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泥沙·麻木提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烏魯木齊 831401)
要更深刻地認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高校校園文化。高校校園文化是指學校教職員工在學校教與學的具體辦學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反映高校校園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體發展水平。其主體應該是校園人,即工作和生活在校園里的人們,主要是由學生、教師、管理者三方面人員構成校園人這一有機整體,任何一方都是校園文化的創建者、參與者和受益者。因此,必須把這三大群體之和看作是校園文化的主體。高校校園文化的構成要素主要有:校園物質文化,是指學校教學、科研、生產和生活資料以及校園環境;校園制度文化,是指學校各種規章制度、群體行為規范和習俗等;校園精神文化,是指校園文化觀念、歷史傳統為校園大多數主體認可、遵循的共同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生活觀念;校園行為文化,是指校園主體的各種行為方式,以及在次基礎上形成的校風,其核心是教風和學風。
高校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的具體實現途徑,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
高校校園的環境,主要包括:高校校園的物質環境和高校校園的精神環境。高校校園的物質環境,是指學校教學、科研、生產和生活資料以及校園環境。它包括校園環境、教室、學生宿舍、學生食堂等。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具有特色的建筑、和諧的人文景觀等能夠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并在求知、求美、求樂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因此,高校的校園規劃必須重視環境育人,充分考慮到整體化、生活化、人性化、開放化、多樣化和現代化,實現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有機統一和協調發展。在校園建設風格、校園色彩、校園音樂、師生著裝、教室布置以及各種具有典型意義的雕塑、名言警句、標語口號的選擇上,都應該統籌考慮,精心制作,營造積極向上、協調優雅的、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校園建筑文化,以營造校園環境的整體育人氛圍。達到陶冶師生情操、塑造美好心靈的激發開拓進取精神,約束不良行為、促進身心健康、調節情趣和心理狀態等重要的作用。在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也是一樣,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師生感覺心情愉快。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于1953年,學院秉承“勵學篤行”的校訓精神,走過六十余年的辦學歷程,經歷了十年的高等職業教育實踐。面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學院綜合實力不斷加強,是新疆唯一一所專門培養交通運輸將綜合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是交通運輸部全國九所“交通職業教育示范院校”之一和自治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是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批準成立的“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職業教育汽車維修技術實訓基地”;是交通運輸部批準成立的“新疆交通運輸實訓基地”“職業教育汽車維修實訓基地”“豐田公司T-TEP(豐田技術教育課程)項目合作校”“東風雪鐵龍—新疆培訓中心”“博世技術培訓合作學校”“沃爾沃建筑設備西北地區能力發展基地”等。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環境中,能夠真正感覺到現代大學生的幸福,在這樣好的機會和環境中,大學生一定要好好學習本領,要充分利用這樣的環境,抓緊時間,抓住機會來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我們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
高校校園的精神環境是指校園文化觀念、歷史傳統為校園大多數主體認可、遵循的共同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生活觀念;高校的校園精神環境在校園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為前提條件下,良好的校園精神環境要求就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上來,好的校園物質環境要靠好的校園精神環境來維系。在高校中,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生活觀念,用正確的科學理論來武裝學生,用正確的輿論來引導學生。
高校的教育對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朝氣蓬勃的青年大學生,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并且有較強的接受能力,他們的思維活躍,因此在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時,一方面對他們進行理論上的灌輸;另一方面要把德育教育貫穿在具體的校園活動中,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得到親身體會,從而將德育教育“內化”。在高校中都有一定的學生社團、學生組織:學校的院學生會、系學生會,校園廣播站,校園督導組,校園愛心社等等,這些都是由學生自己組成的組織和社團。在學校黨委、團委的統一領導下,由學生自己組織、開展各項活動。這樣就充分給大學生以自己想象和活動的空間,能夠充分調動他們學習、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輔導員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能夠真正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并且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在實踐中使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由各個不同的學生組成怎樣組織好這些團體、怎樣開展好具體的工作是這些團體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真正地做到自己思考、自己動手、自己協調,充分地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社團,從而獲得在書本上不能獲得的知識和為人處事的方法等,這樣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真正地得到鍛煉和提高。不同的學生社團有其不同的職責,但是他們的存在給大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加強了大學生的“自覺”意識,讓大家真正地認識到:學校的教育、管理是塑造人的一部分;自身的“自覺”是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將這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們才能成為真正的合格的人才。
網絡是以共享資源和數據庫通信為目的、通過數據通信線路將多臺計算機互連而成的系統。人們利用網絡進行通信、交友、求職、購物,了解最新的信息、新聞動態,自由地抒發自己的見解,進行交互活動等。其深刻地影響著當今世界和未來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一方面是機遇。網絡的開放性,使大學生社會化進程得以大大的提升。由于傳統熱病的活動往往局限于學校、單位和家庭之中,而網絡的運用和普及使人們完全融入社會、融入世界,人們不僅可以從書上、電視上和報刊上接受教育,還可以接受來自網絡上的最新教育。網絡信息的大、新、快為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庫和圖書館。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可以在網上及時地與不同的人交流和討論社會熱點問題,使大學生可以從各種角度去認識社會熱點問題。網上的各種咨詢活動能夠使學生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窗,坦誠地與人交流自己的思想、看法,有利于大學生排解自己心中的苦悶、煩惱,從而激發大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促進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唯物辨證法告訴人們:理論要聯系實際。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人們辦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在教師的具體工作中也應該如此,在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高校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時,也要遵循這一原則。在不同的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都要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開展工作,而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學校的模式、方式、方法。可以借薦其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好的東西,但是必須要符合自己學校的實際和特點,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一些特別的地區,特別的高校開展活動時,就必須要特別的注意。比如,在新疆地區的高校必須面對的是:地處多民族的地區,新疆的高校也是由多民族的人構成,所以在開展學校工作時,就必須考慮到這一方面。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必須要兼顧各個民族的特點,和不同的生活習慣。要堅持正確的民族政策。就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來說,學校是由不同民族的教職員工組成,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我國就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國家。“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我們祖國取得的一切物質、精神文化成果都是由各個民族的人民共同創造的結果,我們要始終堅持“兩個離不開”的民族政策,要把這一政策落到實處。由此可見,在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學校中開展工作,同樣要堅持這樣的民族政策。在處理具體的問題時也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各個民族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必須尊重這些不同的風俗、習慣等等。不同的民族之間產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再好的朋友也會有矛盾。所以在處理這些矛盾時要認真地貫徹民族政策,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間沒有什么不能解決的矛盾。主要是用正確的方法和方式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在和其他民族的同學產生矛盾時,要多從自己身上找錯誤,多反省自己,只有這樣在由不同的民族組成的高校中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接班人!作為職業類學院,培養的大多會是未來的技術脊梁,所以更應該以更高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用良好的道德品質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教師肩負著更為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是培養人才的人才,祖國的發展靠教育,教育的發展要靠教師。就是祖國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所以一定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真正用合格的技術脊梁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筆者也相信在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之下,學校會有更大的發展,學校的社會地位也會不斷的提高!學校也會培育出更多、更好、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筆者希望:“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
[1]王國生.高校思想道德建設規律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5,(6).
[2]余曉東.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中南教育學院學報,2002,(1).
[3]張林.民族高校要始終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5,(1).
[4]林源.幸福之德育與德育之幸福[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1).
[5]杜愛林.大學生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5,(6).