,有些特殊工種學徒在學習的最后一年就可以拿到專業工人工資的80%。參加學徒職業培訓的企業因為在人員配備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國家在企業稅收上給予一定的減免,同時如果符合某些標準,比如招收女性學徒工學習技術性較強的專業,或者收納殘疾青少年進行培訓等還可以獲得勞動局頒發的津貼。
奧地利職業培訓的分類相當細致,目前已有242種職業,各種職業又有更為細致的分類,僅零售業的售貨員一項職業,還可細分為體育用品、電器、兒童用品、服裝、食品、化妝用品等16個具體的專業。參加零售職業學徒培訓的學生不僅要學習一般的產品知識,還要學習櫥窗設計、會計、物流等方面的內容。比如學習體育用品零售的學徒,還必須通過學習攀巖、山地車、滑雪、溜冰、曲棍球等運動項目來了解各項運動對產品性能的要求。在經過2-4年的職業教育后,學徒還必須獲得商會根據行業要求出具的考試合格證明才能獲得專業技術工人的資格。所以經過這一系列職業教育,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在技術上獨當一面,完全具備了職業所需的實踐及理論上的知識。
(據《浙江教育報》)
(見習編輯 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