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榮
文化建設,對學校管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校長,管理一所學校、一個文化單位,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主張。然而,不少校長對于凝煉學校文化有著諸多茫然與困惑。我以為,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自強,是校長建設學校文化必不可少的三個基本素養(yǎng)。
拒絕盲從,堅持文化自信。
前不久,我受邀參加了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方案論證會。該校請來一家商業(yè)公司對學校的文化建設進行全方位設計,單就方案本身而言,還是體現(xiàn)了一定的設計水準的。問題是,整個方案在設計過程中完全撇開了學校最主要的群體——師生,顯得高高在上、不接地氣。這就好比“包辦婚姻”,未經(jīng)“戀愛”的婚姻,誰能確信它將帶來幸福。這種做法顯然背離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初衷與本意,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校長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引領者,如果校長沒有自信,班子、隊伍的自信將從何來?
目光向下,養(yǎng)成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chuàng)建。凝煉文化,說到底就是要塑造一種規(guī)范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日生活皆文化”。有的校長常常陷入誤區(qū),認為學校文化是精神層面的事物,看不見、摸不著,文化建設找不到抓手。
其實不然。清晨,我們來到學校,看見校領導和值日教師在校門口迎接師生,微笑致意;班主任在教室門口恭候?qū)W生,讓他們把文具擺放整齊;校園內(nèi)書聲朗朗,洋溢著濃厚的求知氣息;課堂上,教師神采飛揚、激情滿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識,呈現(xiàn)良好的課堂生態(tài);課間活動,學生們歡聲笑語、活潑可愛……這一切背后有沒有文化的影子?能不能折射出學校的文化底蘊?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說,“校訓”是學校文化精髓的凝練與總結(jié),那么,師生行為舉止則透射出學校文化的氣質(zhì)。
依靠師生,走向文化自強。
文化自強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立足實際,突出特色,走自己的文化發(fā)展道路;二是,使自己的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最終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軟實力。凝煉文化要把握如下三點:
把握文化自強之魂,致力于塑造個性化的特色文化。軟實力、文化力根本上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文化立場、文化取向、文化選擇;
把握文化自強之路,致力于科學發(fā)展。教育不需要一味的跟風追潮,也不需要不斷地翻新花樣,而需要一種可貴的堅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就是不簡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積淀亦非一夕之功,切忌急功近利;
把握文化自強之本,真心實意依靠師生。師生既是文化的主體,也是文化的客體;既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文化的受益者。要有誠心,關切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引領教師向幸福進發(fā);要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長大,靜待花開,不要過早向未來預支煩惱。
(作者單位:興山縣教育培訓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